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联合考...

更新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 B . 加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C . 电流有方向,所以是矢量 D . 飞机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飞机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m、kg、s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B .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C .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D .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大
  • 3.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的两端各固定一个等高的定滑轮,用轻绳经过定滑轮将弹簧秤分别与重力为8N和3N的两个物体A和B相连,物体A静止在地面上,物体B悬于半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N/m,不计弹簧秤、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  )

    A . 弹簧秤所受的合力为5N B . 弹簧的伸长量为0.3m C . 弹簧秤的读数为5N D . 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重力,处于失重状态
  • 4. 将一小球从距地高h处,以1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经过4s落地。小球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则(  )
    A . B . C . D .
  • 5. 一重量为G的物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撤去拉力,再经过时间2t停止运动。物块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F大小为(  )
    A . μG B . 2μG C . 3μG D . 4μG
  • 6. 如图所示,轻绳一端固定于竖直墙壁,另一端拴接一重量为G的小球,要使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需要对小球施加力F,当F最小时轻绳的拉力为(  )

    A . G B . G C . D . G
  • 7.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体B、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

    A . 此过程中物体C受五个力作用 B . 轻绳刚好被拉断时C的加速度为 C . 当F逐渐增大到1.2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D . 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断时,A、C间的摩擦力为
二、多选题
  • 8.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和乙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全程甲物体为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B . 甲、乙均在第3s末改变速度方向 C . 甲在3s末回到出发点,乙在6s末回到出发点 D . 0到2s内与4s到6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
  • 9. 质量为1kg的物块M水平向右滑上逆时针转动的传送带如图甲所示,物块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 . 传送带的速度为2m/s C . 整个过程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8m D . 2s时,物体向右运动到最远处
  • 10.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为2kg的物体,通过水平轻绳a、b与水平轻弹簧甲、乙连接,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甲和乙的读数分别为7N和3N,则剪断轻绳b瞬时,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  )

    A . B . C . D . 0
三、实验题
  • 11. 一物理兴趣小组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一瓶矿泉水、智能手机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先将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的钉子A上,另一端挂矿泉水瓶,如图甲所示;然后将两弹簧一端分别固定在墙上的钉子A、B上,另一端与连接于结点O,在结点O挂矿泉水瓶,静止时用智能手机的测角功能分别测出AO、BO与竖直方向的偏角α、β,如图乙所示。改变钉子B的位置,按照上述方法多测几次。

    1. (1) 依据上述方案并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画出力的合成图,必须的操作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实验中需要测量弹簧的原长 B . 考虑到矿泉水瓶的大小,墙上的钉子A,B应适当长一些以保持弹簧与墙面平行 C . 不需要测量图甲、乙中弹簧的长度 D . 图乙中改变钉子B的位置,多次测量时,要使结点O的位置始终固定不变
    2. (2) 根据某次的测量数据做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丙所示,图丙中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选填“F”或者“F′”)。
    3. (3) 本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 理想实验法 B . 等效替代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建立物理模型法
  • 12. 甲、乙两物理兴趣小组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分别完成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1. (1) 甲组同学的方案如图所示。下图是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s,1、2、3、4、5是他们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结合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小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 (2) 乙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他们在轨道水平情况下做了实验,得到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①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

      B.本实验不需要测出重物的总质量

      C.连接滑块的细线必须与轨道保持平行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重物的质量远小于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

      ②若图像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b>0),则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用题目所给k,b,g表示)

四、解答题
  • 13. 如图所示的小型四旋翼无人机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遥控飞行器,目前得到广泛应用。一架质量的无人机从地面上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起飞,以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到高度h=128m处,已知上升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自身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g取 , 求该过程无人机:

    1. (1) 上升到高度h时,速度v的大小;
    2. (2) 受到升力F的大小。
  • 14. 如图所示,质量且倾角的斜面模型甲始终静置于水平面上,一质量的物块乙置于斜面上,物块乙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间动摩擦因数 ,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sin37°=0.6,cos37°=0.8,求:

    1. (1) 物块乙所受拉力F的大小;
    2. (2) 模型甲受水平面的摩擦力和它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
  • 15. 如图所示,质量的长薄木板锁定在倾角足够长的斜坡上,最初用水平向右的力F将一质量的木块推着静止在木板上,一段时间后F给木块一瞬时初速度沿斜坡方向从木板下端滑上木板,并立即撤去力F,同时解除木板锁定。经t1=0.5s木块滑离木板。已知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不考虑木块滑离木板落到斜坡过程的时间及速度的变化,sin53°=0.8,cos53°=0.6。求:

    1. (1) 木块刚滑上木板时,木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 (2) 木块静止在木板上时,求力F的取值范围;
    3. (3) 木块到达斜坡最高点时,与木板下端的距离x。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