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试卷26 黄土高原

更新时间:2023-01-06 浏览次数:8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下·南宁期末) 下面三幅图反映的黄土地貌类型依次是(   )

    A . ①黄土峁、②黄土塬、③黄土墚 B . ①黄土塬、②黄土墚、③黄土峁 C . ①黄土峁、②黄土墚、③黄土塬 D . ①黄土墚、②黄土塬、③黄土峁
  • 2. (2021八下·南宁期末) 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四幅图能够反映黄土高原民居建筑风格的是(   )
    A . 窑洞 B . 冰屋 C . 吊脚楼 D . 蒙古包
  • 3. (2021八下·临漳期中) 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是(   )

    ①云贵高原 ②西双版纳 ③珠江三角洲 ④黄土高原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④③
  • 4. (2021八下·南宁期末) 下列传统文化中,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的是(   )
    A . 安塞腰鼓 B . 那达慕大会 C . 三月三“歌圩节” D . 泼水节
  • 5. (2021八下·长垣期中) 关于黄土高原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风成说 B . 地震 C . 冰川 D . 火山灰堆积
  • 6. (2020八下·玉州期中) 在黄土高原上可能看到的传统民居是(   )
    A . 窑洞 B . 蒙古包 C . 吊脚楼 D . 平顶碉房
  • 7. (2020八下·偃师期中)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下列可以有效解决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是(    )
    A . 陡坡垦殖 B . 植树种草 C . 开垦荒地 D . 过度放牧
  • 8. (2020八下·盘县月考)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 . 地表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B .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 . 一望无际,地表平坦 D .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9. (2020八下·新蔡月考)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 . 毁林开荒 B . 过度放牧 C . 修路采矿 D . 土质疏松
  • 10. (2022八下·随县期末)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面关于甲地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地地表特征是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B . 该地位于农耕区向牧区的过渡地带 C . 造成该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过度放牧,乱垦滥伐 D . 该地主要位于暖温带,第三级阶梯
    2. (2)  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山脉②是南岭,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B . 山脉①是天山,其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 C . B所在的四大地理分区中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D . 虚线③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以东人口密集,该线以西人口稀疏
  • 11. (2022八下·玉林期中)   2020年12月26日银西高铁正式通车,在银西高铁沿线,遍布成片的鱼鳞坑。鱼鳞坑是指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挖的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下图为银西高铁线路和鱼鳞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鱼鳞坑主要位于我国的(   )
      A . 云贵高原 B . 青藏高原 C . 黄土高原 D . 华北平原
    2. (2) 银西高铁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 . 冻土深厚,施工环境恶劣 B . 地形崎岖,地下溶洞较多 C . 千沟万壑,桥隧修建难度大 D . 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流失
    3. (3) 山坡上鱼鳞坑呈品字形排列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 . 增大阻力,减少风沙危害 B . 加固坡面,防止山体滑坡 C . 扩大间隙,增加有效光照 D . 分散溢流,加强水土保持
  • 12. (2022八下·揭阳期中) 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陕西省柏社村,拥有二百多个地坑式窑洞(见图),展示出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据此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此地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   )
      A . 黄土层厚,直立性好 B . 红壤广布,土质粘重 C . 黑土深厚,肥沃粘重 D . 冻土广布,不易坍塌
    2. (2) 与其他地区窑洞相比,此地窑洞多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形较平坦 B . 山崖沟谷多 C . 高温多雨 D . 植被茂密
    3. (3) 这里的人们有在院子中央或周围种树的习惯,主要目的是(   )
      A . 安全警示 B . 美化环境 C . 夏季乘凉 D . 冬季阻风
  • 13. (2022七上·芝罘期中)  民俗是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有些民俗的形成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回答下面小题。
    1. (1)  “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这山歌出现的地形区是(   )
      A . 黄土高原 B . 青藏高原 C . 华北平原 D . 东北平原
    2. (2)  富有“黄土风情”特色的民俗文化是(   )
      A . 二人转 B . 信天游 C . 京东大鼓 D . 对山歌
  • 14. (2022·绥化)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
    A . 华北平原 B . 东南丘陵 C . 四川盆地 D . 黄土高原
二、综合题
  • 15. (2022·梧州) 某中学组织学生在北方地区研学,同学们收集了如图所示的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同学们发现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农作物熟制明显不同,其中东北平原的农作物熟制是
    2. (2) 经过比较辽中南和京津唐两个工业基地,同学们注意到它们共同的发展优势条件之一是临海;与辽中南工业基地相比,京津唐工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领先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3. (3) 到了黄土高原,同学们住进当地的特色民居,并考察了高原地貌,证实当地突出的环境问题是,通过讨论提出了治理该环境问题的一些建议:
  • 16. (2022八下·开江期末) 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B.(山脉)D.(河流)
    2. (2) 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被称为“高原”。
    3. (3) 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向区过渡的地带,也是向牧区过渡的地带。
    4. (4) 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位于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阶梯。
    5. (5)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千沟万壑,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原因是严重。治理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其中生物措施有(写一种即可)。
三、图文分析题
  • 17. (2022八上·长沙期中) 阅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某兴趣小组同学开展水土流失的探究实验。四次实验中只有表中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下图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和实验结果。

    实验组

    坡面坡度(°)

    降水强度(mm/h)

    收集盘中的泥沙量(g)

    实验甲

    15

    2

    a

    实验乙

    25

    2

    b

    实验丙

    15

    1

    c

    实验丁

    25

    1

    d

    材料2:延安气候资料图材料3:黄河流域示意图和“地上河”示意图

    1. (1) 阅读材料1,判断四次实验结果中,泥沙收集盘中泥沙量最大的是实验(选填“甲”、“乙”、“丙”“丁”),实验结果说明:坡面坡度和降水强度都跟水土流失有关系。
    2. (2) 根据实验结果和材料2延安的气候资料图,判断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是季。
    3. (3) 根据材料3和所学,判断“地上河”出现在图中的哪个河段?(选填①或②),其危害主要是导致严重的灾害。
    4. (4) 对于“地上河”的治理,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 上游加固黄河大堤 B . 中游黄土高原植树种草 C . 下游修建水电站 D . 只需要在枯水期时清理河道淤积的泥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