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17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 1.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种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请你判断这种远古人类是(    )
    A . 北京人 B . 马坝人 C . 山顶洞人 D . 蓝田人
  • 2.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时,你可曾想到,这是我国哪个原始居民对农业的贡献?(    )
    A . 北京人 B . 半坡居民 C . 河姆渡居民 D . 大汶口居民
  • 3. 国民党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是:“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
    A . 黄帝和炎帝 B . 尧和舜 C . 舜和禹 D . 周文王和周武王
  • 4. (2020七上·福建月考) 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 选举制 B . 投票制 C . 世袭制 D . 禅让制
  • 5. 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
    A . 结成部落联盟 B .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 . 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 . 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 6. 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 . 秦始皇 B . 陈胜 C . 汉武帝 D . 班超
  • 7.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之战是(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城濮之战
  • 8.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 . 《齐民要术》 B . 《诗经》 C . 《水经注》 D . 《农书》
  • 9. 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
    A .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B . 测定出一年的24外节气 C . 写成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D . 制造了世界最早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地震仪器
  • 10. 东汉后期走向衰败的表现中不包括(    )

    A . 地方官员任免不受中央控制 B . 官僚地主疯狂兼并土地 C . 官僚宗族世代把持中央政权 D . 大地主拥有私人武装
  • 1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是在(    )
    A . 公元前230年 B . 公元前221年 C . 公元前207年 D . 公元221年
  • 12. 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对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3. (2016七上·长春期末) 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

    A . 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 .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 .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 . 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 14. 如果你是汉武帝的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

    ①焚书坑儒   
    ②颁布“书同文,车同轨”法令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 ③④⑤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5. (2016七上·长春期末) 公元9年,灭亡西汉的外戚是(    )

    A . 项羽 B . 王莽 C . 刘秀 D . 陈胜
  • 16. (2019七上·磴口期末)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于(    )
    A . 西晋后期 B . 三国时期 C . 东晋时期 D . 南北朝时期
  • 17.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
    A . 农书 B . 算书 C . 历书 D . 巫书
  • 18. 诸子百家中,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的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庄子 D . 韩非
  • 19. (2017七上·东莞期中)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右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20. 东汉末年,中原某地瘟疫流行。当地人民采用的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可能是(    )
    A . 服用“麻沸散”,提高对瘟疫的免疫力 B . 清晨练习“五禽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C . 通读《伤寒杂病论》,掌握防治方法 D . 邀请孙思邈就地行医讲学,宣传防治措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 21. 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 (1) 图一人物是谁?他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取得了成功?
    2. (2) 图二人物是谁?他主持修建的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3. (3) 近年来,我国南方遭受到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很多人在洪水与泥石流中失去了家园甚至生命。大灾过后,新的水利工程建设迫在眉睫。请你对我国南方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 22. 阅读材料: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而轰动一时。到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古罗马上层社会的时尚,丝绸价格也暴涨,出现了丝价如金的奇迹。

    回答问题:

    1. (1) 恺撒穿着丝袍时,中国处于那个朝代?
    2. (2) “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与哪些地区文化连接起来了及它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3. (3) 你认为材料中古罗马“丝价如金”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 (4) 通往罗马的这条通道叫什么?开通者是谁?
  • 23. 阅读材料:

    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贵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洛阳伽蓝记》卷二

    根据材料一回答:

    1. (1) 材料一涉及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魏主”是指哪个民族的哪位皇帝?
    2. (2) 结合课本回答,除了材料一中涉及的“改拓跋姓为元姓”的措施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列出三点即可)
    3. (3) 当时的都城在哪里?这次改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 (4) 你从这位改革的领导者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