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

更新时间:2023-06-29 浏览次数: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1-15共(30分)
  • 1.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最能发展商品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是(    )
    A . 新经济政策 B . 斯大林模式 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 赫鲁晓夫改革
  • 2. (2020九下·杨陵期中) 1921年,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安娜给在国外的友人写信,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A .   沙皇俄国 B . 苏维埃俄国 C . 苏联 D . 俄罗斯
  • 3.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
    A . 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 B . 推行新经济政策 C .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 . 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 4.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有严重的弊端:第,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据此判断材料评价的是(    )
    A .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 . 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D .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 5. (2019·肇庆模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导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的是(   )
    A . 章西女王 B . 玻利瓦尔 C . 圣马丁 D . 甘地
  • 6.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更是加紧了新一轮的争夺。下列不是一战的战胜国的是(    )
    A . 中国 B . 英国 C . 奥斯曼土耳其 D . 意大利
  • 7. 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
    A . 提倡自然经济反对世界市场的拓展 B . 恢复手工生产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C . 发展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土布经济 D . 振兴印度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社会
  • 8. (2020·内江)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价格暴跌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美国疯狂的股票投机活动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 . 德意日法西斯的殖民扩张 D . 美国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
  • 9.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这最能反映危机(    )
    A .   波及范围特别广 B . 持续时间比较长 C . 破坏性特别大 D . 来势比较猛烈
  • 10. 如图中的情景发生在1929年美国纽约街头汽车上牌子的文字是“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车”。车主愿意以如此低的价格出售这辆轿车的深刻社会原因是(    )
    A . 车主想换辆新车 B . 该车已经无法使用 C . 美国受到战争威胁 D . 美国爆发空前的经济大危机
  •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铁幕演说”发表 B . 北约组织建立 C .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 华约组织建立
  • 12. “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 . 罗斯福新政 B . 马歇尔计划 C . 成立北约 D . 成立华约
  • 13.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 . 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 . 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 . 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 . 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 14. 下列国际会议,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
    A . 签订《凡尔赛条约》的会议 B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 .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 . 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
  • 15. (新全球史)中写道:“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    )
    A . 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 B . 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 D . 冷战是为了遏制苏联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 16. 简答题。

    材料一: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场革命:“……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

    历史的新纪元。”

    材料二:

    材料三: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办法、方案。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

    1. (1) 材料一中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的是哪一场革命?毛泽东为什么说这场革命开创了“新纪元”?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材料三指出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改良主义的办法”?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良主义的办法”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三、材料题:
  • 17. 阅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的政治家们又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摘自《世界史》

    1. (1) 根据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为实现“新的欧洲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2. (2) 依据材料一和课本知识,分析欧洲要实现“新的欧洲统一”的原因。
    3. (3) 联系所学知识,找出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他们的崛起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面对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18. 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富兰克林·罗斯福,18岁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专业,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他后来从政,先后担任过纽约州参议员和州长。中年时,他因患疾病,双腿瘫痪,只能以轮椅代步。1932年,罗斯福以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办法,击败胡佛,以绝对优势当选美国总统。

    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他的第三任总统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于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黄安年在《美国社会经济史论》中写道:罗斯福调整美国经济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1. (1) 材料一反映出罗斯福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 (2) 材料二中,“八年前”的“恐惧”指的是什么?为了克服“恐惧”,罗斯福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什么行动?
    3. (3) 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罗斯福克服“恐惧”的行动的特点是什么?
    4. (4) 罗斯福在其第三个总统任期开始时看到美国面临的“恐惧”是什么?
    5. (5) 请判断材料三中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19. 探究题

    材料一:

       

    图1伏尔加地区的饿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图2美国奶农倒掉牛奶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部分)

    材料三: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是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走向分裂。

    ——摘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的日记片段

    10月22日,部队未能突破工厂。我们损失了不少人,每一步都是踏着战友的尸体前进……

    11月10日,今天收到了艾尔莎的信,人人都期盼能尽早凯旋。

    12月3日,我们饥肠辘辘,等着元首许诺的补给……

    12月14日,每个人都饿得虚弱无力,冻僵的土豆是最好的美食,从冰雪覆盖的冻土里挖出它们可非易事……

    12月26日,士兵们如同行尸走肉,寻找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他们再也不躲避炮弹;他们没有力气走路、逃跑和隐藏。诅咒战争!

    1. (1) 为解决材料一上图所示问题,苏联和美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分析二者的差异。
    2. (2) 根据材料二,阐释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走向分裂“的具体表现。
    4. (4) 请你阅读并体验战争亲历者的感受。结合世界现代史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