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阜阳市十一中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 1. (2021九上·河南月考)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国坚持人才强国战略,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B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C .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发展重心应完全转移到教育上   D . 要把青年人才的培养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2. (2021九上·峨眉山期末) 2021年9月25日晚,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境外媒体称,这是中国国家实力的象征,中国外交打了一场漂亮仗。上述材料最能体现出(   )
    A .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领导力量 B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C . 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 .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 3. (2017九上·大冶期中) 下列关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下列关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相互关系的示意图,最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19年9月23日,中国迎来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粮食年产量增长近5倍,从1949年的2263.6亿斤增加到2018年的13157.8亿斤;年人均占有量翻了一番多,从400多斤增加到900多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对此,你的感受是(   )
    A . 乡村振兴战略已得到全面的落实 B . 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得以提升 C .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已得到解决 D . 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部得到了满足
  • 6. 下列热点事件与其所体现的观点或道理表述相符的是(   )
    A .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富裕 B .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C .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坚持以公民为中心 D . 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 7. (2021九上·全椒期中) 民族文化因铭记而绵延不断。每逢端午节,宜昌市都开展端午祭奠、端午诗会等活动,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开展“端午活动”的意义在于(    )
    A . 宣传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B . 延续文化血脉,珍爱精神家园 C . 改变端午习俗,追求与时俱进 D . 转化端午精神,创造先进文化
  • 8. 中医药全面介入、深度参与新冠肺炎救治是中国抗击疫情的一大亮点,世界见证了“中国小草”的力量。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发挥的巨大力量,使我们坚定了(   )
    A . 理论自信 B . 文化自信 C . 制度自信 D . 道路自信
  • 9.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下列古语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①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③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④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下列古语和诗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应正确的有(   )

    ①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业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友善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富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1. (2021九上·安庆期中)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出示了一些案例,你认为学生对案例点评正确的是(    )
    A . 江阴召开首届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强调江阴未来将借助数字化转型创新平台,加强政企联动、同步发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低速增长阶段转向高速发展阶段 B . 时隔五年,神舟载人飞船再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与空间站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取得显著成就,在一些尖端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C . 《贵州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补强提升确需长期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合理优化均衡配置。——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D . 2021年6月10日是石家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在6月10~20日,石家庄县乡公民通过差额选举的方式投票,共选出县级人大代表5014名、乡镇人大代表12873名。——材料体现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彰显了社会主义新型民主,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 12. (2021九上·安庆期中) 某校校园网站要设置法治教育主题板块。以下设计环节的部分内容与主题一致的是(    )

    ①确定主题:“法治伴我行”。

    ②知识竞赛:“中学生守则知多少”。

    ③名言分享:“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④教育感悟:“国家和社会治理只能靠法治发挥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6.0分)
  • 13. (2021九上·安庆期中) 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 (1) 漫画一中《民法典》的实施为助力,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漫画二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

    2. (2)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怎么做?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长期以来,向餐饮浪费说“不”属于文明道德调整的范畴,主要靠倡导、自律或相关公约的软约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文明用餐,杜绝浪费”……但在各地餐馆、食堂等场所的浪费之严重却随处可见。有数据显示,每年仅城市餐饮浪费粮食就超过了340亿斤。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法明确了食品浪费的定义为“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利用”,为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建章立制。

    1. (1)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谈谈将反食品浪费纳入法治轨道的意义。
    2. (2) 有人说:有了反食品浪费法,就能制止餐饮浪费现象。请你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 15. 【明理探究学以致用】

    下面是小安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1. (1) 情境一:颍东区教育局及教育督导部门就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发展学校特色教育等问题召开由部分家长和学生参加的座谈会,邀请小安及其父母参加。

      ①小乐的正确做法是:

      ②理由:

    2. (2) 情境二:国庆期间,小安发现热门电影《长津湖》上映几天后,已经有卖家在二手平台叫卖盗版,声称是完全高清版,售价低至几块钱。

      ①该平台侵犯了电影《长津湖》制片方的 权。

      ②电影制片方可以采取的维权方式有

    3. (3) 情境三:小安搜集了这样一则新闻,2021年7月28日,“双减”政策(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重磅落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

      ①“双减”政策强调依法治教,维护教育秩序和保护学生的 权。

      ②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 16. 【关注家乡建设家乡】

    辉辉查阅到了几则美好安徽建设的材料,让我们一起分享,共同感受家乡发展新风貌。

    材料一:《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安徽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三山三江二湖”优势,推进生态省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材料二:我们老家原来是个贫困村,周围都是荒山,刮大风时沙土乱飞。后来村民在山上种起了大片的桃树、梨树,搞起了乡村旅游,并成立了村办水果制品加工厂……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养山”的发展转型,2020年已实现整村脱贫。

    材料三:近几年,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已经成为安徽省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利器”:广大农民借助大数据支撑,精准定位种植方向;通过短视频直播,擦亮乡土产品品牌;利用电商销售,拓宽农产品销路……坐上了科技创新的快车,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 (1) ◆阅读感知

      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我省坚持 的发展理念。

    2. (2) ◆探究总结

      请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辉辉所在村庄的做法,总结提炼两条脱贫经验。

    3. (3) ◆探究分析

      结合材料三,分析科技创新对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义。(三个方面)

    4. (4) ◆拓展思考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能为“推动美好安徽建设”做些什么。

  • 17.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江淮中学九(1)班开展“学党史,传精神,青春向党”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学党史】奋斗史诗: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展未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信心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践行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 (1)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这对我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 (2) 【明道理】同学们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建党百年讲话精神时,整理了下列资料,请你对此进行分析。 请完成表格中的“问题”。

      内容

      问题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①“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体现的道理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②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 和制度基础。

    3. (3) 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 (4) 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青少年应做哪些准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