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3-02-08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积累运用(共 20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真正儒雅的人,即使在困扼中也会守心中的道德准则,即使面对无端的指责也能彬彬有礼,即使处于危难之中也不会一意孤行。他们做事专注,不旁骛;他们善于学习,但也绝不会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他们即使形消骨立,也不会食jīe(  )来之食。

    1. (1) 阅读以上这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jīe

    2. (2) 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改为        ②改为

    3. (3) 解释文段中词语。

      旁骛:

    4. (4) 根据画横线的语句写一个成语。
    5. (5) 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复句类型是(     )
      A . 并列复句 B . 转折复句 C . 假设复句 D . 因果复句
  • 2. 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是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A . ①冒号  ②顿号  ③引号  ④句号 B . ①逗号  ②顿号  ③书名号  ④句号 C . ①冒号  ②分号  ③引号  ④感叹号 D . ①逗号  ②分号  ③书名号  ④感叹号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电影《金刚川》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的故事。 B .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足够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C . 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实现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 D . 一些孩子玩了“水晶泥”后,手部、眼部出现红肿的症状,是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硼砂的原因。
  • 4. 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周末,小星与同学约好下午两点去图书馆看书。小星两点按时到了图书馆,等了半个小时之后,同学才匆匆忙忙地赶来。小星对同学说:

    A . “你怎么回事,说好了两点钟,现在过去多长时间了?” B . “真是烦死了,你怎么迟到这么久,简直浪费我时间!” C . “没关系,别着急,先休息一下,我们再一起进去。” D . “你是蜗牛吗?怎么这么慢,我都等你半小时了!”
  • 5. 阅读小智的阅读笔记,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出处

    名句

    阅读感受

    杜甫

    《月夜忆舍弟》

    ①    ①

    借身处乱世,家书难寄,

    表达对兄弟的牵挂与忧虑。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②    ②

    直接表白自己的志向,表达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温庭筠

    《商山早行》

    ③    ③

    用名词展现各种画面,突显旅人“早行之意”。

    反思:正如欧阳修所说的“④”,诗人在古诗文名句中看似写景、叙事,实为表达强烈的情感,在鉴赏古诗文名句时,应透过景与事,走进诗人的心灵。

二、阅读鉴赏(共37分)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李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B . 诗的开头两句用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被赏识的愉悦心情。 C . 三、四句与一、二句形成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D . 这首诗是以浪漫的笔法来书写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的追求。
    2. (2) 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唱出的最强音,历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说说为什么人们在身处逆境、失意苦闷时常常引用它们来自我勉励。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 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释】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泉香而酒洌           ②树林阴  

      ③未及文章           ④而民受其 

    2. (2)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一处)

         自 尔 遇 事 不 敢 忽 也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4. (4)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 . 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 . 乙文中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

      受百姓喜爱。

      D . 乙文中欧阳修被贬夷陵后,看到以前的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5. (5) 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展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①“中国,和西方世界所试图描绘的完全不一样。”这是印度尼西亚女孩诗法·阿德里亚娜的切身感受。诗法漫游过中国许多城市,去年夏天,她介绍中国的短视频,引来国外网友热烈追捧。一件小事,既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了解真实的中国,也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仍然任重道远。

    ②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经历改革开放40 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乏精彩的故事,需要的是精彩的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将“展形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任务,旨在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需要宣传思想战线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③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国,需要在思想理念上拥有影响这个世界的力量。在这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当今年夏天北半球的持续高温引发全球变暖的热议,人们可以重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当网络世界不断爆出安全漏洞,不妨回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当一些地区的战争阴霾挥之不去,“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世界想象应该激起更多共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不仅能够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而且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④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播优秀当代文化,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4亿多人民为着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正是讲好中国故事最深厚的土壤、最丰富的素材。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著作之一,为各国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世界对中国充满兴趣,正在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既能让世界更好了解真实的中国,更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⑤全媒体时代到来,让我们有机会突破地理的阻隔、语言的障碍,向世界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多元的中国;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让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尽管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我们在传播理念、传播技巧、话语体系、传播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对外传播综合实力不强、发声能力偏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推动对外宣传创新,着力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才能解决“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等问题,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

    丝绸之路上,声声驼铃见证中西文化交融;郑和下西洋,滚滚波涛传递讲和通好、观风问俗的声音。自古以来,中国故事就不仅书写在典籍里,更记录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步里。从1981 年中国第一份全国性英文日报创刊,到如今媒体纷纷“出海”,讲述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中国对外传播不断开启着新的篇章。以过往为序章,以使命唤担当,推动外宣工作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我们就能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好,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

    (《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 讲好中国故事仍然任重道远。 B . 展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C . 我们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D . 中国故事就不仅书写在典籍里,更记录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步里。
    2. (2) 第⑥段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 举例论证 B . 比喻论证 C . 对比论证 D . 道理论证
    3. (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首段直接点明论点,然后阐述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原因及途径,最后举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B .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途径一是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播优秀当代文化;二是要推动对外宣传创新。 C . 第②段首句加点词“软实力”的含义是与经济实力相对的(国家)文化影响力或中华文化影响力。 D . “对外传播综合实力不强、发声能力偏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中“偏”“根本性”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科学、严密的特点,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草有本心

    彭根成

    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

    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是可以肆意践踏的。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在旷野里自由地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那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清淡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草不谢荣于春风”,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有了珍惜,才会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

    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雪、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

    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选自《贺州日报》2021 年 4月3日,有改动)

    [微词典]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1. (1) 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
    2. (2) 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②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请从用词的角度进行品析)

    3. (3) 本文第②段作者写“草亦有恨”,和下文似乎矛盾,能否删掉?说说你的理由。
    4. (4) 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
三、拓展探究(共13分)
  • 10. 名著学习。

    ①太阳啊,你这不朽的哲人,/你把快乐带给人间,/即使最不幸的看见你,/也在心里感受你的安慰。

    ②我看见一个闪光的东西/它像太阳一样鼓舞我的心,/在天边带着沉重的轰响,/带着暴风雨似的狂啸,/隆隆滚辗而来……

    ③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④假如我是一只乌,/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1. (1) 以上诗句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诗人,1933 年他第一次用这个名字发表的《》。
    2. (2) 结合上面的诗句,说一说该诗人诗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 11.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语文素养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观点论述】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小康很热爱篮球运动,但是几次报名学校篮球队,都因身材过于矮小被拒绝。小康很苦恼,想要放弃,但他尝试过其他运动觉得还是最喜爱篮球。他的同学也分成两派,一些同学劝他改学其他运动,以后长高了再学打篮球;一些同学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多加练习。请围绕这个话题,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80 字以内。
    2. (2) 【图片链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并说说它们的字体特征。

    3. (3) 【补写对联】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

四、写作表达(50分)
  • 12. 时光易逝,花开有时。迎春花带来春的娇媚,荷花喜夏之热烈,菊又恋着秋意浓浓,梅则坚定无比地将冬日肃杀掩埋……这些花都被人们赞美。每一种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不可强求,无法更改。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让我们学会等待,学会坚守,学会从容面对生命中的风雨与骄阳。

       请以《花开有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不少于600字;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