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烟台海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3-02-08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长沙) 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蜡烛燃烧 B . 西瓜榨汁 C . 冰雪融化 D . 铁丝弯曲
  • 2. (2021·锦州) 下列仪器能够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⑥ C . ①②⑤ D . ②④⑥
  • 3. (2021八上·龙口期中) 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能够支持燃烧 B . 不易溶于水 C . 密度比空气略大 D . 无色无味气体
  • 4.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冰水共存物 B . 水泥砂浆 C . 软水 D . 清澈湖水
  • 5. (2021八上·龙口期中) 操作规范是安全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加热液体 C . 取用块状固体 D . 滴加液体
  • 6.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是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酒精灯不慎碰倒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少于试管容积的1/3 C .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 D . 易燃易爆药品要远离火源,隔离贮存
  • 7. (2021八上·沂源期中) 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同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15mL;则加入水的体积(   )
    A . 小于10mL B . 等于10mL C . 大于10mL D . 无法确定
  • 8.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 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一一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一分子构成不同 C .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一分子体积变大 D . 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9. 下列反应中(略去反应条件),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二氧化碳+水→碳酸 B .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C .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 .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 10. (2021八上·威海期中)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毫升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了 B .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 .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 .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 11. (2021八上·威海期中)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 . 原子的内部结构 C .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形成 D . 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 12. (2022八上·莱州期中) 《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有关“为云”“为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此过程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B . 此过程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C . 此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 . 此过程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间隔变化实现的
  • 13. (2021八上·沂源期中) 在实验课上,小丽同学在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首先观察到天平的最小砝码为5g,接下来未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即开始调节平衡螺母,将天平调平衡后,将某物体放入左盘,再在右盘加上20g砝码,正好使天平达到平衡,读得天平的数为20.2g,则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A . 20g B . 20.2g C . 20.4g D . 19.8g
  • 14. 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A . 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 . 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 .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 . 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
  • 15.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观察法

    金属镁是银白色固体

    B

    归纳法

    在实验室中要遵循节约药品原则,因此用剩的药品要放入原试剂瓶

    C

    推理法

    氢气与氧气属于不同物质,是因为它们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

    分类法

    根据物质中含有分子种类的多少,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选择题组
  • 16. (2021八上·威海期中)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小婷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两袋食盐,一袋标明是加碘盐,另一袋标明为低钠盐(一种含有氯化钾的盐)。小婷看了包装后想:这两种盐哪一种更咸?于是她开始了探究。

    1. (1) 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对于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设计实验方案 D . 得出结论
    2. (2) 照小婷的想法进行探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配制盐水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 取用盐的质量 B . 取用水的质量 C . 取用盐的颗粒大小 D . 取用水的温度
三、多选题
  • 17.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中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以品尝 B . 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必须垫陶土网 C .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人 D . 用滴管吸取液体时,伸入试剂中捏扁橡胶胶帽赶尽气体后再吸液
  • 18. 2020年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 . 液态氧中氧气分子静止不动 C . 液态氧变成气态氧时,吸收热量 D .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 19. 学习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到实验室亲身体验一下化学实验的魅力。某同学做完“给固体加热”实验后,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 . 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加热 B .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 . 没有擦干试管外壁便开始加热 D . 实验完毕,试管没冷却至室温后再洗刷
四、填空题
  • 20.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 (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 , 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②晏几道《浣溪沙》中的诗句“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请从微粒的角度解释闻到衣香的原因是

      ③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水的,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④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的原因是

    2. (2)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____(填序号)。

      A . 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B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 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D . 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
  • 21. (2021八上·龙口期中)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1. (1) 写出生活中一种节水方法
    2. (2) 天然水很容易使盛水的器具结水垢,这样的水属于(填“硬水或软水”)。
    3. (3) 直饮机的净水过程如图所示。

      ①吸附罐中可用来吸附色素和异味的物质是

      ②净水过程中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的设备是

      ③超滤膜相当于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的

      ④可用来检验直饮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如何检验直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4. (4) 若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现提供的净化水方法有:a过滤;b加明矾吸附沉降;c蒸馏;d杀菌消毒;e活性炭层吸附。所选用的净化方法及净化过程的正确排序为(填序号,每项限填1次)。
  • 22. (2021八上·龙口期中)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回答:
    1. (1)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2. (2) 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的原因是
    3. (3)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先将试管,再将盛有药品的或纸槽伸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直立,使药品慢慢滑落至试管底部。
    4. (4) 给试管中的液体或固体加热时,都要先给试管加热。
五、综合题
  • 23. (2021八上·龙口期中) 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承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氢能。如图是利用太阳能制氢的示意图。

    1. (1) 如图实现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填“化学能”或“热能”)。
    2. (2) 从微观的角度讲,每2个水分子分解,会产生个氢气分子。
    3. (3) 制取CH3OH(甲醇)。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和H2O。该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微粒是,一定不变的微粒是。(以上填符号)
    4. (4) 图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5. (5) 推广光伏发电的意义
  • 24. (2021八上·龙口期中) 饮茶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茶叶中含有一类叫茶多酚的物质。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并不是一种物质。茶多酚为淡黄色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粉状固体或结晶。易溶于水、乙醇,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研究表明,茶多酚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茶多酚能够抗衰老、抗辐射、抗菌杀菌等。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物质分类来讲茶多酚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文中描述茶多酚的物理性质有(至少答出两条)。
    3. (3) 从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看操作①和②的名称分别是
  • 25. (2021八上·龙口期中)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1) 进行如图1所示操作的目的是
    2. (2) 过滤操作如图2所示,指出其中的不正确之处:①。②
    3. (3) 实验室要取用7.5g氢氧化钠固体与50mL水,来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现准备如下实验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指出上述实验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

      ②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填仪器名称)里。小君同学要称量7.5g的具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固体药品,他应该选择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填仪器名称)、小烧杯。称量前,检查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向左偏转,应该如何进行操作?。调整天平平衡后称量固体时,如果右盘上只加一个5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中的(填字母)。在称量7.5g氢氧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则应该如何操作

      ③量取50mL水时,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填“>”、“<”或“=”)50mL。

  • 26. 如图所示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试回答。

    1. (1) 实验1中a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通常可用来检验b管内产生的气体。实验中,连接电源水正负两极的试管里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 (2) 实验2中可观察到玻璃片上有。水加热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

      A.水分子的能量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C.水分子的间隔        D.水分子构成

    3. (3) 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区别:

      宏观:

      微观:

    4. (4)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7. (2021八上·龙口期中) 丙酸钙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严格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1. (1) I、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查阅资料)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步骤(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步骤①进行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水珠;步骤②中将稀盐酸推入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①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2. (2) 步骤②将稀盐酸推入试管中后,有(填物质符号)气体生成。
    3. (3) 结合步骤①、②可以得知,①中丙酸钙受热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 (4) Ⅱ、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

      (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配方(酵母除外)蒸制6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序号/配方

      面粉/g

      50

      50

      50

      50

      50

      50

      蔗糖/g

      0

      0

      0

      5

      5

      5

      丙酸钙/g

      0

      0.06

      0.1

      0

      0.06

      0.1

      开始发霉时间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①~③实验的目的是

    5. (5) 对比①~⑥实验,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填“有”或“无”)影响。
    6. (6) (反思评价)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的用量越多越好”,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 28. 实验探究题:碳铵哪儿去了?

    【资料信息】

    Ⅰ.碳铵的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铵(NH4HCO3),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易消失:碳铵不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

    Ⅱ.二氧化碳(CO2)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铵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Ⅲ.氨气(NH3)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常用于检验氨气。

    1. (1) 【实验知识和技能储备】

      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仪器是,安装仪器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2. (2)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碳铵加热会消失,此过程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做出假设:猜想一: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碳铵蒸汽,发生了变化?

      猜想二: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了变化?

    3. (3) 收集证据:(填写空的表格)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解释

      ①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

      管口有水珠

      生成

      ②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于①中的试管口

      酚酞试纸变红色

      生成

      ③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

    4. (4) 获得结论:
    5. (5) 交流评价:

      ①仅仅通过碳铵加热时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来验证碳铵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方案是否严密并解释原因

      ②实验步骤“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一步,其目的是

      ③若碳铵加热有二氧化碳生成,(填“能”或“不能”)根据“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判断碳铵加热属于化学变化,原因是

      ④实验证明,碳铵加热确有二氧化碳生成,写成碳铵加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⑤碳铵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根据本次实验探究,你认为在使用或储存碳铵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