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7 浏览次数:3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宗周”一词屡见于《诗经》《尚书》及青铜铭文中,如《诗经》有言“君之宗之”“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
    A . 内服制度 B . 礼乐制度 C . 宗法制度 D . 禅让制度
  • 2. “新皇帝废除东方六国的制度,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
    A . 颁行“推恩令” B . 创立皇帝制 C . 设立三公九卿 D . 推行郡县制
  • 3.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彼时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该制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 隋唐时期
  • 4. 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御史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慨州县,诚旷职耳。”这反映了当时(    )
    A . 唐形成完备的监察体系 B . 中央行政体制不断完善 C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 . 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 5. 《欧阳文忠公文集》记载:“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各糊名、耆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僧爱薄厚于其间。”欧阳修的这一记载,说明北宋(    )
    A . 科举制度更强调公平 B . 更加重视家庭门第观念 C . 社会流动性更加艰难 D . 宋词创作进入鼎盛时期
  • 6.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检索的历史资料,据此推测,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皇帝“昧爽临朝,日宴忘餐”还是招架不了,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政府的结构中,没有任何一个官员能够在军政、庶政或监察方面大权独揽。

    “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颇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感之,所以稳当。”

    A . 设内图 B . 废丞相 C . 设军机处 D . 密折奏事
  • 7. 下图为清代雍正年间中央制度架构示意图。图中空缺处应为皇帝(    )

    A . 尚书台 B . 南书房 C . 枢密院 D . 军机处
  • 8.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下列内容出自该条约的是(    )
    A .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 B . “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 . “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D . “中国民人概不准在(使馆)界内居住”
  • 9. 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曾国藩

    曾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孙中山

    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简又文

    称赞太平天国政治先进,爱护民众、军纪严明,为民族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一方面又认为“客观上,在吾国全部历史中,若连内乱外患合计,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论,其前盖无匹也”

    据此可知(    )

    A .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没有定论 B . 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C . 评论者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 D . 后世观点比当时言论更加真实
  • 10. 某学生以时间轴的方式进行历史自主学习(如图2),由此可知,其学习内容是(    )

    A . 清末新政 B . 保路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 11.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们的活动(    )
    A . 初步宣传了民主共和思想 B . 宣传了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 C .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思想
  • 12. 下图为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苏维埃政府的宣传单,上而写有“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这一材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 工农民主政权在瑞金的建立 B .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 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的确立 D . 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 13. 193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通过共青团号召广大青年:“把反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由此可知,该号召意在(    )
    A . 配合红军战略转移 B . 壮大联合抗日力量 C . 培养革命骨干力量 D . 促成国共两党合作
  • 14.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记录了中国革命征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堪称诗史。下列诗词与下图形势相对应的是(    )

    A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C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 .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15. “它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宪法”“它所确立的宪法政治架构与体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政治之基本框架”“它的颁布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原望。”由此可知,这部宪法是(    )
    A . 《中华民国宪法》 B . 《共同纲领》 C . 1982年宪法 D . 1954年宪法
  • 16. 2011年香港GDP较1996年增长54%,2011年澳门GDP较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达12.5%。这说明(    )
    A . 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B .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正式成立 C . “九二共识”促进两岸交流 D . “一国两制”保持港澳繁荣稳定
  • 17. 下表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断绝与西方国家一切经济文化联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消除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根本矛盾和分歧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

    时期

    外交理念

    20世纪50年代

    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70年代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20世纪80年代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世纪0年代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

    21世纪

    “和谐世界”

    2012年以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 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B . 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C . 体现了强烈意识形高色彩 D . 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 19.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微战争史》中记录了一位政治领袖的话“有钱人最会理财,聪明人能提出最好的建议,而大多数人则是最好的审判官。该政治领袖(    )
    A . 认可财产等级制度 B . 支持按地域选举 C . 主张实行民主制度 D . 强调美德的重要
  • 20.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

    原因: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制定: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颁布

    进步性:

    A . 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B . 侧重私法简洁灵活适用有效 C .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D .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 21.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以后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教徒”“从国王那里领薪金的大臣不得成为下院议员”“未经两院奏请、国王不得罢免法官”等内容。这表明该法案(    )
    A . 导致了《权利法案》的颁布 B . 使国家司法权依附于封建王权 C . 开创了“王在法下”的传统 D . 进一步确定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 22. 1787年宪法规定,奴隶“如逃往他州,不得因他州的法律或规章而免除此种劳役或劳动,而应……将他交出”,由此可知,这一条款(    )
    A . 用法律保证了蓄奴的合法性 B .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法律原则 C . 明确保护了美国人民的利益 D . 确立了人民主权和妥协原则
  • 23. 法兰两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1940),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权力日益缩小,最终变成了礼仪性的角色;法律对议会倒阁权的规定很苛刻,但在实际中议会倒阁却极为频繁。这表明当时法国(    )
    A . 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 B . 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 C . 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健全 D . 1875年宪法已名存实
  • 24. 学者评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认为其“包含了一定的“民主’因素”“在保障统治阶级政治特权的前提下,迎合历中发展的潮淡”,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 各拥有完全自治权 B . 皇帝无权任命各级官员 C .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D . 议会可以罢免帝国宰相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4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泰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2. (2) 根据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材料二中的政治制度,并指出B项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及该制度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3. (3)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有其历史独特性,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不同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独特性的理解。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87年宪法的目标不是要建之一种由人民来进行统治的政府体制,也不是&建立一个由精英来进行统治的体制……美国1787年宪法中政府的体制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两个方面。

    ——刘绪贻《美国通史》

    材料二:随着政党在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国家机关之间的分权与制衡变成执政党内部的分配与协作。政党平衡这种“不完美”的平衡代替了阶级平衡,不再像传统混合政体那样有特定的机构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处在政治体制内的党派也会发生利益上的斗争,“三权分立”作为一种权力制衡的主要方式,局限于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忽视了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以外的力量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人民的权力在事实上被排挤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框架之外,成为一种“纯粹”的政治。

    ——摘编自张凯《西方权力制衡思想的历史演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的新创造,并分析其当时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权力制衡模式的缺陷,谈谈你对政治制度选择的认识。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8分)
  • 2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一】复兴方案:烽火硝烟,江山激昂

    材料一:表

    《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习,无人不饱暖也。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曾国藩)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同盟会宣言》(孙中山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毕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

    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朝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探究二】民族独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材料二:

    【探究三】繁荣富强: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

    材料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

    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多年苦战,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1965年实现了总干渠的通水。劳模张买江说:到现在石壁上还保留着当年的豪言壮语“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苦战有头,苦熬无头”《新中国70年》

    《王进喜日记》中写道: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表:中国参与奥运会的历程表

    1932年

    刘长春代表中国只身赴美参加洛移矶奥运会,未小组出线

    1984年

    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共取得15枚金牌

    2008年

    北京主办,多城市协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22年

    北京、张家口主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

    1. (1) 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国近代各阶层提出的民族复兴方案,并结合所学,分析名阶层方案不同的原因。
    2. (2) 民族独立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基础。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3. (3) 依据图7,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建设者表现出来的时代风尚。根据图8、9和表6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谈谈对取得上述成就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