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11月...

更新时间:2023-02-08 浏览次数:3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它的比结合能越大 B . 比结合能越小,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C .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而释放的能量与把原子核拆分成单个核子需要的能量不同 D . 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成单个核子,需要的能量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
  • 2. 如图所示,两个光滑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从与轨道圆心等高处的点由静止滑下,经过最低点 , 已知 , 则(  )

    A . 小球经过时的速率比经过时的速率大 B . 小球经过时的向心加速度比经过时的向心加速度大 C . 小球经过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比经过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 D . 小球经过时重力的功率比经过时重力的功率大
  • 3. 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平行射入一块平行厚玻璃砖,玻璃砖下表面有反射涂层,两束光线经过折射、反射、再折射后从上表面同一位置射出成为一束复色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是黄色光,则光可能是紫色光 B . 在玻璃砖中光的速率大于光的速率 C . 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光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 . 在相同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光条纹间距大于光条纹间距
  • 4. 如图甲所示,与理想变压器连接的矩形金属线框(电阻不计)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输出的交变电流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5,定值电阻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01s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 B . 1s内流过电阻的电流方向改变50次 C . 若让线圈转动的角速度减半,则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减半 D . 电压表示数为30V
  • 5. 2022年10月31日,搭载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某卫星发射可简化为三个轨道,如图所示,先由椭圆轨道1运动后调整至圆轨道2,然后再进入椭圆轨道3。轨道上三点与地球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两点分别为轨道的远地点与近地点,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卫星在轨道1上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2上点的速度 B . 卫星在轨道3上的机械能大于轨道1上的机械能 C . 若卫星在轨道2上点速度为 , 则在轨道1上经过点的加速度小于 D . 卫星在轨道2上运行的周期与在轨道1上运行的周期之比为
  • 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为恒流源(即电源输出的电流保持恒定),理想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为定值电阻。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压表示数变大 B . 电流表示数变小 C . D .
  • 7. 如图,悬挂甲物体的细线拴牢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上点处,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的A点,另一端跨过光滑定滑轮与物体乙相连,等高,且 ,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减小物体乙的质量,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 B . 减小物体乙的质量,绳的拉力减小 C .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时,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 D .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时,乙物体的质量是甲物体质量的
二、多选题
  • 8. 如图所示,真空中两点各有一正点电荷,带电量都为。以两个电荷连线的中点为中心画一个正立方体,且立方体的面中心和面的中心过两电荷的连线。关于对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子沿正方形运动一周,受到的电场力和电势能均保持不变 B . 点静止释放一个质子,它将会在之间往返运动 C . 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点电势等于点电势 D . 将一个质子从点移动到点和从点移动到点,电场力做功相同
  • 9. 如图所示,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区域I、Ⅱ内存在垂直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场的宽度都为 , 磁场间距 , 磁场边界与地面平行,区域I的磁场强度为 , 区域Ⅱ的磁场强度为。边长为的单匝正方形金属框从区域I的上方某处静止释放,恰好能匀速穿过区域Ⅱ。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则(  )

    A . 线框穿过区域I的加速度不可能大于 B . 线框进入区域I和进入区域Ⅱ的两个过程,通过线框截面的电荷量大小可能相同 C . 线框穿过区域I、Ⅱ的过程,产生的热量可能相同 D . 线框穿过区域I、Ⅱ的过程,所用的时间可能相同
  • 10. 降噪耳机的基本原理是产生一列与外界噪声相同频率的声波来抵消噪声以达到降噪的目的。假设某时刻外界噪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耳机同时产生一声波来抵消。则以下哪列声波可以起到降噪的目的(  )

    A . B . C . D .
  • 11. 如图所示轻杆一端固定着小球 , 另一端通过铰链与固定水平轴连接,轻杆一端固定着小球 , 另一端用水平轴通过铰链与小球连接。用手托住M、N,使在同一水平线上,静止释放系统。某时刻,系统达到图中虚线位置,杆与竖直方向夹角 , 杆与竖直方向夹角 , 小球的速度水平向左。已知小球质量均为 , 杆的长度均为 , 重力加速度为 , 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B . 此时小球M的速度大小为 C . 该过程中,小球N受到的总冲量大小为 D . 该过程中,轻杆对小球M做的总功为
三、实验题
  • 12. 某小组用气垫导轨研究碰撞,如图甲所示,两滑块A、B的两端均固定有弹性钢圈和相同的挡光片,如图乙所示。已知A、B两滑块的质量(含挡光片等配件)分别为mA、mB

    1. (1) 用螺旋测微器来测量挡光片的宽度L,如图丙,读数L=mm;
    2. (2) 连接好气垫导轨及气泵,接通电源,将气垫导轨调到水平。将A、B两滑块分别紧压左、右弹射架并静止。启动弹射架,发现两滑块在两光电门之间区域发生相互作用并各自反向弹回。光电门1记录挡光片两次挡光时间分别为 , 光电门2记录挡光片两次挡光时间分别为 , 如果两滑块在弹性钢圈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则表达式(用题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应成立;
    3. (3) 在(2)中,如果两滑块在弹性钢圈相互作用时机械能也守恒,则表达式(用题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应成立。
  • 13. 实验室有一块多用电表(表盘如图甲),某同学打算测量该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指向电阻某倍率时,表内电源的电动势和此时表内部总电阻。他还找到如下器材: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电流表,开关和导线若干。

    他的操作过程如下:

    1. (1) 机械调零;

      将选择开关调到电阻“×10”挡,红表笔和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时,发现调零旋钮的钮柄脱落不能调整(其电阻是正常的)。为了测量其内阻,将多用电表、电阻箱串联,调节电阻箱,当多用电表指针指向0Ω时,电阻箱的读数 , 则此时多用电表内部电路的总电阻=Ω;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时,如图乙,则闭合开关前,多用电表A表笔应是表笔(选填“红”或“黑”);保持电阻箱的阻值不变,闭合开关,读出多用电表的读数和电流表的读数 , 则该多用电表的内部电源电动势=(用表示);

    2. (2) 该同学认为以上测量电阻和电动势的方法只测量了一次,偶然性较大。为了比较准确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他观察到从外往里第二条刻度线均匀划分为格。如图乙连接电路,调整电阻箱,使得多用电表的指针在第二条刻度线满偏时的电流表读数为 , 拆掉电流表,将表笔直接和电阻箱连接,通过调整电阻箱的阻值 , 得到多用电表的指针在第二条刻度线对应的偏转格数 , 以为纵轴、为横轴作图,得到一条直线,其斜率为 , 纵轴截距为 , 则此时多用电表内部电源的电动势=,总内阻=(用表示);
四、解答题
  • 14. 顶部覆盖着重物的容器体积为 , 内部封闭着压强为、温度为27℃的氮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当加热到127℃时重物被顶开,随即重物落下封闭容器并停止加热,容器内氮气又逐渐降温到27℃。设外界气压始终为。求

    1. (1) 容器中所剩氮气的质量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2. (2) 容器中所剩氮气的最终压强是多少?
  • 15. 如图所示,有三个彼此平行、足够大的竖直平面,其中平面之间的距离为 , 其间存在与平面平行的水平方向匀强磁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 , 其间存在与平面平行的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磁场与电场范围足够大。现将一个电量为、质量为的粒子从平面上的A点垂直平面水平向左射入磁场,速率为、恰好未从平面射出,经磁场偏转后穿过平面进入电场,粒子从平面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平面成30°角。不计粒子重力,求

    1. (1) 粒子从平面射出的位置与A点的距离。
    2. (2) 将平面间的电场换成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平面间的三倍,其余条件均不变,粒子会多次穿过平面。求粒子从A点发射后,第4次经过平面时的位置与A点的距离以及全过程粒子的运动时间。
  • 16. 在倾角的足够长斜面上,放置着间距为、质量为的木块1、2、……,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如图所示。在木块1的上方与1间距也为处,静止释放质量为的铁块,铁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铁块先与1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继续下滑并与2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如此下去。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求

    1. (1) 铁块从释放到与木块1碰前瞬间所用的时间;
    2. (2) 铁块与木块1结合体与木块2碰撞后的速度;
    3. (3) 铁块(以及与它结为一体的各小木块)与第几个木块碰撞之前的一瞬间,会达到它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速度?此速度等于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