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检...

更新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物理是什么?物理与人类有何关系?如何学物理?通过物理必修第一册的《致同学们》《序言》的学习,你们应该有初步的认识。从伽利略创设逻辑推理、数学推理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物理学方法,到普朗克提出能量子,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物理学的建立与完善经历了一代代物理学家的不懈探索,这其中不乏华人的贡献。在中华民族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一些怀揣科学救国梦想的炎黄子孙远涉重洋学习和工作,他们的科学成就成为了近代物理理论的重要部分,华人的智慧“当惊世界殊”,尤其是一些华裔女性的贡献,在物理的领地更使人不敢说女子不如男。她们中的一位,曾用实验验证了杨振宁获诺贝尔奖的理论,参与了美国的原子弹研制,是小说《第二次握手》中丁洁琼的原型,但她却未能获诺奖,这不得不说是诺奖的遗憾,这位女性物理学家是(  )
    A . 吴健雄 B .

    王明贞

    C . 王承书 D . 何泽慧
  • 2. “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人类在时间与空间中繁衍生息,物体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变化。运动具有相对性,中国古代早就有关于运动相对性的记载,也认识到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研究或判断物体的运动时,先是选取参考系,并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由一段时间里物体相对参考系的位置是否改变,如何改变,进行判断。关于物体运动及运动的描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与坐标原点的距离不变,物体相对该参考系一定是静止的 B . 物体与坐标原点的连线与坐标轴的夹角不变,物体相对该参考系可能是静止的 C . 从物理的角度理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的“时”指的是时间 D . 物体相对甲参考系是运动的,相对乙参考系是静止的,则甲、乙参考系相对静止
  • 3. 简洁与美,是物理学的特点之一,以致于把新发现的物理理论的表述是否简洁,是否具有科学美作为评判其是否正确的标志之一。在生产生活中能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用简单的模型或方法分析处理,是做人做事的大学问。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若不加“处理”,物体的形状、大小会使研究显得复杂,为此人类建立了“质点”模型。在条件许可时可以将物体视为只具有质量的点——质点,关于质点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能否视为质点,要看物体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 B . 计算火车车身通过路旁直立的一根电线杆的运动时间时,可将整列火车视为质点 C . 有时地球可以视为质点,有时乒乓球却不能视为质点 D . 转动的物体不可以视为质点
  • 4. 一段时间里,某物体相对参考系的位置一直在变化,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里是运动的。一般来说,不同的时刻它的位置是不同的,物体的位置可用坐标系中的点来表示,一段时间里的位置变化则用位移来表示,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用路程表示。以下关于位置、位移及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位移的方向由末位置指向初位置 B . 运动过程中,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不可能相同 C . 一段时间里,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和位移大小总是相等 D . 一段时间里,物体的位移大小不会大于路程
  • 5. 物理,起源于哲学,起初人们称物理学为自然哲学,牛顿把他的物理学巨著定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学习物理,要有哲学的善于思辨和逻辑推理。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与方向之别,速者快慢也,度者程度也。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及运动方向的物理量,生活及生产中还会涉及与物体运动快慢有关的另两个物理量——速率、平均速度。关于物体的速度、平均速度及速率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不可能等于这段时间里的某一时刻的速度 B . 一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的方向不可能与这段时间里的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相同 C . 一段时间里,物体的位移为零,则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及各时刻的速率都为零 D . 有些运动中,一段时间里物体的平均速度、速度的大小会与各时刻的速率相等
  • 6. 物理现象中,与之有关的物理量间存在函数关系,这个函数关系就是物理现象所遵循的规律的一种描述方式。物理规律可用列表、图像及关系式(公式)表示,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位移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且一定经过坐标原点 B . 速度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 C . 速度时间关系图像可能与时间轴相交 D . 加速度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 7. 速度有大小,有方向。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方向可用坐标平面的点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运用坐标平面的图像表示。某物体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s末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B . 内物体的平均加速度为零 C .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于内的加速度 D . 内物体的位移先增加后减小
  • 8. 某物体沿直线运动,沿物体运动所在直线建立x轴,已知时物体的位置坐标为时物体的位置坐标为。则物体在的平均速度为(  )
    A . 3m/s B . C . 5m/s D .
  • 9. 直线运动中,最常见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用加速度描述。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慢快时提出加速度的概念,到牛顿定量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人类还没有严格定义出加速度,直到后来,物理学家才运用速度变化与速度变化所经历的时间给出了加速度的确切定义。关于加速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速度不由速度变化及速度变化经历的时间决定 B .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C . 速度变化经历的时间越短,加速度越大 D . 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 10. 一个乒乓球以30m/s的速度飞来,被运动员挥拍一击,仍以大小为30m/s的速度逆着原方向反弹,测得乒乓球接触球拍的时间是0.02s。若以乒乓球飞来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乒乓球接触球拍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为(  )
    A . B . 3000m/s2 C . 1500m/s2 D . 0
  • 11. 有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B . 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 . 速度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 D . 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12. 自由落体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变速直线运动,相传牛顿被自由下落的苹果击中头部,引发关于引力的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7世纪初期伽利略正是通过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逻辑推理、数学推理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物理学方法,揭开了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学的序幕。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同一地点,不同轻重的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同 B . 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C . 自由落体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的比值等于重力加速度的二分之一 D . 任何相同时间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13. 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公式,除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关系式外,还有两个重要结论(通常称为推论)。其中一个是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一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与这段时间的初末速度的关系,或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的关系。这个关系,若用数学术语表达会更简练些。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初、末速度计算平均速度时,不需考虑初末速度的方向 B . 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相同 C . 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能相反 D .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 14. 数学是物理的闺蜜,正是数学方法与知识的运用,物理才成了量化的、具有实际意义而造福人类的科学,物理理论才显得简约、和谐和美妙。经典物理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中,有作为的物理学家首先是杰出的数学家,比如笛卡尔、牛顿、高斯、麦克斯韦等,他们对数学的贡献不逊于专业的数学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重要推论,是关于相邻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之差的关系。等数学中学了等差数列后,希望同学们能运用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表述这一推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用x1表示T时间的位移,x2表示相邻的下一个T时间的位移,a表示加速度,则这一推论用关系式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
  • 15. 打点计时器是中学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物理仪器,它可以在有限长度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人们通过对相关点间的距离的测量,便可测量出带动纸带的小车或滑块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及加速度。某次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小车的运动时,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关于该打点计时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B . 打出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为0.1s C . 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则打出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 D . 打点计时器也可使用低压直流电源
二、多选题
  • 16. 生活、产生中,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语句中常涉及到速度,有时语句中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有时语句中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这要依据速度、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语境来区分。以下叙述中的速度指瞬时速度的是(  )
    A . 歼16战机在山东号航母上的起飞速度为60 m/s B . 和谐号动车组的最大速度可达380 km/h C . 电磁轨道炮炮弹的发射速度可达10 km/s D . 传统故事《龟兔赛跑》中兔子的速度小于乌龟的速度
  • 17.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或自由落体,其运动规律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两个重要推论外,还有一些比例关系。等数学学了等比数列后,同学们不要忘记运用等比数列表述这些比例关系。下列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或自由落体的比例关系的文字表述,正确的是(  )
    A . 运动开始后位移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B . 运动开始后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 . 运动开始后连续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之比等于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比 D .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运动
  • 18. 物理图像其实就是纵轴、横轴代表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的图像,就像二次函数与x-y坐标平面的抛物线的关系。阅读物理图像时,一要看看坐标轴表示的物理意义,二要看看图像的截距的物理意义,三要看看图像的斜率的物理意义,四要看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图像所表示的关系,获得有用的信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用所涉及到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图像表示,以下图像所表示的运动,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B . C . D .
  • 19. 低碳出行是节能减排时代的时尚,骑自行车是绿色出行或健体的不二选择。如图所示的是汽车与自行车在同一直线公路上运动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 汽车与自行车运动方向相同 B . 在4s末二者相遇 C . 时间里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自行车的速度 D . 3s末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
  • 20.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中,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它们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可运用数值表示其大小,用“”“”号表示其方向。在涉及这些量的运算时,对物理量数值前的“”与“”的确定至关重要。某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 . 位移的大小可能为4 m B .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6 m C .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 .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三、实验题
  • 21. 每个同学的家里都少不了自来水龙头,某同学在家里用“滴水法”测定重力加速度,操作如下:

    ⑴如图所示,让从水龙头一滴一滴流出的水滴落到其下方的盘子上,可以清晰地听到水滴碰盘子的声音,细心地调整水龙头阀门,使第一个水滴碰到盘子的瞬间,第二个水滴正好从龙头处开始下落;

    ⑵听到某滴水落到盘子上的响声时开始计时,并数“0”,以后每听到一次响声,顺次加1,直至数到“100”滴,停止计时,秒表上时间的读数为40 s;

    ⑶用米尺量出水龙头滴水处到盘子的间距为78.56 cm。由该同学的操作过程及测得的数据可知:每滴水空中下落的时间为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m/s2

  • 22. 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取若干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打印点未标出),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x1=30 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4=48 m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m/s2 , 2与3两点间的距离约为mm,打计数点3时的瞬时速度为m/s.

四、解答题
  • 23. 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主角是杰瑞(老鼠)和汤姆(猫),两个小精灵的嬉戏打闹场面常使人捧腹。如图是边长为L(数值较大)的立方体盒子,在运动速率v一定时杰瑞想用最短的时间从盒子的一个顶点a沿盒子表面爬到另一个顶点b。假设你是杰瑞,你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这次爬行,求:

    1. (1) 这次爬行中杰瑞的位移大小;
    2. (2) 这次爬行中杰瑞所用的时间;
    3. (3) 这次爬行中杰瑞的平均速度大小。
  • 24. 智能手机安装相关软件或小程序可完成许多物理实验,利用智能手机的连拍功能可研究落体运动。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手机的频闪照相功能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拍摄的位置。相邻两次拍摄的时间间隔均为T , 每块砖的厚度为d

    1. (1) 从图可知,小球的下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请写出判断依据;
    2. (2) 求出小球下落时的加速度大小;
    3. (3) 求出小球经过位置“3”时的速度大小。
  • 25. 现在的公路上真可谓车水马龙,有时小动物也会来趁热闹。一辆长途客车正在平直公路上以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处有一只奔跑着的狗子,如图所示。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若从司机看见狗子开始计时(),长途客车的图像如图所示。

    1. (1) 求从司机发现狗子至客车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客车前进的距离;
    2. (2) 求长途客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及第2.5s末的速度;
    3. (3) 若狗子以的速度与长途客车同向同直线奔跑,狗子会不会被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