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太原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8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绵亘千里,延续千年,创造出一个个历史辉煌。保护汾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合理、有计划地开采矿产 B . 禁止在山林放牧,提倡圈养 C . 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 D . 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还田
  • 2. (2022九上·涟源期中) 地球上几千万种物质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 . Si B . Fe C . Al D . O
  • 3.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是对二十四节气中“立冬”和“小雪”的形象描述。雪是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 . 水分子间间隔 B . 水分子运动速率 C . 水分子质量 D . 水分子体积
  • 4. (2022九上·凉州月考) 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知道其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能推算出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四氯化钛(TiCl4 )中氯元素为-1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6 B . +4 C . 0 D . -2
  • 5. “神舟号”系列飞船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其化学式为C2H8N2 , 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 则下列关于X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X的化学式为N2O4 B . X是氧化物 C . X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 D . X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
  • 6. 关于化学方程式 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氢气和氧气接触即反应生成水 B . 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C . 4 g氢气与32 g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36 g水 D .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变化
  • 7. 下列实验中,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是(   )
    A . B . C . D .
  • 8.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O2中混有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B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

    鉴别MnO2粉末和木炭粉

    在空气中加热

    D

    鉴别氯化钙和碳酸钙粉末

    加适量的稀盐酸

    A . A B . B C . C D . D
  • 9. 认真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   )
    A .  图①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  图②验证CO2密度比空气大 C .  图③捏放软塑料瓶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 .  图④验证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
二、多选题
  • 10.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里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充分反应后,(丙+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 B . 物质乙没有反应完 C . 该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该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
三、填空题
  • 11. 碳和碳的氧化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分析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有着广泛的用途,图 1中用到的碳单质是  ;图 2中用到的碳单质是  。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
    2. (2) 图3所示是用CO2制作的气体饮料,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3) 图 4 中,对 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  。
    4. (4) 图5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

      ①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  (写出一点即可);

      ②人类降低空气中 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  ,二是增加 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

  • 12. 工业上可用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氢气,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 (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气是最清洁能源的原因  ;
    2. (2) 蒸气转化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3. (3) 在变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4) 变压吸附过程是物理变化,原因是  。
  • 13. 阅读科普短文

    木糖醇

    木糖醇(C5H12O5 )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于水,溶解时会吸收一定热量。

    木糖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牙齿的清洁,但是过度食用也有可能带来腹泻等副作用,这一点也不可忽视。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其甜度与砂糖相同,但热量却只有砂糖的 75%。木糖醇是人体糖类代谢的正常中间体,它的代谢不同于一般糖类,主要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被人利用。

    部分消费者误认为:“木糖醇本身能护齿”“含量越高效果越好”。而有关专家则指出,木糖醇只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糖代用品,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的护齿作用主要源于唾液。也就是说,具有护齿作用的是咀嚼无糖口香糖而增加的“唾液”,而非木糖醇本身。木糖醇的含量多少并不影响口香糖的护齿作用,过量摄取木糖醇会引起健康问题,如腹泻、肥胖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1) 木糖醇是由  三种元素组成的,它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2) 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有  ;木糖醇入口有清凉感觉的原因是  ;
    3. (3) 木糖醇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 (4) 经常食用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 14.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 E组成元素相同,且 E有剧毒。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C的化学式为  ,E的用途为  ;
    2. (2) C→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 (3) D→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
  • 15. 在学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之后,某同学对一道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如框图内所示。

    1. (1) 框内的解题过程中,错误的步骤有  (填序号);
    2. (2) 请你写出该题的正确解题过程。
五、科学探究题
  • 16. 利用下图装置可做多个实验。

    1. (1) 将左管倾斜使其中的液体与右管中的固体接触,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鼓起,则左、右管中所加的药品可能是  ;
    2. (2)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气球中气体的一条化学性质。

      ①实验操作:  ; 

      ②实验现象:  ;

      ③实验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实验结论:  。

  • 17. 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活动。

    活动一:查阅资料,了解NH3的性质。

    【查阅资料】①NH3有刺激性气味,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黏膜;

    ②碱性物质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活动二:为探究“分子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

    1. (1) 图1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乙烧杯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同学们又进行了如图 2所示实验。

      图2所示实验的操作如下:

      ①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无色酚酞溶液;

      ②在 A、D 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浓氨水,立即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2. (2) 【表达交流】

      由此可以得到,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结论是:

      ①  ; 

      ②  。

    3. (3) 对比图1实验,图2实验的优点是  。
    4. (4) 活动三:为探究NH3的物理性质,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由此,小红同学得出NH3的物理性质有:

      ①  ;

      ②  。

    5. (5) 活动四:探究NH3的化学性质。

      为证明 NH3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 5 所示的装置。其中Ⅰ、Ⅱ处是干燥的酚酞纸条,其是用滤纸条在酚酞溶液中浸泡后,晾干而制得。

      ①实验的正确操作过程为  ;

      ②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