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3-03-04 浏览次数:35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上世纪 70 年代初,我还是明岛上的一个插队知青,在艰困孤独的环境中,读书和写作成为我生活的动力。我把自己的习作寄给了《文汇报》,但没有信心。《文汇报》的副刊,是明星荟萃之地,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吗?出乎意料的是,我的一篇短文,竟然很快就发表了。发表之前我并没有收到通知,以为稿件已      , 或许被扔进哪个废纸     (lǒu)。

    1. (1) 文中加点字“崇”的读音正确的是 (   )
      A . cónɡ B . chónɡ C . suì D . shuì
    2. (2)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3. (3)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
      A . 石沉大海 B . 杳无音讯 C . 无影无踪 D . 不翼而飞
    4. (4)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汇报》的副刊,是明星荟萃之地,会接受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吗? B . 《文汇报》的副刊,是明星荟萃之地,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者吗? C . 《文汇报》是明星荟萃之地的副刊,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吗? D . 《文汇报》的投稿,是明星荟萃之地的副刊,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吗?
  • 2.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②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③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④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⑤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

    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⑥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A . ③②①④⑥⑤ B . ③⑥⑤②①④ C . ④①②③⑥⑤ D . ④②①⑥⑤③
  • 3. 甲同学是某明星的粉丝,但在此明星被曝出违法行为后,甲同学很是伤心,认为此明星不可能做这样的事。你作为甲同学的朋友,下列用于安慰甲同学的话语中,最得体的是 (   )
    A . 以前叫你不要追星你不听,就知道有些明星很作、很假。 B . 明星又不是你亲人,为明星伤心不值得。 C . 不要伤心了,我们要承认这个事实,并且从中吸取教训,好吗? D . 我们要着眼当下,不要沉迷追星,努力学习,好吗?
二、古代诗文阅读(20 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 题。

    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

    杜荀鹤[注]

    时难转觉保身难,难向师门欲继颜。

    若把白衣轻易脱,却成青桂偶然攀。

    身居剑戟争雄地,道在乾坤未丧间。

    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46 岁中进士第,但未被授官而离京,回到九华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恩门”即“师门”,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师门致书后写的回献诗。 B . 首联交代诗人难以继续跟从恩师学习的原因,表达对恩师的愧疚。 C . “白衣”和“青桂”形成对比,突出表现诗人科举成功后的喜悦。 D . 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知恩图报之意,并向恩师发出到九华山的邀请。
    2. (2) 请从“难”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颈联表达的情感态度。
  • 5.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语段,完成各 题。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①衅:用血涂抹。②狎:亲昵而不庄重。③君子:这里指孔子。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冀( )箧( )是( )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②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

    3. (3)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说明。
  • 6. 默写。
    1. (1) 《春望》中表达杜甫在战火中牵挂亲人的句子是:
    2. (2) 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3. (3)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 题。

    阳关雪

    余秋雨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那全是远年的坟堆,那么多,排列得又那么密,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干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 20 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就是刚才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王维诗画皆称一绝。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选自《文化苦旅》,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开头的三段内容,为后面的论述埋下伏笔,留给读者思考和耐人寻味的话题,让全文显得厚重大气,不同凡响。 B . 本文题名“阳关雪”,实际上没有写到雪,雪只是作为一种时令的象征,画面的点缀,情调的暗示,主体是阳关,王维的阳关。 C . 第二段提到“文人的魔力”,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让人有一种像寻找失落故乡的焦渴。 D . 作者驻足阳关,用少量的笔墨写了阳关的坟堆,给阳关涂抹上一层厚重的苍凉悲壮色彩。
    2. (2) 本文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典型代表,那么本文的“神”是什么?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 (3)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划线句“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这句话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文章运用“写景”与“写史”的手法,语言平实而富有文采,请分析其作用。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题。

    美的文字

    孙 茂

    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散步》和张守仁先生编选的《世界美文观止》,两本书都与“美”息息相关。《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最重要的美学论集,它出版之时恰恰是上世纪 80 年代“美学热”渐渐兴起的时候,与当时其他美学家体系严密的专著相比,这本集子真的如作者所说,只是散步的路上随意捡拾起的一枚燕石。但 20 多年过去,这枚小小燕石的兴味却没有消弭,再观这本小书,可以让我们对今天的文艺研究获得另一种视角。

    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宗白华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以比较的眼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因此在他的思考中,很多被认为只能进故纸堆的美学范畴,显现出了新的阐释可能和适应度。

    虽然与同时代的很多美学大家相比,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不够“新”,不够“完整”,但他却告诉我们“怎样”才美,美对于生命是多么重要,并把我们引入一种能感受到美的阅读当中,感受到作者的人格与情操。而很多关于“美”的著作在谆谆教导我们“什么是美”时,反而让我们失去了对美的感受。“美”在他们笔下支离破碎,面孔冰冷坚硬。宗白华的美学论文往往“带着情感感受的直观把握”,“带着那种对宇宙、人生、生命的自我觉醒似的探索追求”,“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

    说起“美文观止”,不免让人联想到“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得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 222 篇,全书 12 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我想,张守仁先生编选《世界美文观止》时,之所以取书名为“美文观止”,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编入《世界美文观止》的精品,主要是中外文学家的名作,但也有艺术家的华章,如达·芬奇的《笔记》和李斯特的《音乐与情感》;有政治家的佳文,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和美国总统里根的《“我们向亡灵宣誓”》;有科学家的妙品,如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和詹克明的《黠月》;还有大学者胡适、冯友兰的睿智之文《致吴健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本书编入黎巴嫩作家《笑与泪》。张守仁先生在赏析中说:作者在此文中,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以两种情景表明:黄金、珠宝、华屋,不能换来爱情;只要两心相悦,即使贫穷、疾病、离别,也能忍受、坚持、等待。紧跟着,张守仁先生抒发他对真正爱情的感悟:“爱情是用金钱买不到、痛苦磨不灭、眼泪抹不去的东西。美好、坚贞的爱情是灵与灵的相恋、命与命的交融,是心里的思念、梦里的牵挂,是望穿秋水的等待、撕心裂肺的苦熬……”我读到这里很受感动和启发,尤其赞同张守仁老师说的爱情观。

    总之,《世界美文观止》在翻译过来后既掺入编者生活经验、心灵感受、写作体会和独特发现,也使赏析更具个性,正文更臻丰盈,美文更显华美。

    两部著作堪称精美,从头到尾,从思想到艺术,从字里行间,全都透露着“美”的概念。某些好的篇章词句甚至给人以好的人生启示和享受。就像著名作家迟子建说:文字的美像天庭的阳光。文字看上去是寂静的,其实它是有色彩和韵律的。文字散发的气息和它弥漫出的姹紫嫣红的色彩,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最完美的体现。当文字的美像天庭泼洒到人间的阳光一样四处绽放的时候,烂漫与优雅的艺术气质也就不知不觉在我们身上生成!

    读罢此二书,收获很大。它让我认知美,认知“美文”,认知中外散文创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自己今后的文学创作。感谢宗白华老先生的书写和张守仁老师的编选,前辈是伟大的,向你们致敬。

    (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带着情感的直观把握,渗透着对生命、人生、宇宙的探索追求。 B . “美”对于人的生命非常重要。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渗透着本文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 C .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虽然不够“新”,不够“完整”,但能够带领读者直观的把握“美”。 D . 《古文观止》所选十三篇韵文都是“极声貌而穷文”,该观点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开篇即写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为后文论述“美的文字”做好了铺垫。 B . 文章引述《古文观止》文献资料和相关语言材料,增强了文章真实性和说服力。 C . 文章第四段引入《古文观止》未显突兀,为后文论述“美的文字”提供了依据。 D . 文章首段点明论述对象,中间紧扣中心展开论证,论述逐层深入,行文脉络清晰。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 题。

    材料一:

    ①回顾历史,残奥会始办于 1960 年,源于对残障人士推广的运动康复训练法。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残酷的战争让许多年轻人成为残障人士。他们因为无法适应新生活、难以重返社会,有的人甚至选择放弃生命。在英国的一家医院,一位来自德国的医生——路德维希·古特曼将体育运动引入脊柱损伤康复训练,给患者带来希望。

    ③四年之后,荷兰退役军人也开始加入该医院的残疾人运动会。该项比赛演变为国际性赛事,当时英国与荷兰两个国家的 130 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就是第一届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此后成立了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轮椅运动联合会,该赛事每年定期举办。1960 年 9 月,在罗马第 17 届夏季奥运会闭幕两周后,来自世界 23 个国家的 400 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罗马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此后,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改为每 4 年一次,并与夏季奥运会在同年举办。1960 年的这届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第一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改)

    材料二:

    ①为满足赛时残疾人服务需求,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组织编写了《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②《手册》共有四章。第一章以介绍基本理念为主,包括残奥运动及残疾人观、残疾分类、残疾人服务理念及无障碍设施等;第二章介绍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时应注意的礼仪、沟通技巧和服务技能;第三章结合赛会相关服务场景,分析残疾人特殊需求,并结合特定情况,提供创新思路;第四章介绍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客户群中残疾人的主要类型和特殊需求,提供需重点关注的服务项目、服务水平和方式等内容。

    ③考虑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客户群中包括一定数量的视力障碍残疾人,北京冬奥组委决定制作《北京 2022年冬残奥会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服务手册(盲文·大字)》,以方便残疾人获取信息,体现人文关怀,展现国家形象,留下独特的奥运和残奥遗产。

    (选自《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发布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有删改)

    材料三:

    ①北京 2022 年冬残奥会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周围刻有北京 2022 年冬残奥会英文全称(Beijing 2022 Paralympic Winter Games)字样及金、银、铜的盲文。奖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周围刻有北京 2022 年冬残奥会中文全称(北京 2022 年冬残奥会)字样。奖牌圆环上刻有 13 个点及运动的弧线。奖牌背面最外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②奖牌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冰雪底纹上印有会徽、核心图形以及“Beijing 2022”字样等。挂带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表达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奖牌盒则以大漆和竹子为主要材料制作。整个奖牌既突出中国文化特征,又符合“绿色办奥”和可持续性理念。

    ③北京 2022 年冬残奥会奖牌象征着第 13 届冬季奥林匹克残疾运动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精彩。体现了中国“天地合人心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同时,同心这个概念也与北京 2008 年金镶玉的形态和思想一脉相承,表现了“双奥之城”这个概念。

    (选自《北京 2022 年冬残奥会奖牌》,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 . 来自德国的医生路德维希·古特曼在英国的一家医院将体育运动引入脊柱损伤康复训练,给患者带来希望。 B . 材料二中的《手册》第四章,介绍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客户群中残疾人的所有类型和特殊需求。 C . 北京 2022 年冬残奥会奖牌盒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冰雪底纹上印有会徽、核心图形。 D . 奖牌圆环上刻有 13 个点及运动的弧线。奖牌背面最内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2. (2) 小赣同学想了解北京 2022 年冬残奥会奖牌。请你结合上面材料,向她简要介绍,既要体现中国文化特征,又要突出“绿色办奥”的理念。
四、名著阅读(10 分)
  • 10.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由懦弱书生成长为钢铁战士的过程 B . 《傅雷家书》:钢琴家傅聪写给父亲傅雷的温情家书 C . 《海底两万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 D . 《水浒传》: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胜利的不绝英雄赞歌
  • 11. 请结合《简·爱》,说说外国小说的阅读方法。
  • 12. 2023 年是毛泽东同志 130 年诞辰。复兴学校举办“阅经典名著,悟经典人物”活动,请你在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150 字左右。

    题目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形象

    题目二:《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形象

五、写作(50 分)
  • 13. 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阅读材料并按要求进行写作。

    题目一: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中国共青团团歌(1988 年起启用)

    请以“光荣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补充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

    题目二:

    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不妨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不妨沉下心来想一想,多种渠道问一问,各种方法试一试。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向“生活哲思”栏目投稿。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