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三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 (1)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 (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 (3) 兄子胡儿曰:“。”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4. (4)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思念寄托明月,包含诗人同情、关切、安慰之情的名句“ 。”
    5. (5) 完成王湾的《此北固山下》

      乡村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2.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 (1)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 (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 (3)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 (4)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 上山赏雪。 B . 春华秋实 , 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C .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 他得罪了我, 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 他变得暴怒无常 , 开始向我求情。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 .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 .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D . 随着《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公布,将助推南充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上。
  • 5. 综合性学习

    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懂得正确饮食才能健康,班级开展了“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调研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美、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6%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6%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湿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长期食用,影响健康。

    1. (1) 请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概括主要内容。
    2. (2) 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3. (3) 洋洋同学喜欢吃路边摊、油炸食品,请你从健康角度劝解她写一段话。
    4. (4) 《朝花夕拾》 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 (体裁)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 ,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1927 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朝花夕拾》中,温馨的回忆表现在:   (篇目名)中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篇目名)中孩子们买“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二、阅读理解(4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尊君在

      ②相而去

      ③下车

    2. (2) 翻译句子。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7. 文言文阅读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白怪而问之, 媪曰:“欲作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 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答案】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成,弃

      ②逢老媪磨铁杵

    2. (2) 请用两条/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白  曰  铁  杵  成  针  得  乎

    3. (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 (4) 现在我们所说的俗语“  ”就来源于本文说叙述的故事。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1) 第一句中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表达效果?
    2. (2)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3. (3)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你能写出有同样情味的一句古诗词来吗?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⑪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⑫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⑬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⑭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1. (1) 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 (2) 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
    3. (3)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改摘山果卖了不少钱→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4. (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5. (5) 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 . 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 . 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 . 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三、作文:(50分)
  • 10. 漫漫人生路,悠悠岁月情。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十几个春秋。这期间一定有一个人、一件事、一幅景、一段情,让我们铭记心头,无法忘却。现在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尽情挥洒,以“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吧!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⑵凡涉及地名、校名、人名,均用“xx”代替。⑶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