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24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情爱的方式来抒写志同道合友情的诗句是:
    2. (2) 《次北固山下》王湾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3. (3) 《观沧海》一诗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曹操气吞山河的博大胸襟。
    4. (4)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 (5)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在疫情扩散、订单后继无zhuó luò 的情况下,企业暂时停止生产是一种市场化的选择。
    2. (2)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 (3) 当一切恢复chén jì ,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4. (4) 她qiáo cuì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到电视中“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成功飞向太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禁触目伤怀 B . 湖南卫视大型竞技节目《舞蹈风暴》播出后广受关注,演员们精湛的舞技让观众张目结舌 C . 各地的设计师们在“湖南设计之夜”以自出心裁的作品,传达了“设计智引未来”的理念。 D . 金莲花广场上,参加澳门特别行政区举办的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活动的人们摩肩接踵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土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广泛参与”与“积极响应”互换位置) B .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方式”改为“意识”) C . 在2019年苏迪曼杯锦标赛上,中国队和日本队进行了争夺冠亚军的决赛,最终中国队成功捧杯。(去掉“争夺冠亚军的”) D . 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将“提高”改为“提升”)
  • 5. 综合性学习

    材料: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干瘦、黝黑、小平头,同几十年前最初进入大众视线时一样,袁隆平似乎没什么改变,这是2019年袁隆平受领国家勋章时人们对他的印象。

    “晚上睡前,再想想我的超级稻长得怎么样了,有没有病虫害,天气有没有干旱。”参加完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这位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老人,当天就返回湖南,他心里放不下自己的稻田,晚年还有两个梦没圆:“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所以,“明天还要到田里去”,“今年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袁老微笑着说。

    1. (1) 请结合材料中袁隆平先生的事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

    2. (2) 袁老去世后,对于袁老功勋,网上有极小部分人进行了抹黑及否定,引发了一定的社会舆论,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可从“天下国家”“孝老敬老”挑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二、阅读。(46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㈠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㈡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现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B . 未若柳絮风起

      因为

      C . 撒盐空中可拟

      差不多

      D . 魏郡太守

      当,担任

    2. (2)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文言作品中涉及到了很多古人的日常称谓,请解释加点词。

      兄子胡儿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

    3. (3) 下列各句中,敬辞或谦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换号了,敬请惠存”先是以同学名义通知换号,再开口借钱,不法分子竟利用其中空隙,伺机行骗。 B . 令尊年过六旬依然下地干农活,作为他的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羞愧。 C . 听说你们家舍妹要去当兵,这种雄心壮志令我钦佩不已。 D . “各奔天涯何处是,惟愿君安好”,我就留步不送您了。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5. (5) 谢道韫和黄琬都以年幼巧对著称,你能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各自妙在哪里吗?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污染传说:

    连日来,反映白沙井被污染的市民很多,说法有三方面。

    长沙市天心区八方亭社区的向先生:“小的时候我们是喝着白沙井水长大的,现在感觉水不那么甜了。最近听说,修建贺龙体育馆后,为堵塞黄水源头,就埋设了自来水管补充自来水到现在的白沙井。”

    长沙市三医院的刘玉娥娭毑:“以前白沙井附近行人、住户都不是很多,现在四周高楼林立,生活垃圾又多,水质污染大。周边还有很多座公共厕所。”

    建湘路的王军爹爹:“很多志愿者看护古井,但很多人还是不自觉,在周边乱丢垃圾和果皮纸屑,回流的水会影响水质。”

    【材料二】相关回应:

    省地质研究所的童潜明教授:在修建贺龙体育场时,由于深打地基造成白沙井水变黄,甚至断流过一段时间。经专家研究,在体育场东北角开口灌入自来水,这种“地下水回灌”的方式是一种解决地下水开采过多或地层被破坏的解决方法,维持了不长的时间。当地基完成和白沙井水源慢慢回流,白沙井已经能正常循环,就无需再注水。国内外均采取这种方法。所以现在的白沙井水和自来水绝无关系。

    【材料三】检测结果:

    在白沙古井旁边,有一个张贴栏。上面是去年4月长沙市疾控中心对水质的检验报告:水“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检验结果超标。记者获悉,由于白沙井的取水人群较多,市疾控中心对该古井进行了义务检测,今年刚采样的最新报告显示,大肠杆菌、菌落群总数等依然超标。

    市疾控中心饮水与食品安全科的陈艳说:“大肠杆菌超标证明水源周围还是受到了人或畜的粪便污染,如直接饮用可能会引起肠道疾病。大家一定要烧开再喝。”

    【材料四】古井档案:

    白沙井位于长沙城南的回龙山下西侧,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公元1639年刊印的《长沙府志》记载:“白沙井,县(指善化县)东南二里,井仅尺许,清香甘美,通城官员汲之不绝,长沙第一泉”。民谣称:“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以上材料选自《三湘都市报》2012.5.30  记者 张颐佳 原文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 从材料一可知白沙井水经科学鉴定存在被污染的情况。 B . 从材料二可知由于修建贺龙体育场导致白沙井水已彻底被自来水代替。 C . 从材料三可知长沙市疾控中心对白沙井水的水质至少已进行了一年的义务检测。 D . 从材料四可知白沙井原来不在长沙,而在善化。
    2. (2)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分别引用了三位市民的不同说法,说明长沙市民中流传着白沙古井井水被污染的说法。 B . 材料三“如直接饮用可能会引起肠道疾病”中的“可能”,可以去掉,不影响文意。 C . 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对市民的各种说法进行的科学求证,而材料四则可以补充说明白沙古井受欢迎受关注的原因。 D . 材料二“国内外均采取这种方法”一句,说明“地下水回灌”方式是很普遍的解决地下水地层被破坏的方法,可以信赖。
    3. (3) 刘爷爷很喜欢到白沙井打水回家饮用,请根据以上四则材料,给刘爷爷提出两条关于白沙井打水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 8. 现代文阅读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 (1) 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 (2)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 (3)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 (4) 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三、作文。(50分)
  • 9. 远方的山是美丽的,远方的海也是美丽的。幻想的翅膀让我们总觉得斑斓的远方,才是最精彩的去处。然而又有谁知道,自己脚下那一小块驻足之地,才是最稳实可靠的地方啊!它能磨砺你的思想,敏锐你的目光,坚定你起步的脚板,充实你背负的行囊……

    请以“我从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四、名著阅读。(10分)
  • 10.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些。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乙)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叔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节选自《朝花夕拾》,有改动)

    1. (1) (甲)文段的“他”指的是谁?(乙)文段的“他”指的是谁?
    2. (2) 分析(甲)(乙)选文中两个“他”的形象特征。
    3. (3) 结合选文,联系原著,分析《朝花夕拾》的其中一种艺术特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