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3-02-26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本一】

    “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运行超过90个火星日,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获取了大量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已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在火星巡视探测以来,“祝融号”火星车上搭载的多个科学载荷,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这些一手数据为科学家们了解火星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祝融号”火星车上共配置了6台科学仪器,通过90个火星日的工作,分别在火星地表浅层结构、地表元素、磁场环境、气象环境等方面获取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尽管名字叫做火星,但实际上,火星这颗行星的温度并不高。“祝融号”火星车上携带的科学仪器,不仅测量到了火星的温度,还获得了火星表面气压、风速等最新数据。通过大量数据积累,将为今后科学家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火星、研究火星提供数据支持。“祝融号”火星车携带的气象测量仪,还获得了火星表面的温度和风速等数据。

    作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自成功软着陆在乌托邦平原,正式踏上这片红色土地之后,“祝融号”火星车和“天问一号”环绕器留下了许多中国“印记”。

    在“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不久,“天问一号”环绕器的高分辨率相机,拍摄到了“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平台、降落伞背罩组合体以及防热大底的合影。在已经公布的多张图像当中,细心的网友在“祝融号”火星车的车辙当中,发现了“中”字,这也是我国航天器在火星上首次留下的痕迹。然而在这些中国印记的背后,却是科研人员为火星车能够安全行驶的特别设计。

    【文本二】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与我国首台月球车“玉兔号”相比,“祝融号”明显是个大块头,它的身高达到了1.85米,长3.3米,宽3.2米,体重大约240公斤。因为火星离太阳比较远,为了吸收更多的能量,所以它的太阳能帆板更是达到了“玉兔号”的四到五倍。其在火星上的行进速度是 200 米/时,设计寿命可以运行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

    【文本三】

    按照火星探测任务的总体安排,“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表面进行约3个地球月的巡视探测工作。它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在此期间,天问一号环绕器将为火星车提供地火通信中继服务,后续还将继续对火星开展环绕探测。

    5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说,火星车踏上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新奇又很陌生的火星大地,步履非常稳健,移动了 0.522 米 ,标志着我们绕、着、巡工程的目标圆满达成。  

    (选自国际在线、央视网、广州日报等,有删改)

    1. (1) 结合文本,请概括“祝融号”火星车巡视探测的任务有哪些?
    2. (2) 阅读【文本二】,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回答并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3. (3) 【文本三】有两个数据的陈述,“约3个地球月”和“移动了0.522 米”。有同学想把前一个数据改为“3个地球月”,后一个数据改为“约0.5米”,你赞同吗?为什么?
  • 2.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桑桑

    ①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大路上,偶尔有人走过,都是匆匆的样子,仿佛一旦在这种阳光下呆久了,就会被烧着似的。会游泳与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难忍的炎热逼进了河里。因此,河上到处是喧闹声。

    ②桑桑已在水中泡了好几个钟头了,现在他先到岸上来吃个香瓜,打算吃完了再接着下河去。他坐在门坎上一边吃着,一边看着母亲拿了根藤条抽打着挂满了一院子的棉被与棉衣。他知道,这叫“曝伏”,就是在最炎热的伏天里将棉被棉衣拿到太阳光下来晒,只要晒上那么一天,就可以一直到冬天也不会霉。母亲回屋去了。桑桑吃完瓜,正想再回到河里去,但被突的奇想留住了。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他记得那回进城,看到卖冰棍的都将冰棍捂在棉套里。他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被棉套死死捂着,冰棍反而不融化。这个念头缠住了他。桑桑这个人,很容易被一些念头所缠住。

    ③不远处,纸月正穿过玉米丛中的田埂,上学来了。纸月戴了一顶很好看的凉帽,一路走,一路轻轻地用手抚摸着路边的玉米叶子。那时,玉米正吐着红艳艳的或绿晶晶的穗子。纸月不太像乡下的小女孩,在这样的夏天,她居然还是那么白。她的脸以及被短袖衫和短裤留在外面的胳膊与腿,在玉米丛里一晃一晃地闪着白光。

    ④桑桑往屋里瞥了一眼,知道母亲已在竹床上午睡了,就走到了院子里。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件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件肥大的厚棉袄也穿上了身,转眼看到大木箱里还有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自己一笑,走过去,将它拿出,也戴到了水淋淋的头上。桑桑的感觉很奇妙,他前后左右地看了一下,立即跑出了院子,跑到了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

    ⑤那时,纸月也已走进了校园。

    ⑥但桑桑装着没有看见她,顺手操了一根竹竿,大模大样地在空地上走。

    ⑦先看见桑桑的是蒋一轮老师。那时,他正在树荫下的一张竹椅上打盹,觉得空地上似乎有个人在走动,一侧脸,就看见了那样一副打扮的桑桑。他先是不出声地看,终于忍俊不禁,噗哧一声笑出来。随即起来,把老师们一个一个地叫了出来:“你们快来看桑桑。”

    ⑧过一会就要上课了,各年级的学生们正在陆续走进校园。

    ⑨桑桑为他们制造了一道风景。桑桑经常为人们制造风景。

    ⑩纸月将身子藏在一棵粗壮的梧桐后,探出脸来看着桑桑。

    ⑪桑桑似乎看到了那一对乌溜溜的眼睛,又似乎没有看见。

    ⑫空地周围围了许多人,大家都兴高彩烈地看着。不知是谁“嗷”了一声,随即得到响应,“嗷嗷”声就在这流火的七月天空下面回响不止,并且愈来愈响。桑桑好像受到了一种鼓舞,拖着竹竿,在这块空地上,小疯子一样走起圆场来。

    ⑬过不一会,“嗷嗷”声又转换成很有节奏的“桑桑!桑桑!……”

    ⑭桑桑就越起劲地走动,还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来。桑桑将这块空地当作了舞台,沉浸在一种荡彻全身的快感里。汗珠爬满了他的脸,汗水流进了他的眼睛,使他睁不开眼睛。睁不开眼睛就睁不开眼睛。他就半闭着双眼打着圆场。或许是因为双眼半闭,或是因为无休止地走圆场,桑桑就有了一种陶醉感,像那回偷喝了父亲的酒之后的感觉一模一样。

    ⑮四周是无数赤着的上身,而中间,却是隆冬季节中一个被棉衣棉裤紧紧包裹的形象。有几个老师一边看,一边在喉咙里咯咯咯地笑,还有几个老师笑得弯下腰去,然后跑进屋里喝口水,润了润笑干了的嗓子。

    ⑯桑桑这回是出尽了风头。

    (节选自《草房子》,题目为选文时所加)

    1. (1) 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 (2) 请分析第⑪段两个加点的“似乎”的含义。

      桑桑似乎看到了那一对乌溜溜的眼睛,又似乎没有看见。

    3. (3) 根据选文,说说桑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 (4) 选文为什么还时时穿插着写纸月?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 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 既而弥月不雨,民以为忧。越三月,乙卯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释】①志:记。②③扶风,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④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文中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⑥忭(biàn):高兴,快乐。

    【丙】(张岱《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B .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C .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D .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2.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 . 林壑美     尤:格外 B . 佳木而繁阴     秀:草木茂盛 C . 以为忧   方:刚才 D . 余强饮三大而别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3.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作者从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角度捕捉景物特点,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 B . 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 . 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D . 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金陵客的欣赏和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③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风引①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①引:古代乐府诗歌体裁的名称。②孤客:独居他乡的人,诗人自指。

    1. (1) 《秋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秋风引》渲染了秋天怎样的氛围?
    2. (2) 这两首诗中的“鹤”与“雁”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5. 古诗文默写。疫情反反复复,已经持续了3年。为表达祝愿和敬意,同学们纷纷引用古诗文名句寄语疫情中的人们。请你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受赠者

    寄送诗文

    诗文出处

    寄送寓意

    钟南山、李兰娟院士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系苍生,胸怀天下!

    因疫情隔离分居,不能团聚的家庭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人生本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想开点!

    连续作战的核酸检测医护人员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仁厚医者,无私奉献!

    所有经历疫情的人们

    李白《行路难》(其一)

    坚定信心,共克疫情!

三、名著阅读。(6分)
  • 6.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甲】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乙】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词:“……衷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 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道:“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

    【丙】

    梳理分析英雄绰号

    归纳总结绰号由来

    宋江,      

    根据人物身体相貌的特点起绰号。

    关胜,绰号“大刀”,因其使用祖传“青龙偃月刀”而得名。

    根据人物所使用的武器起绰号。

    宋江,绰号“及时雨”,因其总是急人之所急,关键时仗义助人而得名。

          

    1. (1) 《水浒传》中宋江的下列经历,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浔阳楼题反诗②全伙受招安③三打祝家庄④三败高太尉⑤怒杀阎婆惜⑥私放晁天王

      A . ⑥①⑤③④② B . ⑥⑤①③④② C . ⑥⑤①④③② D . ⑥①⑤④③②
    2. (2) 甲乙两段选文可以看出宋江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3. (3) 班级同学共读《水浒传》,他们根据小组兴趣选择了不同的专题,进行了整本书阅读探究。

      《水浒传》一百零八个好汉,人人都有绰号。【丙】表格是小组成员探究结果(部分)。请你完成表格内容。

四、积累与运用。(17分)
  • 7.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宽宥(yòu)     摇曳       (piě)见       与日俱增 B . (jū)       尊循       箴(jiān)言      矫揉造作 C . (suī)      聒噪       (gōu)偻      形销骨立 D . 停滞(zhì)      贸然       (chī)笑       鸠占雀巢
  • 8.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在富丽堂皇的“冰丝带”拉开序幕,经过16天的角逐,中国代表团斩获9枚金牌,刷新中国冬奥史,谱写奥运新篇章。 B . 歌舞《神州门神》附庸风雅 , 将传统美、力量感与新潮流演绎得淋漓尽致。 C . “唐诗崇情”,在如雷贯耳的唐诗背后,有大唐风范,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流与热情。 D . 不要因为一次成绩不理想而感到自惭形秽 , 只要我们调整好心态,找出问题并积极解决,就会有所进步。
  • 9.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充分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C】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 , 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D】我们始终造福、尊重、关爱台湾同胞 , 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综合性学习

    德国诗人歌德在他的不朽名著《浮士德》中说:“凡是自强不息者,终能得救!”最近,自强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27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要广泛宣传10年来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宣传10年来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材料二】

    1. (1)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2. (2) 随着中国新“四大发明”在世界的流行,“中国制造”一词正代表着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开始盛行起来。你能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一则体现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中国制造”的事例吗?   
    3. (3) 班委会准备在班级内组织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材料二是活动方案的框架图,请你将它转换为一段解说性的文字。要求:信息完整,条理清晰,语言简明。
五、作文。(4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项任务,根据要求写作。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2021 年新年贺词中,有一个词语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这个词语就是“奋斗”。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坡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回望建党百年的历史,再看当今中国之辉煌,作为初中生,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任务一:学校国旗下的讲话轮到你们班了,班主任请你代表本班,以“奋斗”为主题,自拟题目,准备一份演讲稿。

    任务二:请自拟一个包含“奋斗”这个词语的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把题目补充完整;⑵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⑶不得抄袭、套作;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