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12-22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2020·黔西南)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 .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2. (2021七上·新化期中) 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

    A . 元谋人 B . 半坡居民 C . 北京人 D . 河姆渡居民
  • 3. 2021年中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共同富裕启华章”为主题。华夏儿女祭拜黄帝,主要因为他(    )
    A . 发明文字、编制了乐谱 B . 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 C . 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 D .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4.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始于(    )
    A . 炎黄 B . 商朝 C . 夏朝 D . 秦朝
  • 5. 据学者研究,发现龙骨上的符号是古文字,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职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 6. 中国古代手工业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如图文物能够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水平的是(    )

    A . 司(后)母戊鼎 B . 蜀郡铁锸 C . 景德镇青花瓷 D . 松江棉布
  • 7. 如图示意的是西周的(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皇帝制
  • 8. 一位同学在单元复习后整理了下面的笔记。他复习的内容所属历史时期是(    )

    政治方面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经济方面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文化方面

    学术思想活跃

    A . 史前时期 B . 夏商周时期 C . 春秋战国时期 D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9.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 . 都江堰 B . 驰道 C . 灵渠 D . 大运河
  • 10. (2021七上·莆田期中) 《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 .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 .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 .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 .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 1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与此相关的思想流派是(    )
    A . 道家 B . 墨家 C . 儒家 D . 法家
  • 12. 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夏朝 D . 商朝
  • 13. 秦统一后制定笔画规整的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的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大篆 D . 小篆
  • 14.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大泽乡起义 C . 黄巾起义 D . 淝水之战
  • 1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诗句中“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 . 刘邦 B . 项羽 C . 商鞅 D . 孙膑
  • 16. 示意图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加速了国家分裂 C . 增强了诸侯势力 D . 扩大了王国疆域
  • 17. 观察如图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兴办太学的实证(    )
    A . 汉高祖 B . 汉武帝 C . 汉光武帝 D . 秦始皇
  • 18.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 . 统一文字 B . 焚书坑儒 C . 独尊儒术 D . 张骞通西域
  • 19. 东汉初年,刘秀采取整顿吏治、释放奴婢、减轻刑罚等措施。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20. 东汉中期以后,大权由太后任用亲戚和皇帝任用亲信轮流把持,据此东汉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 .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 . 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 .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21. (2021·营口) 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 班超出使西域 D . 丝绸之路的开辟
  • 22. (2020·无锡)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蔡伦排名靠前,是因为他(   )
    A . 发明了指南针 B . 发明了火药 C . 改进了印刷术 D . 改进了造纸术
  • 23.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古代中医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被誉为“医圣”的是(    )
    A . 华佗 B . 顾恺之 C . 王羲之 D . 张仲景
  • 24. 我市历史学科准备组织“精读一本书”活动。为了解秦汉历史,你可以推荐同学们阅读(    )

     

    A . B . C . D .
  • 25. (2021·菏泽) 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A . 牧野之战 B . 巨鹿之战 C . 官渡之战 D . 赤壁之战
  • 26.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全国统一 B . 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 .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 战乱频繁,破坏经济
  • 27. (2022·广东一模)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 . 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 . 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 .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 .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 28.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其作者被誉为“书圣”。该作品的作者是(    )

    A . 王羲之 B . 颜真卿 C . 钟繇 D . 胡昭
  • 29. (2019·临沂) 如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


    A . 圆周率的计算 B . 《大明历》的创制 C . 指南车的制造 D . 千里船的制造
  • 30. 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位于山西大同的是(    )
    A . 敦煌莫高窟 B . 龙门石窟 C . 云冈石窟 D . 大足石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 3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学习搜集了多种史料,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活动。

    【史书记载历史】

    材料一: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文物见证历史】

    材料二:如图所示

    【地图了解历史】

    材料三:如图所示

    1. (1)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的理解。
    2. (2) 史料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请写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上图路线中的A、B两处填写完整。如图所示路线的开通与哪一人物有关?这条路线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谣:齐国君王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材料二:及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如图所示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反映的历史时期。分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依据材料指出其变法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变法的影响。
    3. (3) 材料三的两幅图与北魏时期哪一重大改革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历史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