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2-12-22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2021·烟台) 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北京人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 2. 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 3. (2021·福建)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 4. (2021·常德)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
    A .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 . 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 .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 . 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 5. (2021·齐齐哈尔) 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 西周 B . 春秋 C . 战国 D . 秦朝
  • 6. 如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钢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7.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B . C . D .
  • 8. (2021七上·紫金期中)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国早在商朝时期便有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朝“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指(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隶书 D . 草书
  • 9. (2021七上·庆云月考) 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 中央集权加强 B . 周王室衰微 C . 社会和平稳定 D . 儒学居主导地位
  • 10. (2021·常德)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 . 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 . 统一趋势增强 C . 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 . 分封制彻底崩溃
  • 11. (2020·广西) 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 . 严刑苛法 B . 统一文字 C . 设立郡县 D . 开凿灵渠
  • 12. (2016七上·磴口期中)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李自成起义 D . 太平天国运动
  • 13. (2021·贺州) 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   )
    A . 加紧对农民控制 B . 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C . 实施了严刑苛法 D .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 14. (2020·贺州) 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
    A . 廉政风气形成 B . 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C . 监视地方官吏 D . 彻底废除严刑苛法
  • 15. (2021七上·电白月考)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
    A . 颁布“推恩令” B . 实行盐铁专卖 C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 . 设置西域都护
  • 16. (2021七上·诸城月考) 《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 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 . 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 . 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 . 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 17.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18. (2020七上·德庆月考) 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 . 官僚机构臃肿 B . 宦官把持朝政  C . 豪强地主横行 D . 外戚势力膨胀
  • 19. (2021八上·东平月考) 如图所示古代商路的起点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咸阳 D . 敦煌
  • 20. (2021·营口) 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 班超出使西域 D . 丝绸之路的开辟
  • 21. (2020·黔南州)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 . 曹操——建立魏国 B . 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C . 诸葛亮——发明翻车 D . 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
  • 22. (2021七上·大冶月考)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 . 涿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23. 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4. (2021·菏泽) 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 B . 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 C .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 25. (2020·大兴安岭) 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圆周率,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    )
    A . 顾恺之 B . 王羲之 C . 贾思勰 D . 祖冲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0分)
  • 2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哲思一脉】

    材料一:一般认为,他是中国古代私学的创始人……在他的私学里,只要你好学、想学,就“有教”,至于你原先和现今的情况怎么样,是不必过问的,那叫“无类”。

    ——摘编自陈雪良《春秋史》

    材料二: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孟子曾游说于齐、魏、滕、薛、宋、郯、梁等国,慷慨陈词,阐述儒家的理论和政见。

    ——樊树志《国之概要》

    【医学传承】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人与自然】

    材料四: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五:贾思勰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掌握农作物的生产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1. (1) 图片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他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局面的举措及其教育主张。
    2. (2) 材料二中的“两种社会现象”是哪一个思想局面的表现?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诸子百家”活动产生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提到《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根据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4. (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都江堰水利工程由谁主持修建?根据材料四说明该水利工程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有什么影响?
    5. (5) 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贾思勰的主张是通过他的哪部著作体现出来的?这部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怎样的科学精神?
  • 27.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今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民不取,兵革大强,诸侯畏俱。

    ——摘自《战国策》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改造儒术,使儒学更具实用性,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滕福海《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材料四: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步六孤

    拔拔

    长孙

    贺兰

    达奚

    独孤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 (1) 材料一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各诸侯国的结局如何?
    2. (2) 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主要指什么制度?为建立这一制度,秦嬴政采取了哪些具体做法?
    3.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具体措施,该措施有何深远影响。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请写出此次改革除材料所示以外的其他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