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2-12-22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 1. 下列对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人类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B . 基本形成了“南粟北稻”的种植格局 C .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的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D . 从“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农业工具进行耕种
  • 2.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西周 C . 东周 D . 商朝
  • 3.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下列属于甲骨文造字法的有(    )

    ①象形    ②会意    ③指事    ④形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4. 如图中三位人物分别属于不同的学派,选项中与图片依次相对应的是(    )

    ①法家《韩非子》    ②道家《道德经》    ③儒家《论语》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①② D . ③②①
  • 5. 为防止出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现象,有效地管理地方,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 . 推广郡县制度 B . 统一六国文字 C . 确立皇帝制度 D . 修筑万里长城
  • 6. 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粮价大大降低,“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 . 盐铁官营政策成效显著 C . 严刑峻法下社会秩序安定 D . 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 7. 如图所示的这条古代商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沟通了历史与未来,这条商路的起点和途径A处的地点分别是(    )

    A . 洛阳长安 B . 长安兰州 C . 长安银川 D . 长安敦煌
  • 8. (2016七上·福州期末) “……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9.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 . 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 . 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D . 这一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 10.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孝文卓尔不群,迁都……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所述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 都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 B . 都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 . 都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 D . 都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 11. 如图一《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中①处的地名是;图二《东晋形势图》中②处的地名是

  • 12.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主持,在成都平原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派人开凿了,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 13.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今台湾)。
  • 14. “八王之乱”使西晋走向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高潮。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 15.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东晋的,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 16. 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回答商鞅变法的背景。写出商鞅变法的时间。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哪一措施遭到贵族的反对?哪一措施直接促使秦国成为“富国”?哪一措施直接促使秦国“强兵”?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 17. 西汉初期中央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面临怎样的困难?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哪些措施?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是目的是什么?这些措施施行后,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有何作用?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0分)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学说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他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

     

    材料二: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三: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他的核心思想及在政治上的主张。
    2. (2) 材料一中“他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指的是哪一史实?
    3. (3) 根据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宇内”是在哪一年?他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他“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刘秀有哪些为政之策?(回答两点即可)东汉后期出现的什么局面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 19. 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正在以“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交融”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让我们也参加进来吧。

    【史料解读——江南变迁】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图示解读——民族迁徙】

    材料三:如图所示。

    材料四:如图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胡人牛耕图》,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错居杂处,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他们向汉族学习农业技术,逐渐从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材料五: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摘编自《魏书》

    材料六:魏主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摘编自《资治通鉴》

    1. (1)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西汉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 (2) 根据材料三,图1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3. (3) 图2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此现象为什么会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4. (4) 材料四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什么现象?
    5. (5) 材料五中的“魏主”是谁?他决定“光宅中原”,将都城迁到哪里?
    6. (6) 材料五、六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7. (7) 请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