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1-09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 1.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 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较量 B . 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 .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 .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 2. (2022八上·龙岗期中) 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其标志性尖顶在烈焰下轰然倒塌(如图)。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造成“圆明不复园”的罪魁祸首是(   )

    A . 英国军队 B . 八国联军 C . 英法联军 D . 英俄联军
  • 3. (2017·通辽)

    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的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人物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4. 下面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袁世凯逼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着龙袍戴冠冕

    A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B . 维护共和,进行护法运动 C . 清朝皇帝在历史上消失 D . 践行三民主义,创建中华民国
  • 5.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下列历史事件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6. 它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使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它”是指(    )
    A . 八七会议 B . 古田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7.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撒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标志着“行军”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 . 突破湘江 B . 四渡赤水 C . 吴起镇会师 D . 会宁会师
  • 8. 1937年10月27日上海四行仓库战役中,租界摩登的中国女郎高叫:“13个小日本,还有一挺机关枪,从曲阜路口过来了!”守军缺粮时,各食品工厂的老板、员工及食品摊主,夜以继日赶制“抗敌饼”,趁夜送到四行仓库。据材料可知,抗战胜利的原因是(    )
    A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 英法对中国的援助 C . 提高中国人民自尊心 D . 群众对抗战的支持
  • 9. 八年级同学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
    A . “扶清灭洋”一一太平天国运动 B . “民主”、“科学”一一五四运动 C .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一一新文化运动 D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一 一二•九运功
  • 10. 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与下面时间轴上1947年相对应的事件是(    )

    A . 中共七大的召开 B . “双十协定”的签署 C . 全面内战的爆发 D . 千里挺进大别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 1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的著名论断。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的著名论断。
  • 12. 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13. 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是中国军队(共产党)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14. 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15.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 16.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友好往来与兵戎相见都成为历史长廊中形象各异的刻度,启迪着中日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1931年,日军制造了哪一震惊中外的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这一事变有什么重大的标志性意义?
    2. (2)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张学良发动了哪一事变?
    3. (3)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企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 (4) 战争的挑起者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0分)
  • 17. 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州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 (1) 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两例)?
    2. (2) 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结果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4. (4) 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 18.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

    材料四: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具体表现为: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波澜壮阔的抗战凝聚了抗战精神,具体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摘编自苏进《精神的力量》

    1. (1) 材料一时间轴中1919年与1921年发生的两个事件分别是什么?在1928年这一情景发生的地方,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一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态度?这一态度在哪次会议后得到了改变?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两个主要特点。
    4. (4) 材料二里的中共对共产国际态度的变化、材料三中的万众一心全民抗战,分别对应着材料四所述的哪一具体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