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学习语文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书中的内容会左右我的情绪:阅读《再塑生命的人》时,我会为海伦·凯勒将截然不同的“杯”和“水”混为一谈而着急;阅读《秋天的怀念》时,我会为史铁生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他与母亲永远的别而伤怀;阅读《散步》时,我会为作者一家人顺利解决了家庭内部的分而欣喜。

           书中的内容还会引发我的好奇心: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就很想知道按住梁就可以喷出烟雾的斑蝥究竟是个什么样,识破机关的老和尚是如何得到那能吸蛇脑的飞蜈蚣的,寿镜吾老先生作为渊博的宿儒到底有多大的学问。

           我不仅在课文的学习中积累了好词好句,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吹面不寒杨柳风”等,而且我还将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了《春》和《济南的冬天》,我在写作时也会试着写上一两个比喻、拟人句,为自己的文章增添文采。学了《〈论语〉十二章》,我会将文中提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我会试着用学到的谦辞和敬辞去表达。学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我会用里面的诗句表达对朋友的惦念。相信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我一定会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1. (1) 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jí)    样(mú)    脑(suǐ) B . 梁(jǐ)    样(mó)    脑(suí) C . 梁(jǐ)    样(mú)    脑(suǐ) D . 梁(jí)    样(mú)    脑(suí)
    2. (2) 在文中横线①②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决  ②歧 B . ①诀  ②歧 C . ①决  ②岐 D . ①诀  ②岐
    3. (3) 下面词语中“计”的意思,与“一年之计在于春”中“计”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计其数 B . 斤斤计较 C . 百年大计 D . 不计成败
    4. (4) 对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分的朝阳逐一叫醒了章贡校园里的所有植物,让那些爱开花的开花,想长叶的长叶,忙换色的换色,正发芽的发芽……

      分析:排比。写出春分时节草木未发的沉睡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色未至的失望。

      B . 紫藤萝架已变成两道宽阔的绿瀑布,不经意抬起头来,密叶细枝里什么时候伸出几串儿大豆角儿呢?还毛茸茸的呢。原来紫藤树悄悄开始结果了啦!

        分析:反问。写出了紫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看到紫藤萝悄悄结果后的惊喜之情。

      C . 站在秋晨静谧的花园里,心中满是欢悦。小草儿们齐齐睁开绿莹莹的眼睛,有的望着身上长长的树影出神发呆,有的追踪着满地的金辉激动得颤抖。

        分析:反复。写出了在安静的小花园中小草的各种姿态,表达了作者的欢悦之情。

      D . 真没想到,雪的精灵们会从天而降,争抢着坐到了长椅上、龙石凳上,它们在欢聚,在叫嚷,在推挤,校园对雪来说是如此的新鲜。

        分析:拟人。写出了校园被雪覆盖的景象和雪势之急,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5.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当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B . 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小华激动地说:“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勤学苦练,力争早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 . 章贡区新开的国光(水南店)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D .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 , 我也会热血沸腾。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并不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终身不降元朝。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从菊花开放的时令来写菊花,表现了菊花不与春天开放的百花争妍斗艳,写出了他不俗不媚的品性。 B . 第二句从菊花开放的姿态来写菊花,写出了百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傲霜拒风,独放光华,趣味无穷。 C . 第三、四句写菊花盛开之后,尽管枯萎、凋谢,被北风吹落地上,但香味仍留在枝头。 D . 全诗借菊抒怀,以“寒菊”自比,以“北风”喻指北方的蒙古侵略者。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卓茂让马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默然解以与之,而自挽车而去。之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叩头谢之。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有删改)

    【注释】①诣:到……去。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去    ②顾    ③之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心知非是,默然解以与之,而自挽车而去。

      ②若非公之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3.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觉得文中哪一个人物值得你学习?说说你的理由。
  •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行舟江上,景,无处不在,王湾见到了水涨满时“”的画面;江上行舟,情,无时不有,李白用

    ”来表达自己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的心情;人在江边,理,有感而发,孔子用“

    ”告诉我们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的道理。(依次用《次北固山下》《峨眉山月歌》《〈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填写)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引路的风筝

    陈来峰

    ①北方的春天,风几乎天天有,而且是很执拗的样子,这样的天气很适合放风筝。当你周末走出家门,在一个小广场上,或者田野里,但凡有一片空地,你都会看见一个个扯着长线迷恋风筝的人。

    ②那年我十八岁,也是一个疯狂迷恋风筝的人,可惜,我还不怎么会放风筝。第一次手拎着长长的丝线在麦田里奔跑,我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小野马,而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任凭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风筝一次也没有飞起来。

    ③我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情绪坏到了极点。

    ④母亲的那一套理论没用。什么逆风飞翔,我一直是迎着风在拼命奔跑,而风筝呢?像只笨鸟一路跌跌撞撞,摔了一个又一个大跟头,就像我的心一样。

    ⑤母亲又贴上来,像一个富有多年指挥经验的教官,大声说:“不要一直跑!还要回头向天上的风筝看!缓慢放线!放线!”

    ⑥我照母亲的话做了。可是,风筝刚刚飞起不久,便突然一个跟头栽下来,令人猝不及防。

    ⑦我刚刚升起的自豪感,又瞬间降到了低谷。于是,我跟风筝一起趴在地上,像一个备受摧残的伤员,再也站不起来了。我沮丧极了。

    ⑧这时,我多么羡慕那些手持着长线,操纵着飞得钻天眼儿高的放风筝的人,风筝静止了似的俯视着大地,地上的人仰着头,脸上荡漾着恬静的笑容,好像一幅迷人的画。

    母亲赶过来,蹲下身,在我胖乎乎的屁股上拍了一下,笑着说:“臭小子!就这点儿出息!起来吧!让妈妈给你做个示范。”

    ⑩我抹着眼泪,迷茫地坐起身。

    ⑪很快,母亲像极了一个英雄,三下两下便将风筝送上了天空。风筝在母亲的手中像一个乖孩子,听其指挥。长长的线,柔柔的风,美丽的田野,泥土的清香,这一切的一切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一直想做这个童话中的王子。

    ⑫我接过母亲手中的线,听母亲指挥着,风筝这时候似乎听话了很多,静静地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⑬我转身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风筝身上有一股劲儿,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我让它往东它偏扭着头往西?它好像要指挥我一样?”

    ⑭母亲笑着说:“你能有这个感觉,说明你快学会放风筝了,其实,我们和风筝是一个整体,当风突然变得强劲了,风筝会向你暗示,这时候你要听它的指挥,赶快放线;当风弱了,风筝也会提醒你,这时候你要赶快收线,这样才能保持平衡。其实,这风筝是我们的引路人啊!”

    ⑮引路人,好绝妙的比喻。

    ⑯我仰着头,再次向风筝深情地望了一眼,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我突然感觉,这天空中飞翔的不是风筝,而是一种人生态度。

    ⑰回到家,我很快收拾好了书包,坚定地对母亲说:“我要复读!明年一定考上理想的大学!”

    ⑱疲惫的母亲,脸上顿时荡漾起了甜美的笑容。

    ⑲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步入社会,也遇到过不少的坎坷,但是我都挺了过来。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知道,那是风筝给予我的。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1) 文章叙述了我学放风筝的过程,请依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风筝不听驯服,“我”情绪糟糕极了→①风筝摔了许多跟头, →②,“我”感到很好奇→③风筝就是引路人,

    2. (2) 阅读全文,说说标题“引路的风筝”有何作用?
    3. (3)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而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任凭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风筝一次也没有飞起来。(从修辞角度)

      ②母亲赶过来,蹲下身,在我胖乎乎的屁股上拍了一下,笑着说:“臭小子!就这点儿出息!起来吧!让妈妈给你做个示范。”(从描写角度)

    4. (4) 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童年的油灯

    董国宾

    ①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夜,静止了一般,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让入夜的小山村动起来。而错落简易的屋舍里,跳动着的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的油灯,让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

    ③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制作特简单,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加上一根长度适中的灯芯,里面倒满煤油,一个简易的小油灯就做成了。油灯下,母亲一边忙活计,又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

    ④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她左手和右手一摆弄,很娴熟地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蝴蝶的样子来,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⑤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繁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繁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到深夜。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麦芽糖。看着做好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融化的糖块拉至银白色,鲜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点含进嘴里,心里就像喝了蜜。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味道。

    ⑥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岁月中,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走过去的简朴时光里,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1.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油灯”作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美好的童年回忆。 B . 第②段画线句渲染了小山村的静谧,为下文“油灯”的出现蓄势。 C . 第⑤段具体地展现了母亲做麦芽糖的过程,表现母亲心灵手巧。 D . 结尾段写到现代化设备,意在呼吁人们返璞归真、崇尚传统。
    2. (2) 习近平主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大家成为“学霸”。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的。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时,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二: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

    材料三:

    学霸夏致远作息时间安排(部分)

    6:40-7:00            起床

    7:00-7:10            背诵一篇英语短文

    7:10-7:30            早餐

    7:30-7:50            背诵一首古诗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7:50-12:00          上课

    12:10-12:20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

    12:20-12:40          午餐

    12:40-12:50                学习英语语法

    12:50-14:00          午休

    14:00-14:20          阅读名著片段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 . 有意识地分散学习相比集中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C . 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D . 学霸夏致远用到了选文中的分散学习法、交叉学习法和习题检测法。
    2. (2) 老师要求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小苏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容作简要阐述。
四、名著阅读(10分)
  • 8. 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共有十篇散文。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 . 《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 . 《琐记》中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D . 作者回忆年少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效仿的故事”,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之类,而有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 9. 《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
  • 10. 即将进入初中的妹妹目前只喜欢阅读中外小说。请你从内容和阅读方法角度为《朝花夕拾》写一则推荐语,吸引妹妹主动阅读小说以外的其他文体的名著作品
五、写作(5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因有母亲相伴,史铁生走出了双腿初瘫而暴怒无常的困境,迈向了“好好儿活”的精彩人生;因有寿镜吾老师相伴,鲁迅在严厉的书塾中苦中作乐,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功底;因有莎莉文老师相伴,海伦·凯勒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领悟了真知,感悟了人间真爱……在我们的成长阶段也有这么一个人,耐心陪伴,默默付出,让我们茁壮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请以“有你相伴,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明确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