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31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道试题,每题2分,计4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近代某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该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 从下面的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   )

    A . 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B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工业革命后英国开始疯狂走私鸦片 D . 19世纪中期中国的落后与屈辱
  • 3.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
    A . 林则徐 B . 左宗棠 C . 邓世昌 D . 洪秀全
  • 4.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
    A .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B . 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 . 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D . 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
  • 5. 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是(   )
    A . 金田起义 B . 天京事变 C . 定都天京 D . 天京陷落
  • 6.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
    ③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7. 下面两图所示是19世纪上海地区的重要企业,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

    ①两图所示企业均为近代企业 
    ②图一企业采用官督商办管理形式 
    ③图二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④两图所示企业均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8. “1894年的那场大败,使学者、官员甚至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为彻底的改革才能挽救危机。”“那场大败”指的是(   )
    A . 鸦片战争的失败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C .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
  • 9. 下面是中国1894年之前和1900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数量和外国输入中国的资本总额数据统计表,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894年前 1900年
    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数量 80家 933家
    外国输入中国的资本总额 2800万元 15亿美元
    A . 洋务派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 B . 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 C . 清政府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 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多
  • 10.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背景是(   )
    A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 自然灾害严重 C . 清政府剿杀义和团 D . 维新变法失败
  •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A .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 . 证明“弱国无外交” C . 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 . 是炮舰外交政策的结果
  • 12.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华儿女奋勇抵抗。下列属于农民阶级的抗争的有(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义和团运动  ④洋务运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0八上·溧水月考) 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下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A .  自强、求富 B . 三民主义 C . 民主、科学 D . 变法图强
  • 14. “冲击一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以下能够支持“冲击一反应”模式的是(   )
    A . 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C .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百日维新
  • 15. 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报刊纷纷涌现。下图所示著作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

    A . “有田同耕”思想 B . 反封建道德思想 C .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 . 民主、科学思想
  • 16. 1907年到1911年之间,著名的进化团和春阳社先后用新戏剧形式演出过《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东亚风云》等剧目,皆以反映当时的政治情绪为宗旨。这里的“政治情绪”主要是指(   )
    A . 师夷长技 B . 变法图强 C . 民主共和 D . 君主立宪
  • 17. 习近平曾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1911年10月10日,发生在这里的起义是(   )
    A . 金田起义 B . 黄花岗起义 C . 武昌起义 D . 南昌起义
  • 18.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变法和民族民主革命,这一系列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西学东渐”的深入 B .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D . 思想解放的推动
  • 19.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某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据此可以推知该时期(   )

    A . 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B . B.西方列强加紧侵华 C . 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D . 政治救亡运动高涨
  • 20. 《建国方略·自序》写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 . 清政府的统治腐败 B .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C . 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 D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填空题(共5道试题,每题2分,每空1分,计10分)
  • 21.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中①处是;《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中②处是    

  • 22. 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年,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签订。
  • 23. 19世纪60年代创办福州船政局,并于70年代成功收复新疆的清朝官员是  。1894年9月,在平壤战役中,率领中国守军奋起反击,中炮牺牲的清军将领是    
  • 24. 1843年签订的中英《虎门条约》,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中俄《》。
  • 25.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 遇刺身亡,经查,刺杀其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1914年年初,袁世凯废除《》,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三、问答题(10分)
  • 26. 鸦片战争中国以失败告终,请简述中国战败的原因。指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在地域上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四、材料解析题(共2道试题,计40分)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

    ——摘编自《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1. (1) 材料一中图 A 人物属于哪一派别(阶级)?依据材料一,概述李鸿章主张的“中国欲自强”之路及该条道路并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的核心主张,并指出戊戌变法中的哪项措施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的主要思想成果。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 28. 某校八年级(10)班同学以“近代晚清的重要战争”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庚子之辱】

    材料一

    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甲午之痛】

    材料二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辛丑之殇】

    材料三

    【沉痛反思】

    材料四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1. (1) 图A所示事件的领导人物是谁?虎门销烟为何能被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 (2) 图 B所示情形出现于什么时期?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图C出现的情景与哪一战争有关?该战争有何影响?导致出现图D中“木偶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史给你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