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荆宜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月...

更新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6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文献上的颛顼、帝喾、尧、舜、禹时代与距今5000—4000年前的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相对应,史称“万邦”。而在考古学上,山西襄汾陶寺、浙江余杭莫角山、山东章丘城子崖、河南新密古城寨、陕西神木石卯等城址,都属于龙山时代邦国的都城。从中可以看出(   )
    A . 文献记载准确反映了国家的出现 B . 考古发掘完全否定了文献记载 C . 考古发掘佐证了部族国家的产生 D . 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相互印证
  • 2. 据秦简解读,秦代农业分为公田和民田。公田是国家拥有、政府管理,收成也归官有;民田即黔首田,平民田地,通过“行田”制,国有土地分成小块后分给百姓,分到手的田地不可以买卖,必须按规定交纳赋税。这反映出,当时(   )
    A . 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主导 B . 土地制度保障财政收入 C . 政府严格限制土地兼并 D . 土地公有制度彻底瓦解
  • 3. 唐朝初年,在漠北回纥牙帐和漠南之间修筑了一千多里长的“参天可汗道”,沿途设邮驿六十六所,备有房舍、酒肉、马匹和车辆。路上的商队、使臣往来不绝。草原上的牧民也“老幼不惮遐远,悉手持方贡”南下交易。这说明唐代(   )
    A . 鼓励与边疆民族的经济交流 B . 各民族文化得到包容和发展 C . 采用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D . 对外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
  • 4. 宋代流行一种户外活动,诗人寇准曾写道:“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由此可知,下列诗句中描述该项户外活动的是(   )
    A . 拔山扛鼎乌足矜,引绳排根非胜事 B . 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C . 天上鹅鸾徒似耳,却惊遮日傍云飞 D .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 5. (2022高二上·勃利期中) 清朝都察院为总的中央监察机构,除军机处外的在京衙门,都受科道稽察,六部、理藩院等还须接受双重稽察。地方上,提刑按察使司是地方最高级别的司法监察机构,督抚也兼有监察地方的职责。这反映出清朝( )
    A . 制度运作的规范性 B . 官员选拔机制的完善 C . 监察主体的多元性 D . 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 6. 据下表可知,晚清边疆政区改革(   )

    新疆

    1883年,建行省,巡抚驻地迪化(今乌鲁木齐),1913年伊犁并入新疆。

    台湾

    1885年分福建台湾府建行省,巡抚驻地台北,1895年,全省割予日本。

    东三省

    1907年,奉天、吉林、黑龙江改行省,设巡抚,分别驻地于奉天府、吉林府、龙江府。

    A . 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边策略 B . 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曲折艰难 C . 说明了半殖民地秩序的确立 D . 有效地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 7. 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是“一场战争的两种视角”
     

    军事口号

    政治倾向

    社会思潮

    《北洋画报》的“南征”视角

    “赤”与“反赤”

    以武安国

    求新反旧

    《良友》的“北伐”视角

    “革命”与“反革命”

    文武合流

    “普遍参与”的现代社会

    据表格内容可知此时(   )

    A . 中国舆论呈多元化 B . 南京国民政府摇摇欲坠 C . 土地革命正在开展 D . 全民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 8. 1928年,毛泽东指出:“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全国工农平民以至民族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之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这一论述意在(   )
    A . 论证工农武装割据的必然性 B . 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C . 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 . 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
  • 9.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说道:“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他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说明(   )
    A . 中共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 .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 . 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 D . 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 10. 某一年的人民日报社论有这样一段话:“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由于华尔街垄断财团热衷于战时暴利而狂猛扩大侵略,致使生活必需品价格猛涨,广大人民生活大大恶化;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全体人民的生活幸福已被提高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优裕程度。”这一年般有可能是(   )
    A . 1950年 B . 1959年 C . 1962年 D . 1971年
  • 11. 21世纪初,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强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经济发展、早日脱贫致富的大逻辑和大前提。而在当下的精准扶贫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些观点意在(   )
    A . 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 B . 调整工农业产业比重 C . 推动开发式扶贫发展 D .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 12. 苏格拉底说过:“金子和银子都不能使人好一些,而有智慧的人的思想却能使人富有美德。”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
    A . 推崇理性思维 B . 强调社会道德 C . 反对追求财富 D . 重视公民教育
  • 13. 美洲在殖民地时期逐渐形成了双亲皆为白人的土生白人群体克里奥尔人、白人与印第安人混血的墨斯提索人、黑人与白人混血的穆拉托人、黑人与印第安人混血的桑博人……这些种族之间再进一步混血形成了100多种组合。这说明(   )
    A . 拉美地区民族矛盾尖锐 B . 新航路丰富了族群构成 C . 美洲各国积极吸纳移民 D . 新旧大陆文明逐渐统一
  • 14. 下表是某学者归纳的涉及近代英国的一系列重要的人与事,表格内容(   )

    A . 凸显出思想先行才能成就霸业 B . 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被复制 C . 在《海国图志》中均留下记录 D . 说明英国具备领先世界的潜能
  • 15. 俄罗斯学者沃耶伊科夫指出,虽然列宁为资本主义在俄国推行的可行性作了大量理论论证,但在现实中无法回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导致苏俄(联)经济政策的不稳定。依据其观点,可知新经济政策(   )
    A . 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B . 未正确处理市场与计划关系 C . 缺乏足够的理论做支撑 D . 破坏了苏俄原有的稳定局面
  • 16. 据IMF的统计,2018年,人口高达63.9亿的发展中国家所创造的GDP约为33.67万亿美元,人均不到5300美元;而人口接近11亿的发达国家,所创造的GDP高达51.07万亿美元,人均已超4.7万美元。这表明(   )
    A . 发展中国家掀起现代化建设浪潮 B .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 D . 南北差距问题严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希腊世界与中国部分大事简表

    时间

    事件

    希腊世界

    中国

    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46年;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6年

    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

     

    公元前403年

     

    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87年

    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54年

     

    魏齐桂陵之战

    公元前338年

    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18年

     

    (第一次)五国联合(合纵)攻秦

    公元前260年

     

    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323年-公元31年

    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

    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

    秦逐渐统一天下;汉建立并巩固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从文化上来说,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二者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进入国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时期中,两国的历史脚步所表现出的国家文明特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国家文明的突然中断性,与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断性极其相似,都是强势异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毁灭,都是陷入黑暗与深渊。早期中国的国家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轮次分明、记载翔实,国家行为非常有力而活跃,国家制度的体系化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独立文明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主体传承性与连续性递进的发展性。

    ——摘编自孙皓晖《早期中国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历史演变的共性与差异。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当时中国和希腊历史发展趋向出现差异的原因。
  • 18. 【边疆治理】

    材料一:民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对边疆治理尤为重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院的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中央设立蒙藏事务局,由其负责边疆事务,如发展蒙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版蒙藏回文的《白话报》,设立蒙藏专门学校,嘉奖边疆地区爱国上层人士,任命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等。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边疆、发展边疆经济与文化的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边疆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份整体规划。

    ——摘编自孙宏年《民国初年的边疆治理思想与机构演变(1912—1919年)》等

    材料二:1937年的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工厂237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机料7.09万余吨,内迁技工人数1.2万余人。……到了1942年,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其渝、川、湖最为密集。

    ——据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

    材料三: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

    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策略。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概括国民政府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的共同意义。
  • 19. 【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大萧条对美国西部脆弱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的打击极为沉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西部经济濒临崩溃之际推行新政。罗斯福新政期间建立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和第二次新政期间建立的公共事业振兴署、重建金融公司、国家青年署等其他新政机构,使联邦救济政策向西部倾斜。同时向西部各州注入大量资金,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总额超过124.95亿美元,名列联邦资金在美国各地区分配的前茅。联邦政府的这些公共工程项目,满足了西部人民当时最迫切的需要,给予了他们基本生活保障。传统观点认为“联邦政府是西部的某种身外之物”。然而大萧条深深地震撼了西部,数百万西部人发现他们要在简单的生存方面依赖联邦政府。

    ——摘编自邱建群《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湖北省新高考联考体*历史试

    材料二:在国民政府颁布废两改元政策后,国民党财政部便实行“法币”政策。英国此次对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币制改革采取积极支持态度。南京国民政府的改革币制消息传至日本后,日本朝野上下之间所表现出的态度与英国的态度恰恰相反,日本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是不可能取得什么进展的,他们设想了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种种困难。

    ——摘编自王丹《1931——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拯救西部经济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对中国币制改革态度截然相反的主要原因。
  • 20. 【历史文化遗址】

    材料:重庆市鹅岭公园前身为1911年修建的礼园,是清末重庆商会首届会长富商李耀庭的私家园林。

    其存在的百余年间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下表为鹅岭公园历史发展沿革节选。

    时间

    事件

    1921年

    兵戎相继,礼园衰败

    1937年

    国民政府移驻重庆,蒋介石夫妇、英国大使等人居住于此,丹麦使馆、

    土耳其公使、澳大利亚公使先后租设园中,礼园环境稍有恢复。

    1939年

    遭受日军轰炸,礼园再次遭到破坏

    1949年

    礼园成为西南军区司令部驻地,邓小平、刘伯承、贺龙、李达等人先后

    居住其中。

    1950年

    李家将其捐献给国家,西南军区司令部接受。

    1958年

    重庆市政府接管,开放接待游客,定名为“鹅岭公园”。

    1978年以后

    恢复发展,加快建设,修复并新建了一些建筑物和景点。

    21世纪以来

    更加规范化,免费向游客开放并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摘编自张昆曄《我国城市老公园改造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任意提取材料中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