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闻涛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

更新时间:2023-02-13 浏览次数:8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20×3分=6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2020九上·温州期中) 由于新冠疫情,“地摊经济”曾风靡一时。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手工刺绣 B . 西瓜切块 C . 露天烧烤 D . 捏制泥人
  • 2. (2020九上·新昌月考) 在稀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是(    )
    A . AgNO3溶液 B . CaCO3固体 C . KOH溶液 D . 生石灰(CaO)
  • 3. 归类是我们经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若用图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则表中的选项与图相符的是( )

    选项

    X

    Y

    Z

    A

    烧碱

    纯碱

    熟石灰

    B

    有机物

    甲烷

    酒精

    脂肪

    C

    合金

    铝合金

    氧化铁

    D

    难溶性盐

    硫酸钡

    氯化银

    氢氧化铁

    A . A   B . B    C . C   D . D
  • 4. 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 , 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

    A . 变红色 B . 变蓝色 C . 变白色 D . 不变色
  • 5. 下列各组的溶液混合, 有化学反应发生, 并且一定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 BaCl2、 HCl、 Na2CO3 B . K2CO3、 NaNO3、 KOH C . MgCl2、 H2SO4、 NaOH D . NaOH、 H2SO4、 HCl
  • 6. 小柠同学按图中所示组装好的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的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 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Ⅱ装置中右边液面上升,Ⅲ装置中液面不变 B . Ⅰ装置中液面不变,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Ⅲ装置中右边液面下降 C . 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Ⅱ装置中液面不变,Ⅲ装置中右边液面下降 D . 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Ⅲ装置中液面不变
  • 7. 小柠同学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产生了疑虑,设计了以下4种实验方案:①滴加无色酚酞,若变红,说明溶液没有变质;②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③加适量CuSO4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沉淀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其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① B . 只有② C . 只有①和③④ D . ①②③
  • 8. (2021九上·金华期中) 下列叙述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 将Na2CO3溶液滴入C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B . 把C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白色沉淀 C .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 D . 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9. 25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后的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 .   氧化铜 B . 二氧化碳 C . 氯化钡溶液 D . 硫酸铜溶液
  • 10. (2020九上·杭州开学考)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④⑤ D . ①②
  • 11. (2019九上·椒江月考)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Zn→ZnSO4     B . CuO→CuCl2 C . CaCO3→CO2     D . BaCl2→BaSO4
  • 12. (2022·宁波) 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3. 早上到校后,小闻同学背着重5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从闻涛中学门口出发走了10m,并走楼梯来到五楼的教室,他在此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最接近(   )
    A . 0J B . 600J C . 800J D . 1200J
  • 14. 如图所示,将一小钢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到达最高点c时速度为零,图中hab=hbc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 . 小钢球在ac段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动能的减小量相等 C . 小钢球在ab段克服重力的做功小于在bc段克服重力的做功 D . 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 15.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例中, 分析正确的是(   )
    A . 燃料燃烧时发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 . 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 . 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内能 D . 在热传递中,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到内能少的物体
  • 16. 质量为m的同一物体,先用滑轮组(如图甲)匀速提升,后沿斜面(如图乙)匀速拉升,两次物体提升高度均为h,两次拉力大小均为0.8mg,斜面长AB=2h,则两次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   )

    A . η>η B . η<η C . η=η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17.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内能增加,其温度一定升高 B .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是一定有内能 C . 某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 . 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热量越多
  • 18. 如图的直杆可绕O点转动,在直杆的中点挂有重物,杆的另一端有一个力F作用。在直杆一直保持在图示位置不动的前提下去改变力F的方向,使其方向从水平方向按照逆时针缓慢转动到竖直向上的方向。该过程中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 . 一直变大 B . 一直变小 C . 先变大, 后变小 D . 先变小, 后变大
  • 19.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曾经发生过天体坠落事件,坠落的陨石在穿越大气层时激烈摩擦发出耀眼的白光,如图所示。若下落过程中不考虑陨石的质量变化,则陨石在空中加速降落时(   )

    A . 重力势能不断减少,动能不断增加,机械能不变 B . 重力势能不断增加,动能不断减小,机械能不变 C . 重力势能不断增加,动能不断增加,机械能增加 D . 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加,机械能减小
  • 20.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使重80N的物体A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左移动了1m,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为30N,不计绳重、滑轮重以及滑轮与轴间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   )

    A . 拉力F大小为60N B . 滑轮组挂钩拉物体A的力为30N C . 该定、动滑轮的组合既能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D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m
二、简答题(共 26 分)
  • 21.   2022年9月27日,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在丹麦海域发生泄露,对该区域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请回答:
    1. (1) 泄露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2. (2) 主要成分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化合物中的

      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b.熟石灰c.食盐d.烧碱e.纯碱f.氯化钡

      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的物质

  • 22. 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铁、氯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②和①、②和⑤反应都有气泡出现。

    1. (1) 物质③是(化学式)
    2. (2) 物质①与②、 ①与③反应都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 23. 某溶液M可能含有盐酸、硫酸、氯化钠、硝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溶液M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1. (1) 溶液 M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2. (2) b 点时消耗氢氧化钡的质量34.2g(填大于、 等于、 小于)
  • 24. 如图,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装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时间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A、B、C三种金属反应时都生成了+2价的金属阳离子,请根据图回答:

    1. (1) 三种金属中,能够将其它两种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是
    2. (2) 若将金属B投入A的盐溶液中则反应结束后溶液质量将 。(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 25. 我国古代记录传统手工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舂,“横木穿插碓头,硬嘴为铁,足踏其末面舂之”,如图甲所示。若碓头质量为20千克,不计横木的重力和摩擦,试回答:

    1. (1) 图乙为脚用力向下踩舂时在某一位置的示意图,O点为支点,F2为阻力,此时舂属于(选填“省力”、“等臂” 或“费力”)杠杆。
    2. (2) 若每次碓头上升的高度为0.6米,1分钟撞击臼中的谷粒20次,则人克服碓头重力做功的功率为瓦。
  • 26. 初三同学学习了关于改变内能的知识,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科学课上老师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不断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水蒸气对瓶塞做功,瓶内温度(填“升高” 或“降低”), 水蒸气而成小液滴, 该实验可说明
    2. (2) 图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图       (选填字母, 可多选)。
      A . 两手互相摩獬能发热 B . 放在火炉上的水沸腾 C . 锯木头锯子发热 D . 热辐射能使水温升高
    3. (3) 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 小闻发现沙子烫脚, 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这是因为海水的较大。 沙子的温度升高, 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 42 分)
  • 27. 小柠在做“碱和盐的性质”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小檬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柠猜想:除了这种可能性外,还可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钙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为了检验小柠的猜想,小檬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小柠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1. (1) 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小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3. (3) 小柠的猜想经检验是(选填“正确” 或“错误”)的。
  • 28. 小柠借鉴网上资料腌制松花蛋。先将纯碱和食盐加入容器中,然后用沸水溶解,接着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最后将鸭蛋放入其中浸渍一段时间。回答问题:
    1. (1) 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
    2. (2) 小柠对冷却后得到的料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取了适量料液(上层清液),对其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①小柠认为,料液中一定存在NaCl和NaOH,料液中一定有NaOH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小柠猜想,料液中还有可能存在Ca(OH)2或Na2CO3 , 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少量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

      实验2:取少量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

      由此可以得出,该料液中除NaOH与NaCl外,还含有(填写化学式)

  • 29. 久置的镁带表面会有一层灰黑色固体。为了测量久置镁带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提出了两种实验方法:

    物理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用砂纸打磨,除尽表面的灰黑色固体,根据剩余固体质量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

    1. (1) 经讨论,同学们否定了物理方法。理由是:打磨过程中
    2. (2) 常温常压下氢气密度已知,因此大家认为化学方法可行。(提示: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灰黑色固体除了氧化镁之外,还存在少量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它与酸反应会产生CO2气体;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同学们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并进行实验。

      ①图C、D虚线框内有一种测量体积的仪器(未画出),该仪器是

      ②完成该实验应选择的装置为(填字母)。

      ③结合实验方法和选择的装置分析, 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A.加入稀硫酸不足, 镁带有剩余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反应结束, 立即读数

  • 30.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套火法炼铜工艺,如图所示:

    1. (1) 其中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可以用实验装置如图甲、乙表示。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和CO2

      [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猜想①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方案二: 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取一定量炭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混合液)

      m3

      m4

    2. (2) 若猜想②成立,则理论上(m4-m3)(填“<”“=” 或“>”)(m1-m2)。
    3. (3) 若猜想③成立且CuO全部转化成Cu,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g。
    4. (4) 火法炼铜技术虽然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但容易产生 CO 和 SO2 等污染性气体, 西汉时期人们又发现湿法炼铜工艺。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湿法炼铜的原理:

      一般情况来看, 金属的冶炼与金属的性质有关, 如图是铁、 铜、 铝三种金属冶炼的先后顺序, 则这三种金属的活泼由强到弱是:

  • 31. 小闻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 (1) 如图甲所示, 若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低、 右端高, 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 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选填“左” 或“右”)调节至平衡,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2. (2) 下列实验步骤中, 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

      A .将杠杆放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C .再次改变钩码的个数或位置,重复实验。

      D .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E .将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3. (3) 如图乙所示,如需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OA:OB=4:3),这时应在右侧B点处添加个相同的钩码;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位置在C处时杠杆已水平平衡,此时将弹簧测力计位置改为D处,则其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小闻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 其目的是
  • 32. 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闻涛中学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 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1. (1) 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 B 处由静止自由释放, 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 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 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 (2) 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 还能得出结论吗?; 理由是
    3. (3) 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公交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小球的质量m/g

      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

      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s/m

      1

      30

      10

      4

      2

      30

      20

      16

      3

      60

      10

      8

      (a)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b)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 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四、分析计算题(共 32 分)
  • 33. 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小檬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使用过的铁粉(铁粉表面已生锈),他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1

    3

    4

    5

    6

    取样品质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取稀硫酸质量(g)

    30.0

    90.0

    120.0

    150.0

    180.0

    产生气体质量(g)

    0

    a

    0.3

    0.5

    0.6

    1. (1) 食品袋内放入“双吸剂” 是为了吸收
    2. (2) 上表中 a 的数值为
    3. (3) 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 (4) 计算该31.0克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为多少?
  • 34. 杭州西部山区石灰石资源非常丰富, 大量用于生产水泥。 用石灰石和砂岩粘土高温煅烧得到一种新型水泥熟料,主要反应为:CaCO3+SiO2CaSiO3+CO2

    1. (1) CaSiO3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O•SiO2 , 含CaO44.8%的水泥熟料中含CaSiO3的质量分数为 。
    2. (2) 在实验室下图所方法粗略测定石灰石中 CaCO3的质量分数, 无需测定的数据是      (填序号)。
      A . 取用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B . 倒入的过量稀盐酸的质量 C . 盐酸接触样品前电子种的读数 D . 反应停止后电子秤的读数
    3. (3) 用含CaCO390%的石灰石1000t生产新型水泥熟料,理论上会排放CO2多少吨?(无计算过程不给分)
  • 35.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常见的利用太阳能的装置。某品牌太阳能水容量为100L。该热水器在冬季有效日照时间段里,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约为2.8×106J。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 若该热水器接受太阳能的有效面积为1.5m2 , 求:
    1. (1) 热水器中水的质量。
    2. (2) 若每天日照时间按8h计算,每天可以接收到太阳能是多少J?
    3. (3) 每天接收到的太阳能全部用来加热水,理论上水温可升高多少度。
  • 36. 某公园矗立着由汉白玉制成的雕像,其质量为5.4t,吊装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雕像匀速吊上3m的高台。已知提升雕像时,拉力F的功率为6×103W,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g=10N/kg)求:

    1. (1) 滑轮组将雕像吊上3m高台需要的时间t为多少秒?
    2. (2) 滑轮组对雕像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 (3) 提升雕像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 37. 如图所示,杠杆MN可绕O点转动,A、B、C、D是四个供人娱乐的吊环,B环到O点的距离为D环O点距离的一半,父子俩在吊环上做游戏,质量为40kg的儿子吊在B环上,父亲站在地面上抓着D环。(g=10N/kg)求:

    1. (1) 若不计杠杆和吊环的重以及转轴间的摩擦,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父亲要用多大的力拉吊环D?
    2. (2) 若父亲实际使用竖直向下的拉力为250N,在4s内将儿子匀速拉高0.5m,父亲要做多少功?做功的功率多大?
    3. (3) 父亲提升儿子的过程中,该器材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