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12-19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 . 速度、时间、平均速度 B . 位移、速度、速度变化率 C . 速度变化量、速度、路程 D . 速度、瞬时速率、加速度
  • 2. 如图1、2所示,分别为甲、乙、丙三物体的运动学图像,则(  )

    A . 图1中甲的平均速度大小大于其平均速率 B . 图1中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 . 图2中三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 . 图2中三者的平均加速度相等
  • 3. 图1中不倒翁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玩具,最早记载出现于唐代。其特点是一经触动就摇摆,最后恢复直立状态。图2是利用鸟嘴停在手指上的一种玩具“平衡鸟”,无论把鸟嘴放在哪里(可以放置地上或者是手指上),它都能平衡,如真鸟一样飞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不倒翁在静止时受到3个力 B . 平衡鸟静止时受到3个力 C . 不倒翁静止时,不倒翁对地面的压力就是它的重力 D . 平衡鸟静止时,鸟嘴受到的支持力和平衡鸟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4. 如图,A、B两球用轻杆连接,绕过O点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已知OA=2OB,则()

    A . 转动半周时,A/B两球位移大小相等 B . 转动半周时,A球和B球的平均速度相同 C . 转动一周时,A球的路程大于B球的路程 D . 转动一周时,A球的平均速度大于B球的平均速度
  • 5.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由静止沿同一方向同时加速运动,前一半时间内两者加速度满足a=2a=2a,后一半时间内两者加速度满足a=2a=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二者末速度v>v B . 二者末速度v<v C . 该过程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D . 该过程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
  • 6. 传送带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已知传送带不打滑,标示转动方向的传动轮为主动轮,判断下列传送带所处状态符合实际的是()
    A . B . C . D .
  • 7. 将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上升最大高度为h=5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 则()
    A . 由对称性知,t1=0.4s和t2=1.4s时在同一位置 B . 初速度大小v0=5m/s C . 上升前一半高度用时 D . 2s内物体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为零
二、多选题
  • 8. 物体以初速度沿光滑固定斜面上滑,恰好能够到达最高点,已知物体经过OA、AB、BC所用时间均为 , D为斜面中点,图中未画出,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块在斜面上受3个力的作用 B . 加速度大小 C . AB间距为10m D . D处的速度大小为m/s
  • 9. 刹车性能是所有汽车安全性的重要参考。某次测试中自动驾驶汽车正以匀速行驶,当感应到前方有障碍时立即开始匀减速,经分析知汽车在停止前的最后2m用时为1s,则(  )
    A . 汽车在前6s内的位移为38m B .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C . 汽车在第2秒初的速度大小为12m/s D . 汽车前两秒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6m/s
  • 10. 2022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男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杨健以515.55分成功卫冕,为中国跳水队锁定最后一枚金牌。至此,中国队包揽本届世锦赛跳水项目全部13枚金牌。某次跳水杨健从10m高跳台入水,水池深度5m,现将该过程简化为入水前的自由落体运动和入水后的竖直匀减速运动,若入水后触底时恰好能够减速到零,g=10m/s2 , 则()

    A . 自由落体时间为s B . 减速时间为1s C . 整个下降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m/s D . 入水时的速度为m/s
三、填空题
  • 11. 如图所示,外力F=5N水平向右匀速拉木板,物块在弹簧秤的拉力作用下静止不动,则物块所受摩擦力为(填“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若弹簧秤示数为2N,则木板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N。

四、实验题
  • 12. 为了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桌面上,按图所示装置安装器材,通过向小桶中添加沙粒的方法改变物块的受力状态,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1. (1)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向桶内加沙粒的优点是,确定物块做匀速运动的方法是
    2. (2) 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可以用干电池替代 B . 开始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 C . 实验中细线和纸带无需和木板平行
    3. (3) 若纸带上的点迹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4. (4) 改变物块质量M,且使滑块做匀速运动,测出了多组物块质量M、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作出M与m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动摩擦因数为

五、解答题
  • 13. 如图,A、B两物体间用一轻弹簧连接,弹簧恰好处于原长,弹簧劲度系数为k=100N/m,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B=0.4。若用外力F向右推A,当F=10N时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此时A、B相距L=6cm。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 (1) 求A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μA及弹簧的原长;
    2. (2) F向右拉B使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求此时A、B间的距离。
  • 14. 如图所示,小车位于水平地面上,距小车右端L=8m处的A点正上方B点有一个小球,某时刻使小车以加速度a=0.5m/s2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经时间t后由静止释放小球,A、B间高度差为h=5m,小车长为s=1m,忽略小车高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要使小球落入小车,求t的范围。

  • 15. 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做同向匀变速运动,甲运动前4s的图像如图1所示,4s后甲做匀速运动,乙运动的v2-x图像如图2所示,已知初始时刻乙在甲后L=20m,求:

    1. (1) 二者间最大距离及对应时刻;
    2. (2) 二者何时相遇及此时甲前进的总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