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州市教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9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有关我国人口与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B . 漠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 C .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D . 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 2.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其简称与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云—大理 B . ②—粤—深圳 C . ③—赣—武汉 D . ④—黑—哈尔滨
  • 3. 读下面“沿北纬30度纬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图中②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 

     

    A . 准噶尔盆地 B . 四川盆地 C . 塔里木盆地 D . 柴达木盆地
  • 4. 下列关于四大高原地表形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 B . 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云贵高原 C .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 D . 地表崎岖不平——青藏高原
  • 5. 台湾被誉为“祖国的宝岛”,原因是(   ) 

     ①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是“海上米仓”“东方甜岛” 

     ②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种植业发达 

     ③岛上长河众多,水能资源丰富,矿藏多种多样 

     ④是“水果之乡”,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丰富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6. 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等地方文化多种多样,其根本原因是(   ) 
    A . 各地历史发展显著 B . 各民族宗教信仰不同 C . 个人兴趣爱好差异明显 D . 自然环境千差万别
  • 7.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南北差异。下列各项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有( )

     ①黑土地  ②赛龙舟  ③泼水节  ④冰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8. 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 

     ①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②很多地方是侨乡  

     ③紧邻港澳和东南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④矿产资源丰富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 9. 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   ) 
    A . 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B . 提供大量自然资源 C . 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 D .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 10. 四川人特喜欢吃带辣味的食物.与这种饮食习惯关系紧密的是(   ) 
    A . 资源丰富,人称“天府之国” B .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壤含钾、磷等多种矿物元素 C . 云雾天气比较常见,空气湿度大,可用辛辣食物去除体内湿气 D . 山地气候显著,天气变化多端
  • 11.  2022年的6月26日是第三十五个“国际禁毒日”,衢州市某校计划开展禁毒宣讲活动。以下能列入宣讲内容的是(   ) 
    A . 邓世昌黄海御敌 B . 聂士成保卫天津 C . 林则徐虎门销烟 D . 康有为公车上书
  • 12.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如图这一劫难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 

     

    A . 鸦片战争 B . 七七事变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3. 晚清时期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 
    A . 英国 B . 日本 C . 法国 D . 俄国
  • 14.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 15. 对联“收复新疆千古流芳,缔约马关万古遗臭”中,上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 . 左宗棠 B . 曾国藩 C . 张之洞 D . 李鸿章
  • 16. 有学者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这里的“终结”是指(   ) 
    A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C .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
  • 17. 孙中山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一主张主要体现了(   ) 
    A . 驱除鞑虏 B . 创立民国 C . 恢复中华 D . 平均地权
  • 18. 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B . 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C . 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D . 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 19.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能验证他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护国战争 C . 宋教仁遇刺 D . 护法运动
  • 20. 下图是1916年的中国政治版图,我们能够认识到(   ) 

     

    A . 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B .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C . 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D . 早期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 21. 读中国疆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最南端位于②省的, 最西端位于③省的,最东端与最北端都位于①省,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 
    2. (2) 春节,松花江畔看冰雕的游人穿着棉衣直喊冷,海南岛沙滩上的游客短袖短裤不觉凉。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3. (3)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A,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G;我国的内海海域:E;我国最大的岛屿:C。 
    4. (4) 我国与日本、蒙古国相比,位置的优势是。  
  • 22.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 (1) 参照文本框中对甲的描述,在空白框内完成对乙的描述。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地区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自然、人文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3. (3) 据图指出2次流经甲的河流名称。结合图示资料及所学知识,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甲地区的工业发展方向并说明理由。 
  • 2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节选) 

     

     战争名称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①》 

     

     鸦片战争 

      
     

     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中英《天津条约》 

     

     ③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②》 

     

     甲午中日战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辛丑条约》 

     

     ④ 

      
    1. (1) 补全①和②对应的条约名称。 
    2. (2) 分别写出表格中③和④对应的战争名称。 
    3.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上述四次侵华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 24.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天朝田亩制度》              图2 义和团旗帜与团民 

     材料二:1853年,英使文翰到天京呈上照会,要求太平天国承认不平等条约,被杨秀清拒绝。1861年,英国参赞巴夏礼到天京求见天王,表示英国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断然拒绝。 

     ——摘编自《历史纵横》 

    1. (1) 图1是哪个农民运动的政治纲领?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天朝田亩制度》的进步性。 
    2. (2) 结合图2回答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并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3. (3) 综合材料,从两次农民运动对列强的共同态度反映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 25.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尽管清末变法运动最终失败,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 (1)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清末变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3. (3) 两次变法运动分别给中国近代化探索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