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人文地理) /上册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人文地理(上册)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单元检...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9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但人们都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营造出美好的生活场景。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   )

    ①湄公河平原的高脚屋悬空架设,以木,竹为主要建材

    ②日本“男孩节”的鲤鱼旗表达了渔民对海洋恩赐的感谢

    ③牛是马赛人的主要食物来源,茅草房是他们的家居住所

    ④“典型的山地之国,旅游业发达,耕地资源丰富”是对瑞士的真实写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 湄公河平原的房屋大都尖顶,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这说明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 干燥阴凉 B . 四季分明 C . 高温多雨 D . 干旱少雨
  • 3. 秘鲁山区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坡上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

    ①水稻    ②玉米    ③马铃薯    ④棉花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③②
  • 4. 以下关于区域与特色生活的叙述,搭配正确的是(   )
    A . 肯尼亚南部——垂直牧场,梯田文化 B . 法国卢卡索——旅游经济,水乡文化 C . 湄公河平原——引水灌田,绿洲农业 D . 日本北海道——耕海牧鱼,渔业文化
  • 5. 下列叙述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印第安人的生活特色的是(   )

    ①用石头建造的房子

    ②有教堂、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

    ③传统服装由未经加工的皮革和羊毛纯手工制成

    ④村庄位于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附近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6. 阿拉伯半岛的居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   )
    A . 石油的开采 B . 便利的交通条件 C . 优越的地理位置 D . 绿洲农业的发展
  • 7. 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裂带,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 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B . 西部是落基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安第斯山脉 C . 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落基山脉 D . 西部是落基山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 8. 日本有着独特的“鱼文化”,下列说法与之无关的是(   )
    A . 用极新鲜的鱼、斯、贝等做成的“树身” B . 每年的“男孩节”,也叫“解鱼节” C . 武士道精神 D . 举行“虾祭、海胆祭”等祭祀活动来庆祝丰收
  • 9.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但人们都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营造出美好的生产、生活图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①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区的高海拔处开辟梯田,种植玉米、小麦等

    ②由于远洋捕捞受到限制,日本人发展“人工养殖”

    ③马赛人利用先进的科技,发展机械化牧业生产

    ④瑞士人在阿尔卑斯山区发展旅游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威尼斯成为旅游的绝佳胜地,主要得益于(   )
    A . 独特的水城风光 B . 深厚的文化底蕴 C . 迷人的冬日雪景 D . 著名的“冰川快车”
  • 11. 对下列图示中各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地区的马赛人是在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B . ②地区位于“五海三洲之地”,水比油贵 C . ③地区的瑞士是个典型的山地之国,旅游资源丰富 D . ④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岛的
  • 12. 下列展示的有关区域特色的知识卡片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3. 以色列不仅可耕地少,而且水资源十分缺乏。针对此问题,以色列人采取的措施是(   )
    A . 发展捕捞业 B . 发展绿洲农业 C . 发展旅游业 D . 发展畜牧业
  • 14. 某校七(2)班黑板报新增了一个《是真是假》的地理知识栏目,栏目有以下内容,其中限的是(   )
    A . 以色列因农产品大量出口欧洲,被称为欧洲人的“大菜蓝” B . 印第安人修建棉田和灌瓶系统,最早栽培了水稻 C . 在马赛人的社会中拥有牛的数量越多,社会声望就越高 D . 澳大利亚因发达的牧羊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15. “洁白的羊毛像丝绵,锋利的剪子咔喉响。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来到!”经久不衰的畜牧业,给这里的人带来了财富和幸福。“这里的人”指的是(   )
    A . 马赛人 B . 印第安人 C . 威尼斯人 D . 澳大利亚人
  • 16. 马赛人的精神生活与他们“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他们(   )

    ①把养有牛群的草原视为心目中的神灵

    ②不仅把草原视为家,还把自己视为草原的一部分

    ③常以家族为单位,带领着牲畜迁移

    ④多住在简陋的草顶木屋里,四周环绕着荆棘树枝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7. 阿尔卑斯山区成为旅游热点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是世界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②夏季景色优美,气候凉爽

    ③冬季有冰川和积雪,滑雪条件好  

    ④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18. 与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相比较,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的不同之处是(   )
    A . 降水较少 B . 地势低平 C . 土壤肥沃 D . 科技水平高
  • 19. 与山为邻、家住平原、傍水而居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场景。它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启示是( )

    ①区域环境是没有优劣之分的

    ②要积极利用自然条件

    ③要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④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0.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哪些事例能证明这一点(   )

    ①波斯湾地区依靠科技使沙漠变成宝地

    ②日本渔业生产中使用现代化技术装备

    ③以色列运用科技解决缺水问题

    ④澳大利亚依靠科技成为畜牧业发达的国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 21.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图1)和西亚略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1中①为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①为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2. (2) 图1中②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3. (3) 西亚号称“世界石油宝库”,如果沿图1中的路线③把西亚的石油输送到日本,沿途要经过:波斯湾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海峡→太平洋→日本。
    4. (4) 图2中波斯湾沿岸的产油国①是;产油国②所在的半岛是半岛.
    5. (5) 西亚的以色列人是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来发展绿洲农业的?
  • 22. 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亚洲杯足球赛曾在乙国举行,有包括东道主乙国家男子足球队和卫冕冠军甲国家男子足球队在内的16支队伍参加。

    材料二:如今水漫丙所在的城市已短是家常便饭,高大建筑物大都不同程度领斜,运河支流的自净能力难以承载过度商业化导致的污染。

    1. (1) 图中甲,乙、丙三国,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都属于国家。甲,乙两国都濒临洋,
    2. (2) 乙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这对其发展渔业有什么优势?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国“羊比人多”的自然原因.
    4. (4) 从材料二中可知丙所在的城市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不仅是丙,世界上好多沿海城市也面临类似问题,请以丙所在的城市为鉴,对其他沿海城市的发展提出建议。
  • 23. 读南美洲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是河:B是高原,C是山脉,D是运河,E是洋,F是洋。
    2. (2) 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十分显著,试分析其原因。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怎样的影响?
  • 24. 读南非轮廓图及相关气候统计图,回答问题。

    1. (1) 从半球位置看,南非位于;从海陆位置看,南非位于洋的西面洋的东面.
    2. (2) 据图概括开普敦的气候特点:
    3. (3) 南非的主要人种是人种。
    4. (4) 2010年6月11日至7月11日,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比赛期间,南非的季节是,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的半岛上:从亚洲的地理分区看,印度属于
    2. (2) 印度是一个三面临海的国家,其中西临,东濒临湾,南面是洋。
    3. (3) 班加罗尔的纬度比孟买要(填高或低),按常理,班加罗东的气温比孟买要(填高或低),但从两地的气候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班加罗尔的气温比孟买要(高或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