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2-12-10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 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少年正是读书时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yǎ)安(wèi)落(zháo) 喜出外(wàng) B . 戒(chěng) 色(mù)慷(kǎi)惊慌失(cuò) C . (ruò) 啬(lìn)章(xūn)然大悟(huǎng) D . (zhí)浴(mù)澄(chè)见思迁(yì)
  •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记录了诗词大师叶嘉莹____的人生。面对人们与传统文化的"隔",    由此产生的陌生美感,叶嘉莹就像伸手掬那一捧水的人,她离那些正在   的文化更近,她努力地捧着,好让我们能看清她手心里的   弯美好的、曾照古时的月亮。

    A . 传说 以及 流淌 这 B . 传奇 以及 流失 那
  • 4.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通过阅读,会使我们的内心逐渐丰盈。②作家毕淑敏说∶你想美好吗?那就读书吧!③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颈间。④经历书香浸润,爱读书的人自然涵养出一种书卷气、一种精气神。

    A . 第①句有语病,应该迥去"通过"或"使"。 B . 第②句中,"美好"是褒义词,它的反义词是"丑恶"。 C . 第③句中,"五月"是数量词,"你"是代词。 D . 第④句中的"自然",与"他的表演非常自然"中的"自然"意思相同。
  • 5.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 (1)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是丹寿作家,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C . 从《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D . 《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祝家庄" "大战红孩儿"等故事都非常精彩。
    2. (2) 请根据《西游记》的阅读积累填空。

      “三调芭蕉扁”的故事充满了“变”∶一调芭蕉扇,①,铁扇公主借给假扇;二调芭蕉扇,② ,牛魔王变成八戒骗回真扇;三调芭蕉扇,孙悟空牛魔王各显变化,一番鏖战,在众仙帮助下悟空借来真扇。这"变"中,孙悟空③的晶质却从未改变。

  • 6. 默写填空。
    1. (1)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 (2)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 (3) 枯藤老树昏鸦,_。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5. (5)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以""两句,论述了"学"与"思"要结合起来的道理。
    6. (6) 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后,小志从中摘录了"两句做成匾额挂在书房里,勉励自己要不慕名利,内心澄净,坚定人生方向。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 7.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问题。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喷,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注释】①掬(jū);双手捧起。②翠微∶指山腰青翠酬深处,泛指青山。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①首诗以"杨花""子规"起笔,点明时节,寄寓作者对朋友远谪他乡的牵挂。 B . 第②首诗描绘一幅清幽淡远、极富神韵的春山夜月图,照应题中的"夜" "月"。 C . 第②首诗的加点字"掬" "弄"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山中赏玩的畅快心情。 D . 两首诗歌都将月亮拟人化,前者表达作者怀人之情,后者表达对春山美景的不舍。
  • 8.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问题。

    【选文一】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

    【选文二】有屠人货肉归,日已幕,欻一狼来,瞰但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巷树问,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味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鳞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钓刺狼朋,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术求鱼,狼则罪之,是可笑也。

    (蒲松龄《狼三列·其二》)

    【注释】①欻(xū)∶忽然。②瞰∶窥视。③姑∶暂且。④昧爽∶黎明。⑤逡(qū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⑥直∶同"值"。⑦罹∶遵遇(祸患)。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 , 目似瞑,意暇甚     及走,又从 B . 悟前狼假寐             狼 C . 走,又从之             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 D . 狼皮价昂               元方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2. (2) 选文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B .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C .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D . 居无计/ 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的句子。
    4. (4) 两文中的屠户在杀狼过程中都充满智慧,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9.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记忆碎片

    百年来,中国最好的东北籍女作家,前有萧红,后有迟子建。

    萧红的书,我最喜欢《呼兰河传》。

    有人说,二十世纪中国的中篇小说,以"两传一城",最为经典。两传,即萧红的《呼兰河传》,孙犁的《铁木前传》;一城,指沈从文的《边城》。

    写萧红的书也很多。我印象最深的,当数刘慧心、松鹰合著的长篇小说《落红萧萧》。1983年,我读到了新出的长篇《落红素萧》,很喜欢。推荐给母亲看,她一口气读完了。她爱惜蒿红,也很喜欢这本写萧红的小说。

    一年多后,母亲病逝。我挑了几种她爱看的书,放入棺木相伴。现当代小说,有《青春之歌》《晋阳秋》,还有《落红萧萧》

    迟子建有次坐"飞机旅行,邻座是一位干净体面的责年。他不无,所事事。不玩申脑。不听耳机。也不翻报刊,兀自静静地读书。迟子球有,点好奇。等到终平看清他读的什么书时,她不能保持淡定了∶万米高空上,青年手中,正是萧红的《呼兰河传》。

    她克制不住好奇心,破例主动搭讪;为什么喜欢看这种书呢?

    青年回答∶这个世界,太过喧罪热闹,我更愿意读点冷清荔宴的文字

    迟子建听闻此言,甚是感动,泪珠盈睫。这个故事也感动了我。时隔多年,仍能记住梗概。

    2018年,在电视上看到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萧红为摆脱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穷苦无依,最终在即将沦陷的香港离世。许鞍华以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了黄红传奇的一生。若有所思。

    翻出《落红蓝蔽》,又看了一遍。检索了一通,那么多年,时光流逝,花开花落,此书仍只有当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旧版行世。

    该出个新版了。它配。

    当年年底,经朱晓剑协助,我与作者之一松鹰顺利接上头。他的写作,早已转向,却念念不忘壮年时这部呕心沥,血之作。

    2019年6月7日,端午节,我从上海飞成都。松鹰当晚为我接风,一见如故,一拍即合。随后,《落红萧萧》新版,正式排上日程。我们商定,除将原书真实人物姓名尽量改回本名或常用笔名(如聂长弓改为聂绀努,司马少白改为端木燕良,罗铮改为骆宾基)外,一仍其旧。

    尤为令人开心的是,九零后的责编,很喜欢这本书,看得感动、入迷,工作积极、认真。

    钱领书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看来,好的书籍,经受得住地域、时间和不同读者群的综合考验。

    新版即将由炉,松鹰兄坚持要我写篇序。辞不获已,遂在岭南冬日的艳阳下,敲下这篇拉杂的文字,聊以塞责。

    (文/梁由之,有删改)

    1. (1) 从全文看,作者要出新版《落红萧萧》的原因有哪些?
    2. (2) 品味下面两句话表达效果的不同。

      【原句】现当代小说,有《青春之歌》《晋阳秋》,还有《落红萧萧》。

      【改句】现当代小说,有《青春之歌》《晋阳秋》《落红萧萧》。

    3. (3) 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 (4) 请解释文中加点的"一见如故,一拍即合"的含义。
  • 10.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诗人席慕蓉这样记述第一次见到叶嘉莹先生时的情景,她"满头银发,一身素色的农裙,襟前别着一朵胸花,如一朵淡紫色的蝴蝶兰,素淡从容,却让人过目不忘"。

    ②也许,岁月从不败美人,腹有诗书气自华。

    ③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母亲辞世之后,叶嘉莹开始懂得人世间的冷暖。之后漂泊到了台清、惨遭迎害。婚如不顺。没布酒身之地。其至没有可以安服的床席。诗词成了评反生活中唯一的支撑与鼓励。

    ④古诗词就像一个担子,一头挑着物质的困苦,一头桃着自信和自立。诗词是她的盔甲。从此叶先生开始淡然;"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被聘入台湾的大学教书,甚至到国外交流诗词文化。很多人说叶先生应了王国维的那句话∶"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而地只淡淡地说; "命运把我放在哪里,我就落在哪里,就在哪里开花。"

    ⑤1979年,叶先生回国在北京大学教书。因为课讲得太好了,不断受邀去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就像追着太阳跑的夸父,把她看到的诗词的好处,一点点地散发出来,"甘为夸父死,敢笑鲁阳痴。"为诗词留下一桌光,是她朴素的追求,是她对诗词的尊重。

    ⑥1996年,她把这束光,聚在了南开大学,成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并用自己的十万美元的退休金设立奖学金。2018、2019年,她先后给南开大学捐款达3500万。有人问始∶"周围包括舆论对捐款这么关注。您怎么看? "她严肃地道∶"我觉得这此人很无聊。这些人眼晴里面只有钱,不懂学问。我本来要跟你讲学问,看样子你对干学问是没有兴趣的。"

    ⑦叶先生对诗词的爱,始终是站着的,像一束华美的光。她说,这是她的梦。梦想有一天,因为她的进解把古典诗词留下来。照在这片她深旁的土地,散发给身后的学生。哪植只留在一个人心中,但慢慢地发光发热,诗词就能开花结果。在诗词面前,炖永远是那个最纯粹的人,不留余力传授诗词。

    ⑧有一回,叶先生走在南开大学的走廊上,一队大雁排成人字,从天空"飞过,去了南方,深秋了。先生生出了年华老去的警惕。她想起了一则轶事,一颗从汉菜里控出的莲子,经过接养,竞然发芽开花了。莲有重开日,让她深受触动∶"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尤待发华滋。"荷花当然会凋零,但是有莲蓬,莲蓬里有莲子,莲子里边有莲心,莲实有莲心就不会死。她说∶"我要继续努力尽教师一份责任。我要把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美好精神传承下来,不要把它断绝。"因而,尽管 90 多岁了,她仍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为大学生讲课。她愿意做这样的工作。把诗词的种子留下来。诗就不会浙去。

    ⑨如果有机会,感你去看看《抱水月在手》。因为这是叶先生的水月。抱到手中成为一颗莲心,将美与诗意传承下来,而我希望你能接住。

    (摘编自网络)

    【注释】叶嘉莹∶著有《唐宋词十七讲》》等多部作品。

    1. (1) 这篇文章写了叶嘉莹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第①段引用诗人席整容的话有什么作用?
    3.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4. (4) 第⑧段中加点的"警惕"不可以改成"感慨",请说明理由。
    5. (5) 如果从下面材料中选取"桃李天下"或"诗词的女儿"作为上文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更符合文章内容?为什么?

      【材料】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词;叶嘉莹

四、作文(50 分)
  • 11. 青春作伴好读书。无论买书、借书,还是品读、分享,你与书有关的事总能流淌于笔下。

    请以“书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全文不少于 500 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③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劳、小晶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