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12-10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24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2) 僵卧孤村不自哀,,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 (3)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4. (4) 《〈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5. (5)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g地响着。
    2. (2) 我想那piāo miǎo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 (3) 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pí juàn bù kān了。
    4. (4) 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dà xiāng

      jìng tíng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微风摇碎一树阳光,地上树影斑驳,四下一片静谧 B . 你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C . 要做好战士的复员转业工作,使他们各得其所 , 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 D .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青花瓷胎质细腻,釉质温润,不仅是古老文化底蕴的象征,还是中国陶瓷史上的杰出代表。 B . 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大家走访了樟林古港遗址,热烈地谈论着红头船的故事。 C . 加强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 .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京城东京的繁华景象和优美风光,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 5.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名家辈出。请赏读右图的书法作品,用正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 6. 四季之中,各有各的美丽风景。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季节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 .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C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阅读(46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兄子严、敦,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 , 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

    (节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注】①马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陡(今陕西兴平东北)人。②汝曹:你们。③施衿结缡:古制,女子出嫁,母亲为她系上衣服,披上围巾。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以修身②非学无以广③年与时④遂成枯落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喜讥议 / 而两狼之驱如故 B . 议论人长短 / 知之者不如之者 C .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也 / 与人期 D . 欲使汝曹不忘之/ 止增笑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5.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写家书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①【甲】文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②【乙】文马援则主要告诫侄儿哪个方面的什么道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乙】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节选自老舍《我的母亲》)

    1. (1) 【甲】文中三次写到“看花”,原因和结果各不相同,依据材料完成下表。
       

      原   因

      结   果

      第一次

      “我”暴怒无常,母亲想让“我”快乐起来

      第二次

      “我”勉强同意去看花,母亲却突然病逝

      第三次

      妹妹推“我”去看花,完成母亲生前遗愿

    2. (2) 下列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第①段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其中“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体现了母亲对“我”的自暴自弃的痛心焦急。 B . 【甲】文标题《秋天的怀念》,寓意是在秋天里怀念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历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C . 【乙】文中“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写出时代的动荡混乱带给人们的不安,突出母亲的勇敢和坚强,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D . 【乙】文中“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是设问句,强调了母亲所遇的种种艰难困境,字里行间是饱含对母亲的心疼。
    3. (3)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请在【甲】【乙】两则材料中,任选一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祖母的葵花

    丁立梅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②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⑧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⑨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⑩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选自《读者》,有删改)

    1. (1) 作者笔下的葵花有什么特点?试从外形精神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2. (2) 第⑦段写梵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3) 按要求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②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品析)

    4. (4)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第⑨段写道:“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请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字。

      ②第⑪段写道:“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字。

三、作文(50分)
  • 10. 请以“最美的遇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四、附加题(10分)
  • 11.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甲】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去来!去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

    【乙】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歹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1. (1) 下列有关唐僧收徒的四个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云栈洞收猪八戒②流沙河收沙悟净③五行山收孙悟空④鹰愁涧收白龙马

      A . ③④②① B . ③②①④ C . ④②①③ D . ③④①②
    2. (2) 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甲】【乙】选段写了前两次。请写出孙悟空第三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
    3. (3)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结伴而行,克服重重困难险阻,斩杀无数妖魔,才最终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这样一个故事,必然包含着作者丰富的人生思想,请结合作者所处时代,说说作者想表达的主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