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   )
    A . 市区尽量开车出行 B . 四层以下乘坐电梯上下楼 C .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 . 夏天空调温度调至18℃
  • 2. (2022·福建) 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 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 .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 . 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 .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 3. (2021九上·镇江期中)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空气 B . 蒸馏水 C . 稀盐酸 D . 加碘盐
  • 4. (2022·北京市)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 . O2 B . 2O C . O2- D . 2O2
  •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 液氧作为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B . 铜常用于制作电线 C . 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的效果 D . 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 6. 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B . 氧气经常用于金属焊接,是由于氧气燃烧产生大量热 C .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属于分解反应 D .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 7. (2021九上·太仓期中)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 B . 二氧化碳 C . 氯化钠 D . 金刚石
  • 8. (2022·北京市) 人体每日需要摄入适量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
    A . 元素 B . 单质 C . 分子 D . 原子
  • 9. (2021九上·苏州期中)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 B . 给液体加热 C . 收集氧气验满 D . 氧气性质检验
  • 10. “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1 B . -1 C . +5 D . +7
  • 11. (2019九上·仁寿期中) 钪(K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下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 C .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 D . 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 12. (2020·常州) 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又鼓起来了。用微粒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分子间距增大了 B . 分子质量增大了 C . 分子个数增加了 D . 反应生成新物质
  • 13. (2021九上·镇江期中)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并放热 B . 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 为加快过滤的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浊液 D . 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进行验满
  • 14. (2021九上·吴中期中) 柿子中可以提取出具有利尿功效的甘露醇,其化学式为C6H14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甘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 . 甘露醇与碳酸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C . 甘露醇中C,O元素质量比为1:1 D . 甘露醇由6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组成
  • 15. (2021九上·镇江期中) 锂电池是新一代高能电池,目前已研究出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如下:Li+MnO2LiMnO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LiMnO2为新型氧化物 B . MnO2在该反应中作为催化剂 C . 该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D . 使用电池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16. (2021九上·镇江期中) 物质甲、乙均可灭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灭杀过程中有如下转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 B . 整个转化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C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 甲、乙、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升高
  • 17. (2020九上·门头沟期末) 硝酸铜[Cu(NO32]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 . NO2 B . N2 C . O2 D . SO2
  •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 B .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 . 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使石蕊变红的是 D .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19. (2021九上·镇江期中) 用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其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①,含氮生成物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①发生氧化反应 B . 400℃时,生成的产物只有N2、NO C . Pt﹣Rh合金可有效提升反应的速率 D . 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适宜的温度为800℃
  • 20. 某小组按照下图实验装置对镁与水蒸气反应进行了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装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便于后续的干燥 B . 为防止玻璃管中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干扰,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 C . 生成的气体通入肥皂液中,观察到有肥皂泡上升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D . 实验后测得B中剩余固体只含两种元素且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6%,则其中MgO的质量分数为40%
二、填空题
  • 21.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现有三种物质:A.氧气  B.金刚石  C.酒精,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①可用作燃料的是

      ②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③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2. (2) 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已成为防疫常态。生产医用口罩的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环氧乙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在配制医用酒精时发现75mL的无水酒精和25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其原因是。测量体温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家庭常备温度计中的银白色金属是(填化学式)。
    3. (3) 铁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缺铁易引起
    4. (4)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加碘食盐中含少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由钾离子和(填离子符号)构成,可适量补充碘元素,碘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5. (5) 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禁止超市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意义是____(填字母)。
      A . 节约资源 B . 保护生态环境 C . 增加超市利润 D . 倡导重复使用塑料袋
三、综合题
  • 22.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生命之源。
    1. (1) 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后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水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①前两个指标可以通过活性炭的作用而达到;

      ②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流程如图所示:

      净化水时,D指标可通过上图流程中的过程(填字母)而达到。

    2. (2)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和(填仪器名称),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即可)。
    3. (3) 将硬水通过下图阳离子交换柱后可变成软水(图中阴离子未画出),交换后的水仍然呈电中性。

      ①一个Ca2+可以交换出个Na+;生活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②阳离子交换柱长时间使用后,Na+变少,失去硬水软化功能而失效。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检验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的方法是

    4. (4) 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①图一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电源A是极,试管D中的气体是。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反应过程中电能转化为

      ②图二是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是(用a、b、c表示)。

      ③以上两个实验都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④甲同学利用图三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并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乙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

  • 23. 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1) (一)碳的多样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存在很大差异,原因是

    2. (2) 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石墨烯在室温下可以独立稳定存在,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石墨烯属于(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3. (3) (二)“碳中和”的实现

      的吸收、捕捉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4. (4) 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
    5. (5) 空间站中的水、气整合循环系统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将转化为 , 配合氧气生成系统实现O2的再生,流程如图一所示。

      ①在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发生的反应为CO2+H2H2O+X,已知物质X化学式可表示为CmHn , 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25%,则m:n=(填最简整数比)。

      ②在流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中,进入氧气生成系统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水的质量。

    6. (6) 图二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常见化合物,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该技术有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C.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 24. 我们已经学习的几种常见气体在生产生活中和实验研究中都有很多应用。
    1. (1) Ⅰ、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常用的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仪器名称:①,②

    2. (2) 用高锰酸钾制备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 (3) 实验室制取CO2的符号表达式为,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是
    4. (4) 在装置C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G)测定装置C内压强变化,图H记录压强随时间变化情况。图H中ab段对应的现象是试管中液面逐渐(选填“上升”或“下降”)。
    5. (5) Ⅱ、某研究小组利用氨水对微粒的运动进行了探究。

      将蘸有浓氨水的棉花和无色酚酞试液的棉花分别固定再玻璃管的两端,再将玻璃管竖直放置(如图所示),观察到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花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图中玻璃管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填“A”或“B”)。

    6. (6) 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白色烟环不在玻璃管的中间而是偏向一端。

      查阅资料可知:

      a.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b.在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①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②白色烟环偏向蘸有(填“浓氨水”或“浓盐酸”)的棉花一段,原因是

  • 25.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铁以及含铁物质的相关现象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O2含量不同的情况下实验。

    1. (1) 【实验现象】

      氧气含量

      90%

      70%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热

      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使现象更清楚,最好用(填“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理由是

    2. (2) 【实验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范围。
    3. (3) 【探究二】对含有铁粉的“暖宝宝”进行探究,并判断是否能利用发热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查阅资料】①铁粉是黑色;②铁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同学们在实验室打开一片暖宝宝,取出其中黑色粉末做了下面的实验。

      Ⅰ、黑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暖宝宝中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黑色粉末中有铁粉

      反应结束之后,发现仍有黑色固体残留,经过过滤,干燥,获得黑色粉末。取样于试管中,通入氧气点燃,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粉末中还有活性炭粉

    4. (4) Ⅱ、探究“暖宝宝”反应原理与铁的生锈本质是否一致

      按图1(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氧气、温度、湿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将拆除包装的暖宝宝倒入三颈烧瓶中密封装置,开始收集,观察曲线变化(如图2中图A、B、C)。

      从收集到的图像看暖宝宝发热是因为颗粒微小的铁粉与等物质发生反应,并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这一反应与铁生锈原理一致。

    5. (5) Ⅲ、实验拓展利用上述原理,同学们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3所示,量筒中水的读数为100mL。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填“升高”或“降低”)。

    6. (6) 冷却一段时间之后,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 暖宝宝贴最后量筒内水为63mL(铁粉生锈消耗水的体积忽略不计),通过计算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7. (7) 上述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
      A . 装置漏气 B . 暖宝宝贴中铁粉的使用数量不足 C . 温度计的读数未恢复至室温就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D . 弹簧夹未夹紧 E . 最后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是俯视读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