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12-10 浏览次数:8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
  • 1. 少年正是读书时。下面是小王同学所写的读书体会(节选), 请你阅读并完成后面小题。

    学习语文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书中的内容会左右我的情绪: 阅读《再塑生命的人》 时,我会为海伦﹒凯勒将截然不同的 “杯”和“水”混为一谈而着急; 阅读《秋天的怀念》 时,我会 为史铁生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他与母亲的①  别而伤怀; 阅读  《散步》 时,我会为作者一家人顺利解决了家庭内部的分②  而 欣喜。书中的内容还会引发我的好奇心: 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就很想知道按住脊梁就可以喷出烟雾的斑蝥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识破机关的老和尚是如何得到那能吸蛇脑髓的飞蜈蚣的,寿镜吾老先生作为渊博的宿儒到底有多大的学问。另外,我不仅在课文的学习中积累了好词好句, 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吹面不寒杨柳风”等,而且还将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学以 致用,提升自己的能力。学《春》 和《济南的冬天》 ,我在写作 时也会试着写上一两个比喻、拟人句, 为自己的文章增添文采; 学《<论语>十二章》 ,我会将文中提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自己 的学习中去; 学《陈太丘与友期行》 ,我会试着用学到的谦辞和 敬辞去表达; 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我会用 里面的诗句表达对朋友的惦念……相信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我 一定会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1. (1) 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脊梁(jí)       模样(mó)  脑髓(suĭ)  宿(sù)儒 B . 脊梁(jĭ) 模样(mó)  脑髓(suí)  宿(xiŭ)儒 C . 脊梁(jĭ) 模样(mú)  脑髓(suĭ)  宿(sù)儒 D . 脊梁(jí)       模样(mú)  脑髓(suí)  宿(xiŭ)儒
    2. (2) 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决  ②歧 B . ①诀  ②歧 C . ①决 ②岐 D . ①诀  ②岐
  • 2. 对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朱自清《春》)
    理解: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依次开放的景象。

    B .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 里像眼睛, 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理解: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运用了比喻和夸 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 景象。

    C . 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舍《济南 的冬天》)
    理解: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水比成人,体现了济南冬天 温晴的特点。

    D . 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老舍《济南的 冬天》)
    理解: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 它和蓝天相接, “银边”写出了山与天相接的色彩。

  • 3. 下列句子均出自《论语》, 其中没有涉及到学习方法的 一句是(   )
    A . 温故而知新 B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 . 学而时习之 D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4. 下列选项中,谦敬辞使用或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谦敬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表达方式, 令郎、惠顾、 愚兄、垂爱都属于敬辞。 B . 常用敬词中, 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用  “雅正”, 用于请他人指正用“斧正”, 赞人见解用“拙见”。 C . 班级举行演讲比赛,小王同学以“感谢大家的聆听”作为 结束语表达谢意。 D . 市教育局有关领导一行三人莅临我校, 视察我校各项工 作。
  • 5.   七年级( 1) 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活动, 请你参与。
    1. (1)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图表, 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其中蕴含的主要信息。

      2021 年 4 月 23 日电,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23 日 在京发布。调查显示:

      表一: 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

      年代

      图书阅 读率

      报纸阅

      读率

      期刊阅

      读率

      数字化阅读 方式接触率

      综合阅

      读率

      2019

      59.3%

      27.6%

      18.7%

      79.3%

      81.1%

      2020

      59.5%

      25.5%

      19.3%

      79.4%

      81.3%

      表二:   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代

      网络在线 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 阅读

      Pad(平板电 脑) 阅读

      2019

      71.6%

      76.1%

      24.8%

      21.3%

      2020

      71.5%

      76.7%

      27.2%

      21.8%

    2. (2) 请参考示例,再帮班级设计两项阅读活动, 将活动名称写在下面横线上。

      示例: 主题阅读分享

      活动一:

      活动二:

    3. (3) 请运用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来表达对读书方式 的看法。

      走进去 百态人生 自可阅尽 大千世界 方能悟透 出得来 上联:

      下联:

  • 6.      诗文积累与运用

    花草山水,风云雷雨,总是以某种内涵进入人们的头脑,化 为诗文中的意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用“ , ”,融“风”的意象,写出江面的开阔宁静; 孔子的“ , ” ,借“云”的轻薄缥缈, 表达对不义之财的不屑。

二、阅读与鉴赏(共 44 分)
  • 7.   古诗文阅读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 而现在感觉要超出 蓬蒿的高度了。 B . 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 长成凌云大树才为 人们所称道。 C . “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 体现了小 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 . 诗人观察敏锐, 体验深切, 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 充 满理趣。
    2.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 8. 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 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 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少时, 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 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 其股, 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 故令嗥②;大狼闻声仰视, 怒奔树下, 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前树又鸣, 又转奔之。口无停声, 足无停趾, 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 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牧竖》

    【注释】 ①牧竖: 牧童。竖,童仆。②故令嗥: 故意让它嚎 叫。③跑: 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④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1. (1) 下列对词语的解说, 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狼之并驱如故” 中的“故”是“故意”的意思, 与“ 故令嗥”的故字意思相同。 B . “目似瞑, 意暇甚”“意甚仓皇”两句中的“意”都是“神情”的意思。 C . “狼不敢前”,这里的“前”是“前面”的意思,前树又 鸣的“前”也是如此。 D . “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2. (2) 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B .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C .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D .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3. (3) 请用现代汉语说说划线句的大意。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穴中有小狼二。

    4. (4) 针对乙文中两个牧童的做法,请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链接材料】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

  • 9. 非文学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着陆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 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对此,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纷纷表示视贺、赞叹。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据悉,这家研究所参与了“天问一号”所携磁力计的研制工作。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 ·罗卡尔 15 日对媒体说, 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人民日报》 2021 年 5 月 16 日)

    【材料二】

          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 9 分钟内将约 2 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 0 米/小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 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 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 杂; 另一方面, 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 通信时延达到 20 分钟左 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 何处置。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 “未知 9 分钟”。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 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 个任务的失败。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 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 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我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 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需要 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 出指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 阳说。

    (摘编自《光明日报》 2021 年 5 月 16 日)

    【材料三】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 28℃,夜晚可低至-132℃, 平均一 57℃。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 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 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 况且,即使人类已经 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 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 索, 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 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通 过探测它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 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非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 星”。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 球会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太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 所不同? 如果能找到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 化的历史, 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摘编自《光明日报》 2021 年 4 月 12 日)

    1. (1)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反 响, 海外对此纷纷予以祝贺、赞叹。 B . “祝融号”火星车将在“天问一号”着陆一周后驶出着陆 平台, 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C .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中,都 必将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D . “祝融号”在火星上应对复杂的路况时,需要科研人员在 实验室中先行进行模拟行驶试验。
    2. (2) 依据三则材料内容加以推测,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先实现火 星车安全着陆的国家。 B .   随着对火星探测工作的完成, 预计将对火星进行环境改 造, 为未来人类移民火星作准备。 C . 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对火星的环境已有 了充分的了解。 D . 人类对火星进行探索,这有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了 解宇宙。
    3. (3) 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一说“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 10. 文学性文本阅读

    蚕儿

    陈忠实

    ①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 绍自己: “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 “我叫蒋玉生。 ”

    ②多新鲜啊! 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 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③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 到地上, 脸上擦出血了。

    ④“你干什么去了? 脸上怎么弄破了? ”蒋老师吃惊地说。 我站在教室门口, 低下头, 不敢吭声。

    ⑤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 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⑥“怎么弄破的? ”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 地回答。

    ⑦“摘桑叶做啥用? ”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 不怕了。

    ⑧“噢! ”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 ”“小明,拴 牛……”我举出几个人来, “多咧! ”

    ⑨他高兴了,笑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 们养蚕干什么? ”

    ⑩“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 盒里, 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

    ⑪ “多有意思! ”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 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 盒, 你愿意吗? ”

    ⑫ “好哇! ”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⑬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 滑倒了, 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 也不在乎。

    ⑭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 亮, 扬着头, 摇来摆去, 斯斯文文地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

    ⑮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 缀成一个个小方格, 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⑯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 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 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 中。

    ⑰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 ”老师高兴得像个 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 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 一揭墨盒, 就看见你们了。 ”

    ⑱可没过多久, 老师却被调走了。他说: “有人把我反映到 上级那儿, 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

    ⑲我于是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 生, 整天和娃娃耍闹, 没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 失了体统嘛! 他 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

    ⑳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 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 大会上, 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 念章, 金光给他多皱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㉑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㉒“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 ”他吃惊了。

    ㉓哪能呢? 我告诉他, 在我中学毕业以后, 回到乡间, 也在 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 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 网 一张丝片, 铺到墨盒里,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 我都带着踏上社会

    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㉔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 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 丝片, 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

    (选自《陈忠实文集》, 有删改)

    1. (1) 请根据下表对文章进行梳理, 在空格处补充情节或“我” 的心理感受。

      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老师自报姓名

      新奇

      老师为“我”治伤

      高兴

      师生养蚕网丝

      难过

    2. (2) 阅读下面的句子, 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 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 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 往我的脸上涂抹。

    3. (3) 本文以《蚕儿》为题有何妙处?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 的感受。
  • 11. 名著阅读
    1. (1) 小王同学发现《朝花夕拾》《西游记》有“出走—归来”的秘密, 依据名著内容, 请补全内容至表中①②空格处。

      篇目人物

      《朝花夕拾》·鲁迅

      《西游记》·孙悟空

      出走路线

      S 城——南京——…… ——回国

      花果山——灵台方寸山— —……——灵山

      出走原因

      出走 S 城: 家道中落,

      想逃离世人的冷眼,“寻

      别一类人们去”——① 《》 (填篇 目)

      出走花果山: 想逃离规则,

      “躲过轮回, 不生不灭” 到“灵台方寸山, 斜月三星洞”, 寻心。

      寻的结果

      回国后, 弃医从文, 写 世人的冷眼, 揭露国民 劣根性。

      在灵山, ②

    2. (2) 有人评点《西游记》: “灵台方寸, 心也。一部《西游》, 此是宗旨。”西行之路也是孙悟空的修心之路。请以“真假美猴 王”为例, 依据孙悟空“被误解”后的表现, 说说他的心灵成长历程。
三、表达与写作(56 分)
  • 12. 表达

    育才中学开展阅读打卡活动后, 生成了一个文学阅读域阅读 热度词云图, 请结合链接材料, 简要概括词云图所反映出来的活动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个字。

    【链接材料】“词云”是对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 予以视觉上的突出, 形成“关键词云层”或“关键词渲染”, 从   而过滤掉大量的文本信息, 浏览者只要一眼扫过图片就可以领略   主旨。字号越大, 表示该词出现的频率越高, 关注度就越高。

  • 13. 写作

    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欧阳修说 “立身 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苏轼说“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 志读尽人间书。”刘彝说: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请你调动 知识积累, 发挥丰富的联想, 以“我和书的故事”为题, 写一篇 文章。

    【要求】⑴不要套作, 不要抄袭, 不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 等相关信息。

    ⑵ 文体自定, 不写成诗歌、戏剧。

    ⑶卷面整洁, 字迹清楚, 不少于 5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