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1...

更新时间:2022-11-29 浏览次数: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据统计,殷墟卜辞中殷人祭祀祖先最为频繁,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祈求祖先赐福后人。到了周代,祖先崇拜逐渐减少,对没有感情色彩、代表公正与秩序的天和上帝的祭祀则日益频繁。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 周代政治的神权色彩浓厚 B . 周代的社会秩序趋于公正 C . 周人血缘亲情观念的淡化 D . 周人理性主义思想的成长
  • 2. 唐宋时期,因上辈有功而获得入学、任官的待遇被称为“恩荫”。唐朝恩荫人仕者授官高、升迁快,官至宰相级别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荫者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这一调整有利于(    )
    A .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C . 抑制官员腐败问题 D . 维持官僚队伍稳定
  • 3.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国主元昊正式称帝。宋廷“诏削夺官爵、互市”。元昊虽屡战屡胜,但困于财力,于庆历四年(1044年)上誓表臣服,宋廷随即复其官爵,“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据此可知,当时(    )
    A . 榷场贸易推动统一进程 B . 边疆与中原经济联系密切 C . 经济重心发生重大转移 D . 西夏制度基本上模仿北宋
  • 4. 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    )
    A . 实现了中央对蒙古各地的直辖 B . 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 C .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 . 建立了蒙古与中央的政治联系
  • 5. 清代“外洋”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纳入行政管辖的海洋区域,另种是指外国。下表所示是《清实录)中“外洋”一词的统计情况(单位:次数)。据此可知,清政府(    )
    嘉庆朝
    (1796-1820年)
    道光朝
    (1821-1850年)
    咸丰、同治朝
    (1851-1874年)
    光绪、宣统朝
    (1875-1911年)
    中国管辖之“外洋” 74 141 27 8
    外国同义之“外洋” 4 19 25 148
    A .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B . 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 . 外交政策趋于稳定 D . 逐渐融入国际外交体系
  • 6. 据图可知,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

    A . 并未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 . 致力于进行思想启蒙 C . 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 D . 矛头直指儒家旧道德
  • 7.   1919年6月5日,上海等地的工人为声援学生而进行罢工运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由上海、北京等地迅速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区150多个城市。北洋政府不得不接受群众的要求,于6月7日释放被捕学生,接着在6月10日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五四运动瓦解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B . 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 .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D . 中国民主革命目标与群众的需求相一致
  • 8.   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部队的政治工作中提出要“在友军和居民中解释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实现民主的重要性”;同年9月25日,要求在新闻宣传过程中重点体现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内容。中共中央提出这些主张旨在(    )
    A . 推进全面抗战局面发展 B . 健全国内新闻宣传体系 C . 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缓和号 D . 争取国际力量支持抗战
  • 9. 下图服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较为流行。这些服饰的流行表明(    )

    A . 政治对习俗影响较大 B . 追求民主共和的愿望 C . 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 D . 市场经济下物质丰富
  • 10. 下表所示为1978~1992年我国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单位:%)。表中比重变化反映出(    )
    年份 1978 1981 1986 1992
    工业总产量 24.0 25.3 37.7 51.9
    理财收入 21.2 25.4 37.2
    固定资产投资 32.9
    A . 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B .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C . 国有经济逐渐丧失发展活力 D . 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
  • 11. 下图为某学者整理的腓尼基字母传播谱系图。该图可用于说明(    )

    A . 欧洲文化受腓尼基文化影响更深 B . 腓尼基字母是字母文字的源头 C . 古罗马在文化上被腓尼基所征服 D . 蒙古西征促进了字母文字东传
  • 12.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该书以一个老农民教育儿子的故事形式,讲述了务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怎样节省灌溉用水,不要让牲畜践踏田地、驱赶食谷的飞鸟、及时收割等。这说明,古代两河流域(    )
    A .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 B . 文化传承形式多样 C . 重视总结生产经验 D . 强调规范伦理秩序
  • 13. 下表所示是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间物种的交换。这些物种的交流(    )
    从新大陆引进的物品 玉米、土豆、红薯、西红柿、烟草、花生、龙舌兰、奎宁、可可、火鸡等
    从旧大陆引进的部分物品 绵羊、山羊、牛、马、猪、驴、狗、猫、鸡、鸽、鸭、小麦、大麦、大米、香蕉、橙子、芒果、甜瓜、洋葱、葡萄、甘蔗、萝卜等
    A . 引起了世界人口的流动 B . 导致了世界传染病的传播 C . 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D . 造成了美洲印第安人剧减
  • 14. 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的核心要义有三:一是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人类成为自身社会关系的主人;三是人类全体(而非统治阶级)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最符合第二层要义的思潮是(    )
    A . 民主主义 B . 理性主义 C . 自由主义 D . 个人主义
  • 15. 下图是英国人欧文描绘的“新和谐公社”的蓝图。1825年,他亲自投资,按照此蓝图成立了工厂、农场和学校。公社中,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4年后公社却走向失败。这次实验(    )

    A . 表明理论和实践必须有机结合 B . 体现了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C . 使全世界无产者开始联合起来 D . 反映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
  • 16. 据统计,1824~1848年,墨西哥曾发生约250次军事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玻利维亚在独立后的70年中发生了60次暴动或政变,其中有6个总统被杀;秘鲁在1829年至1845年的16年间就更换了12个总统;委内瑞拉在1830~1900年发生了50次暴动,其中有12次推翻了原有的政权。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 . 启蒙思想的传播 B . 不同种族的矛盾 C . 美国的门罗主义 D . 考迪罗独裁统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地处中原地区的周、卫、齐、鲁、晋(韩、赵、魏)等政权皆被视为“中国”,秦、楚、吴、越等政权则被看成是夷狄。到秦朝“以兵灭六王,并中国”以后,按照五德终始学说,以其代周“火”德自为“水”德,以“中国”正统自居,就连周朝时秦、楚、吴、越等政权所辖地区也被视为“中国”了。汉武帝时,承认秦朝代替周朝的中国正统地位,以西汉代秦“水”德为“土”德。汉人在称汉朝为“中国”的同时,又构建起了中国各个民族皆为“炎黄子孙”的血统体系。

    ——摘编自赵永春《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的背离与重合》

    材料二:毛泽东曾指出:“爱国主义的内容,看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来决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摘编自王永浩《深刻认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现代中国国家观念更新的时代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道光帝说:“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1864年,清政府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诉上奏说:“该外国律例一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日允之为条约,今日行之为章程。”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指出,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对其“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的种种非分要求,“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清朝驻外公使曾纪泽曾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并“争辩良久”。他认为:“诚能深通商务之利弊,酌量公法之平颇,则条约不善,正赖此修约之文,得以挽回于异日,夫固非彼族所得专其利也。”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

    新中国成立后,不承认旧中国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废除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清理外国在华资本及其他财产;采取适当方针处理外国在华宣传机关、文教事业和宗教事业。同时,按照《共同纲领)的“先谈判后建交”原则,即在对方明确表示承认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承诺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前提下,同愿与新中国建交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实际的建交磋商。

    ——摘编自沙健孙(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处理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的政策和策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统治者外交理念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理念的发展,并简析其重大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想和主张的广泛传播,使得大部分先进知识妇女开始觉醒。一些女留学生在国外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开始创办妇女报刊,自己起来为妇女解放呼喊。当时在上海、北京先后出版的《女学报》《女界月报》《北京报》《上海天足会报》《中国妇人小杂志》《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神州女报》中国新女界》等妇女报刊,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学说为思想武器,鼓动妇女参加革命,争取政治上的民主权利;要求经济自立,争取工作权利;主张家庭革命,革去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获得婚姻自由等。这些观点和主张,反映了中国妇女要求冲破封建禁铜、争取自身解放的强烈愿望,汇集成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

    ——摘编自徐静《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材料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妇女的“黄金时期”。黑死病造成人口大量减少,劳动力缺乏,致使很多妇女流入城市。她们的经济活动范围因此突破了农业的局限,就业范围也变得广泛起来。每个城市都能看到妇女从事洗衣工、守门人和澡堂服务员的工作,她们还涉足理发、缎带纺织、书籍装订、房屋出租、旅馆和酒店的开设、食品的经营出售等几十个行业。在市镇的各行业中,妇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妇女协助丈夫工作,当丈夫去世后,妇女们便接替他们的工作,经营商业和手工业,并成为行会会员。妇女无论已婚与否皆可参加行会,有些行会则完全由妇女组成。女匠师、刺绣女工及其他行业的妇女都可以收受学徒。1319年,在伦敦的纳税人记录中,女性纳税人占4%,有些是出租房产的富裕寡妇,也有独立经营的已婚和未婚女性。

    ——摘编自徐海燕《中世纪英国妇女的“黄金时期”问题辨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后期英国妇女“黄金时期”出现的背景。材料二中的妇女活动能否充分说明中世纪后期是英国妇女的“黄金时期"?请说明理由。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是以共和政体立国的。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很多美国人欢欣鼓舞,他们疾呼政府提供支持,希望法国能够在欧洲确立维护民众自由的共和制度,但政府的中立令他们大失所望。尽管美国精英人士对拉丁美洲人在文化上抱有很大的偏见,但他们同样期望拉美新兴的独立国家采用共和制。1818年前后,欧洲大国曾邀请美国加入神圣同盟(维护维也纳体系的军事集团)。美国国务院对美国驻法国、英国和俄国公使作出指示,表示“在西班牙和南美洲的争执中,美国将不会参与任何调停或干预的计划”。美国是个民主共和国家,以自由主义的原则作为立国之本,从理论上看,与君主专制政体水火不容。在美国政府决策者看来,这大概是美国外交的一个底线,如果突破了这个底线,美国作为一种代表“自由”象征的存在便失去了意义。时任总统的亚当斯在1820年7月5日下达给美国驻俄国公使的指示中,重复了华盛顿告别演说中为美国外交确定的“伟大准则”:“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是非欧洲的。坚定而谨慎地独立于欧洲体系的所有约定之外。”简费酒福间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对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策的转变与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世纪早期欧洲—美国—拉美三者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包括具体的史实;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