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2022-2023学年八...

更新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9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
  • 1. (2020八上·绍兴月考) 下列图示的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 过滤 B . 沉淀 C . 蒸馏 D . 吸附
  • 2.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 纯净的空气 B . 农夫山泉 C . 纯牛奶 D . 硫酸铜晶体
  • 3. (2020八上·拱墅期末) 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地的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B . 丙地的年降水量高于甲地 C . 丙地的气流湿度往往高于甲地 D . 甲、乙、丙三地的植被没有差异
  • 4. (2021八上·拱墅期末) 如图所示为杭州12月22日的部分气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一天时间里杭州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气候 B . 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 C . 这一天的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D . 这一天的风从西南方向往东北方向吹
  • 5. (2021八上·乐清期中) 在购买金鱼时,商家一般会将金鱼放在装有水的透明塑料袋中扎好,便于顾客携带。若将其直接放入盛水的玻璃缸中(不计塑料袋质量),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 . B . C . D .
  • 6. 创意新品“天气预报瓶”如图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好坏,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A管内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和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的 B . 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 C . 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外界大气是高气压 D . A管液面明显上升时,说明外界气温升高(其他条件不变)
  • 7. 如图是大气对流运动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甲地在近地面处。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甲地为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B . 甲地为高压区,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C . 甲地为低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D . 甲地为低压区,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 8. 为改善地铁地下车站的通风状况,小明设计了抽气管道,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为提高抽气效果,管道上方遮雨盖的形状应设计成下列图中的(   )
    A . B . C . D .
  • 9. 将苹果放在水中,静止后会漂浮在水面上。若将苹果露出水面的部分切掉,余下部分重新放入水中,则余下苹果将( )
    A . 下沉 B . 悬浮 C . 漂浮 D . 无法确定
  • 10. 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在海上进行科目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山东舰”的标准排水量是5万吨,指的是“山东舰”自身的重力 B . 航母能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总重力 C . 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  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D . 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11. (2020八上·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水面低于溢水口;将一块质量为m、体积为V的物块甲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用空的小烧杯接住;物块甲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块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mg B . 物块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ρgV C . 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等于mg D . 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小于ρgV
  • 12. (2020八上·拱墅期中) 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 .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纬度因素 C .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海陆因素 D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 13. (2015·丽水)

    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 . 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 . 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 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14. (2020八上·拱墅期中) 下图中,能较正确示意地球水体储量的是(  )

    A . B . C . D .
  • 15. 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哪些条件必须控制成相同(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

    A . ①②④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⑤
  • 16. 有关水电解过程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的 B . 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C . 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 该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 17. 下列实验中,不能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
    A . 牛奶盒的变化 B . 吸饮料 C . 注射器注射药液 D . 瓶中取袋
  • 18. (2020八上·拱墅期中)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 配置蔗糖溶液 B . 获取纯净水 C . 获取氯化钠晶体 D . 配置10%的食盐水
  • 19. (2020八上·拱墅期末) 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B . 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C . 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D . 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 20. 如图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是对流层,②是中间层 B . ①的厚度不均,通常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地区要厚 C . ①气温的变化说明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D . ②中空气垂直运动强烈,臭氧层也主要集中在此层
  • 21. (2020八上·拱墅期中)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图①为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图②为加热到50℃时的现象(不考虑水分蒸发),图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③中N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 B . 20℃时,图①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 50℃时,图②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 图②中两溶液从50℃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 22. (2020八上·越城月考) 将铁块B压在木块A上,A有部分露出水面(如图甲),将B取出吊在A下(不计细线的质量和体积),A仍有部分露出水面(如图乙)。则两种情况下,容器内水面高度 (      )

    A . 甲图中水面高 B . 乙图中水面高 C . 两图中水面一样高 D . 无法确定
  • 23. 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FFF ρρρ B . FFF ρρρ C . FFF ρρρ D . FFF ρρρ
  • 24. 小明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 ,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 金属球的体积是(h3-h1)S B . 烧杯中水的深度:h2<h3 C . 金属球的质量是ρ(h2-h1)S D . 丙图中,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 25. (2020八上·拱墅期中) 医院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药瓶底部D点处通过C管与大气连通,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在输液的过程中,随着药液减少,D点的压强将(  )

    A . 不变 B . 变小 C . 变大 D .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共25分)
  • 26. (2020八上·拱墅期中)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④;⑤
    2. (2) 图中 (填类型)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 (3) 水循环连续进行的最主要的动力是
    4. (4) 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__________。
      A . 地表径流 B . 蒸发和降水 C . 地下径流 D . 下渗和蒸腾
  • 27.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 (1) 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 ;
    2. (2) 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 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 (3) 由于纯水不导电,需要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 (或氢氧化钠) 增强导电性,而加入的硫酸(或氢氧化钠)不参与反应。实验小组配制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硫酸溶液100 克进行实 验,若有20克水被电解,则此时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8.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表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

    37.3

    37.8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 (1)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此时若将20克的氯化钠倒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配得的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计算结果精确到0.1%,下同)
    2. (2) 碳酸钠的溶解度在10-40℃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   液”) ,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 (3)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对上述提纯后析出的晶体和剩 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剩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D.析出的晶体硝酸钾没有一定的熔点

  • 29.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 (1) 如图,表示甲、乙两地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则甲地为 气压区。  (选填:“高” 、“低”)
    2. (2) 小明仔细观察家里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利用 起固定作用。
    3. (3) 用冰块冷藏食物,应把冰块放在食物的 (填“上方”或“下方”)
    4. (4) 读我国某日的天气图,该日甲、乙、丙三地最不可能降雨的地区是 。当天丁地主要吹(选填:“东” 、“南” 、“西” 、“北”)

  • 30. 如图为A、B和C三个物体静止在甲、乙和丙三杯液体中的情形。若A、B和C三个物体体积相同,甲、乙和丙三杯是同种液体,则受到浮力最大的物体是 (选填“A”“B”或“C”);若A、B和C三个物体体积和质量都相同,则甲、乙和丙三杯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三、实验与探究 (共34分)
  • 31. 实验一: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 (1) 操作④的名称是
    2. (2) 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A .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 .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 .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 .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3. (3) 实验二:实验室要把一些回收的氯化钠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若称量发现回收的氯化钠共9.6g,则需要水的质量是 g。

    4. (4) 下图是某同学配制过程中的部分操作,请用字母排出正确的顺序:

    5. (5) 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 (填序号)

      ①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

      ②量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③搅拌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过程中溶液洒出。

  • 32. 小明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取g=10N/kg)

    ①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和G2

    ③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

    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和G4

    ④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密度。

    1. (1) 上述实验中,他测得G1=0.94N,G2=0.40N。G4的读数如上图(b)所示,则G4=0.5N;

      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是    N ,小石块的体积是 m3

    2. (2) 石块的重力是N;
    3. (3) 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kg/m3
  • 33. 小乐借用小风车完成了2个实验,

    1. (1) 如图甲,打开冰箱门,把小风车放在图中(选填“A”或“B”)位置,可以借助风车的运动反映冷空气的流动方向。
    2. (2) 如图乙,把小风车穿在一根细铁丝上,置于两端开口的瓶中。在左端用风扇平行于瓶口吹风。可以观察到小风车一边转动,一边向(选填“左”或“右”) 移动,原因是
  • 34. 为了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置测出不同高度下的大气压,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大气压强p与对应海拔高度h的六个点,如图乙所示。

    1. (1) 测量前,小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
    2. (2) 分析图象时,小明发现1km高度处的测量数据可能有误,重新正确实验后,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5N,量程为2mL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实际大气压约为Pa.你认为小明实验数据出错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或“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 (3) 修正数据后,可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在2km高度内,高度每升高100m, 大气压降低 Pa.
    4. (4) 根据这一规律,小明认为可将图甲中的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个高度测量仪.那么弹簧测力计4.2N刻度线处应标刻的海拔高度为 km.
四、解答题(共16分)
  • 35. 如图所示甲是一个深度很浅的皮碗,乙是将皮碗压向水平的天花板,挤出皮碗下的全部空气,皮碗像吸盘一样“平贴”在天花板上,皮碗的吸附面积为50cm2 , 皮碗中心引出的细线可 以悬挂一个物体在空中。(不计细线和皮碗的重量,大气压取1.0×105Pa)

    1. (1) 要想吸盘不脱落,所挂物体的重力最多不得超过多少?
    2. (2) 实际上所挂物体的质量达到40千克时,皮碗刚好下落,求此时皮碗内 的气压时多少?
  • 36. 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欲配制20%的稀盐酸1000g,需要用

    1. (1) 这种盐酸各多少毫升?(结果精确到0.1mL)
    2. (2) 水各多少毫升?
  • 37. 如图所示,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总体积的1/5露出液面,不可伸长的悬绳处于 松弛状态。已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牛,木块边长为0.1米,容器底有一阀门K。求:

    1. (1) 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2. (2) 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3. (3) 打开阀门使水缓慢流出,当细绳断裂前一瞬间关闭阀门,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立方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