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木条折断 C . 木炭燃烧 D . 湿衣晾干
  • 2. (2022九上·柳城期中)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 B . C . 氧气 D . 氯化钠
  • 3.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 泥沙 B . 食盐 C . 花生油 D . 面粉
  • 4.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对保护空气非常重要。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氮气 C . 稀有气体 D . 可吸入颗粒物
  • 5. 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葡萄糖酸锌”、“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钙、锌、碘”应理解为(   )
    A . 原子 B . 元素 C . 分子 D . 单质
  • 6. 俗语道“酒香不怕巷子深”,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质量很小 C . 分子间有间隔 D . 分子可以再分
  • 7.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 . B . C . D .
  • 8.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 取用液体 B . 滴加液体 C . 读取液体体积 D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9.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Ne:表示氖气 B . N2:表示2个氮原子 C . 2H:表示2个氢分子 D . Fe2+:表示2个铁离子
  • 10. (2013·崇左) 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 . 氮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氧气 D . 稀有气体
  • 11. (2020·泰州) 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22 B . 48 C . 70 D . 26
  •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13.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 .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C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食品防腐剂 D .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14. 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食盐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其它物质 B .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 .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D .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洗涤剂洗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B . 河水经过滤就能得到纯净水 C .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 .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16.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3:1 B . 乙物质的化学式为N2 C . 该反应中含有三种化合物 D . 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 17. 甲醛(CH2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害。不合格的家居用品或装修材料中常含有甲醛,损害人体健康,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g C . 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甲醛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18.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B . 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19.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①水通电分解 B . ②用相等质量、相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条件下制氧气 C . ③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 D . ④一定质量的白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含空气)中燃烧
  • 20.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氧气含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B.探究蜡烛燃烧产物是否含有水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2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汽油  ②氯化钠  ③活性炭  ④肥皂水  ⑤明矾

    1. (1) 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2. (2) 可溶解油污的是
    3. (3) 可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
    4. (4) 净化水时可作絮凝剂的是
    5. (5) 家庭厨房常用的调味品是
  • 22.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水。请回答:
    1. (1) 生活中为了降低硬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
    2. (2)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写粒子符号)。
    3. (3) 某同学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序号),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误差分析: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3. 如图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据此回答:

    1. (1) 电源的A端是(填“正极”或“负极”)。
    2. (2) 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 (3) 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填“分子”或“原子”)。
    4. (4) 该实验的结论是:水由组成。
  • 24.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 (1) 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 (2) 写出12号元素的离子符号
    3.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写出该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5.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完美展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实现了碳的“零排放”,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从环保角度看,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的优点是
    2. (2) 疫情防控,消毒至关重要,用于冬奥会消毒的ClO2能瞬间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同时对人体安全、无毒。ClO2读作,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 (3)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二氧化碳属于____(填序号)。
      A . 混合物 B . 化合物 C . 氧化物 D . 单质
三、综合题
  • 26. 已知A~H是初中常见的8种物质。其中A、C是无色液体,B、H是无色气体,D是红色的金属单质,E在纯净的B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G。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H
    2. (2) 反应②的实验现象是
    3. (3)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反应。
  • 27.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转化等形式,抵消生产生活中产生的CO2 , 从而达到CO2相对“零排放”。转化法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下图是转化CO2的部分流程:

    1. (1) “碳中和”的“碳”是指
    2. (2) 大气中CO2含量增多会加剧效应。
    3. (3) 写出图中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
    4. (4)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践行“碳中和”理念,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____。
      A .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 .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C . 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D . 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
  • 28.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标号①仪器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能选择装置C收集氧气是因为,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3. (3) 已知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制取氨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若用装置F收集氨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 29. “神舟上九天揽月,蛟龙下五洋捉鳖”,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实力。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向同学们演示了“泡腾片太空溶解实验”—“太空水球”内产生大量气泡等奇妙现象,凸显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魅力。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泡腾片太空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维生素C(C6H8O6)、碳酸氢钠(NaHCO3)和柠檬酸(C6H8O7)。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2CO3)和水。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 (1) 【作出猜想】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认为:该气体可能是CO2、O2、N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该气体不可能含有,从安全角度考虑,该气体中不可能含有H2和CO。

      猜想一:该气体是CO2猜想二:该气体是;    猜想三:该气体是CO2和O2

    2. (2) 【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该气体中肯定含有CO2

      实验二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判断猜想正确。

    3. (3) 【反思与交流】实验二中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写出该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计算题
  • 30. 已知金属锌和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硫酸锌(ZnSO4)和氢气。6.5g锌和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1. (1) H2SO4中H、S、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 (2)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g;
    3. (3) 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