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3-01-07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九上·定西月考)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铜丝做导线 B .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 焦炭用于炼铁 D . 石墨制铅笔芯
  • 2.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开始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3.0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 . 大于16.0mL B . 等于16.0mL C . 小于16.0mL D . 无法确定
  • 3. 2022年2月8日,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1003架机成功试车,超级金属铼可制造航空发电机核心部件。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铼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5 B . 图中x=2 C . 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 D . 铼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有的原子的原子核都有质子和中子 B . 符号“ ”可以代表一个氧原子,也可以代表氧元素 C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 5.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它采用了当前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一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通过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制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B . 二氧化碳固体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 . 制冰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 6. 小华在做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实验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了二氧化锰,结果发现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同样被加快了。以下推论中错误的是(   )
    A . 完全反应后所得到的氧气比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多 B . 高锰酸钾也可作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催化剂 C . 反应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最多可达五种 D . 完全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物质有三种
  • 7.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 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B . 原子模型结构 C . 反应分类 D . 空气组成模型
  • 8.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变化I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 . 变化I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 . 变化I、Ⅱ、Ⅲ都是化学变化    D . 反应中A为混合物,B为纯净物
  • 9.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容 积为 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 30mL 处,容器内红磷足量,实验前夹紧弹簧夹), 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 ( )

    A . 15mL 处 B . 20mL 处 C . 10mL 处 D . 5mL 处
  • 10.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氧气与二氧化碳

    ①通入澄清石灰水②将燃着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

    木炭粉和铁粉

    ①用磁铁吸引②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C

    蒸馏水与5%过氧化氢溶液

    ①看颜色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D

    白醋与白酒

    ①闻气味②看颜色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够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
    A . 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 B . 等浓度、等质量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 C .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 . 人呼吸过程中吸入气体中氧气分子的数目
二、多选题
  •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 .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C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D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三、科普阅读题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潜水用的钢瓶中装的是什么气体吗?其实,这种气体既不是氧气,也不是普通的空气,而是一种特殊的空气一一人造空气。人造空气是将普通空气中的氮气除去后,把氧气和氦气按照1:4的比例混合起来制成。这种人造空气中的氦气,极难溶于水,可以防止潜水员从深海处上升体内恢复常压时产生氮气泡造成的“气塞症”。人造空气的密度只有普通空气的1/3,呼吸起来也比普通空气轻松得多,可以减轻人呼吸的困难,因此还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1. (1)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取大量氧气和氮气是根据二者的不同。请例举氮气的一种用途
    2. (2) 人造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 (3) 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 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B . 在“人造空气”中带火星的小木条会复燃 C . 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可以用来制造电光源 D . 氮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氮气比氦气更难溶于水
    4. (4) 硫在人造空气中燃烧和在普通空气中燃烧现象相同,其现象是
四、实验题
  • 14.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装置A中任意一种仪器名称:
    2. (2)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3. (3)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标号)。
    4. (4) 若用图2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五、综合题
  • 15.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 (1) 图1是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填“a”或“b”)。
    2. (2) 图2是水的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3. (3) ①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②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在生活中用区别硬水和软水,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的方法。

    4. (4) 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3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在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发生变化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分子质量 B . 分子种类 C . 分子间隔
  • 16. 计算:
    1. (1) 已知铝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56,则1kg的铝和铁中,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填元素符号);
    2. (2) 元素X的阳离子Xm+的核外电子数为a,元素X的质子数比元素Y的质子数少b,阴离子Yn-的核外电子数是
    3. (3) n个某原子的质量为m克,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p,则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7.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1. (1) 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2. (2)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KClO3

      580

      KClO3、MnO2(质量比1:1)

      350

      KClO3、CuO(质量比:1)

      370

      KClO3、Fe2O3(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3. (3) 【反思】

      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不变;

    4. (4) 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注意:若答下面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5. (5) 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探究一种因素即可)

      【提出假设】

    6. (6) 【设计方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