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11-23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50分)
  • 1.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此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生产生活方式属于北京人的是(    )
    A . 会使用火 B . 住干栏式房屋 C . 制作彩陶 D . 会人工取火
  • 2. 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很多穿孔动物牙齿饰物,穿孔不甚整齐。有的因经常穿系挂戴,孔变得光滑。据此可知,山顶洞人(    )
    A . 学会保存火种 B . 使用打制石器 C . 懂得饲养动物 D . 懂得爱美装扮
  • 3. “旧石器时代”是指(    )
    A . 使用破旧的石器时代 B . 使用古老的工具时代 C .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D .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 4. 假如你穿越时空,到了约6000年前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在午饭时,当你低头看向你面前盛饭的彩陶陶器时,你大概率会看到哪种农作物做的饭?(    )
    A . 水稻 B . C . D . 玉米
  • 5. 假如时光穿梭,你回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中国。你和你的族人们在狩猎的过程中捉到了一只野猪,你处理野猪可能使用的工具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磨制石器 C . 铁刀 D . 青铜刀
  • 6. 人类能够定居下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 会建造房屋 C . 聚落出现 D . 用磨制石器
  • 7.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黄河时曾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下列可以作为“黄河文化”的代表的是(    )
    A . 元谋人 B . 河姆渡 C . 炎帝、黄帝 D . 越王勾践
  • 8. 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相传炎帝创造了许多发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下列属于炎帝发明的有(    )

    ①琴瑟    ②煮盐    ③种植五谷    ④缫丝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9.   2021年7月21日,一场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郑州,让国人再次审视黄河治理和保护问题,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被派去治理水患,历时13年,风风雨雨,昼夜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战胜洪水的是(    )
    A . B . C . D . 黄帝
  • 10. (2021七上·海口月考)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1. 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禹治水的精神是(    )
    A . 公而忘私 B . 勇于创新 C . 严于律己 D . 宽以待人
  • 12. 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商纣王的极度暴虐腐朽。如果再给他找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两个人会是(    )
    A . 夏桀、周厉王 B . 商汤、周厉王 C . 夏桀、周文王 D . 周武王、周幽王
  • 13. 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统治者治国经验不足 B . 最后一个国王的暴行 C . 诸侯内乱导致战争不断 D . 遭到少数民族入侵
  • 14. 有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青铜金文的历史价值在于(    )
    A . 便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功能的变化 B . 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C . 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D . 突显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
  • 15. 甲骨文采用了多种造字方法,如图中文字使用的造字方法是(    )

    A . 指事 B . 会意 C . 象形 D . 形声
  • 16.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以养活五口人。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    )
    A . 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 B . 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C .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D . 商业活动的活跃
  • 17. 如图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生产工具的变化。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打制石器

    骨耜

    磨制石斧

    ④铁犁铧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③②④ D . ②①④③
  • 18.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大事。从这些成语中也可以看到该时代的特点是(    )
    A . 奴隶制开始形成 B . 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C . 生产力快速发展 D .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 19. 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利益受触动的人是(    )
    A . 勤于耕作的人 B . 战场立功的人 C . 善于纺织的人 D . 坚持传统的贵族
  • 20.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我国古代著名工程位于( )
    A . 杭州 B . 昆明 C . 成都 D . 重庆
  • 2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是(    )
    A . 英雄 B . 侠客 C . 隐士 D . 君子
  • 22.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老子的学说集中在哪一书中(    )
    A . 《论语》 B . 《诗经》 C . 《离骚》 D . 《道德经》
  • 23.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学派是(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24. (2022·江西)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 . 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 .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 . 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 . 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 25. (2021七上·临清月考)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 . 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 .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二、材料题(共50分)
  • 26. 千年华夏文明绵延不绝,足见我中华文明之伟大光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华夏文明之曙光。

    【华夏始祖】

     材料一 

    【禅位让贤】

    材料二 传说舜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继承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传说中的黄帝有哪些贡献,炎帝又有哪些贡献。请各列举三项。
    2. (2) 关于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创造属实吗?可以通过什么来证明?
    3. (3) 材料二中提到的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都有谁?
    4. (4) 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为什么?
  • 27. 材料一: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温暖湿润的清晨,透过树梢,一缕阳光照在了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一个洞口,洞口旁边的一棵树上,吊挂着一只刚刚被捕杀的梅花鹿。这时,从洞内走出来几个大约十几岁的孩子,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磨光的石刀。看上去,他们与我们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他们来到山旁的一条小河边,有的走到一棵果树下摘野果,有的走到河边的庄稼地里割粟,有的则蹲下挖草根。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 (1) 材料一文中提到的几个“孩子”属于哪一远古人类?说出他们的生活方式。
    2. (2) 这些“孩子”能吃到熟的鹿肉吗?为什么?
    3. (3) 文中还有三处不符合史实,请你找出错误。
    4. (4) 材料二中的华夏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前身?
    5. (5) 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役?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籽等。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地区。

    材料三:(考古界)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会提到北京人的。周口店丰富的北京人遗存,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世界考古学界认为“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材料四:《古原始人类头部复原像》

    请回答:

    1. (1) 为了应对材料一中所描述的情况,远古人类过着怎样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谁?
    2. (2) 材料二中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存说明了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出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有哪些?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礼记•礼运》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火,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周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回答周朝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出现?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一说这一事件对秦国有什么影响?(写出一点即可)
  •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材料二: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春秋时期,楚庄王曾向周王朝炫耀武力,骄横地询问周期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这个“楚子问鼎”的典故,显示了楚庄王觊觎周室之意。

    材料三: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进行了长期的征战。

    1. (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该制度下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写出一点)
    2. (2) 除天子和诸侯外,材料二中的“贵族”在周代还包括哪两个等级?楚庄王“问鼎”反映了当时周王室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材料三中的“一些强大的诸侯”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请写出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一位。
  • 3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材料三: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1. (1) 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谁?请你阅读材料一说出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
    2. (2) 写出材料二中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国的国家名称。
    3. (3) 阅读材料三,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吗?
    5. (5)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