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三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2-11-19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塞(sài)       溃退(kuì)  翘首(qiáo)     广袤(mào) B . 颁发(bān)    泄气(xiè)  渗透(shèn)  默契(qiè) C . 仲裁(zhònɡ)      督战(dū)   凛冽(lǐn)  镌刻(juàn) D . 浩瀚(hào)    由衷(zhōnɡ) 桅杆(wěi)  咆哮(páo)
  • 2.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酷似   签定  摧枯拉朽  弹精竭虑 B . 凌空   阡灭  屏息剑声  如梦初醒 C . 紧绷   建树  白首起家  眼花缭乱 D . 巨额   娴熟  一丝不苟  风平浪静
  •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论如何,过的是年,系的是情。②春节是文化的仪式 , 也是情感的寄托。③不管在外打拼的人,还是在乡留守的人,纵然远隔千山万水 , 只要心与心离得很近 , 春节的真情就不会变。④让我们这个不一样的春节里,重温情感的力量,重拾节日的盛情,重现温馨的味道

    A . “仪式”是名词,“不管”是副词,“在”是介词。 B . “在外打拼”“温馨的味道”是偏正短语。 C . “千山万水”是并列短语,“离得很近”是动宾短语。 D . 正确的排序应是:③①④②。
  •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B . 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 . 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D . 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 . 《野望》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C . 《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唐代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 D . 崔颢写就的七言律诗《黄鹤楼》,李白曾为之搁笔,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 6. 名著阅读,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 .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 . 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 . 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 7. 对《使至塞上》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作者轻车简从到前线慰问作战将士,一个“单”字写出自己外放的孤寂。 B . 颔联即景设喻,以“征蓬”和“归雁”自比,写出自己孤独抑郁之情,贴切自然。 C . 颈联运用对偶,平中见奇,以新鲜的直觉,写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美景色。 D . 尾联写作者在萧关遇见候骑,到燕然慰问都护,流露出他完成任务的愉悦之情。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 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不顾高龄,星夜驰往武汉,坐镇一线指挥,与毒魔展开斗争。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在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妻子感染上新冠病毒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在抗疫第一线,每天拖着病躯工作十几个小时。像他们这样投身疫情的医务工作者成千上万。

    材料二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90后女护士单霞为了抗击疫情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节约穿脱防护服的时间,毅然剪掉了自己留了多年的长发,“光头以明志”。像她这样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护士有几万人,剪掉长发的女护士不计其数。

    1. (1) 从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 (2) 如果你有机会采访材料二中的单霞,你准备对他说什么?
  • 9. 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5字以内)。

    吉隆坡7月31日消息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刚刚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北京时间17:55左右,巴赫接过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宿拉·西德克手中的信封。打开信封后,清晰念出了“北京”,并向公众展示了信笺的内容。

    据随后公布的投票结果,现场共有84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做出了选择,1人弃权,北京以 44:40的微弱优势胜出。

  • 10. 古诗文默写。
    1. (1) 馨香盈怀袖,
    2. (2) ,壮心不已。
    3. (3) ,松柏有本性。
    4. (4) 山随平野尽,
    5. (5) ,芳草萋萋鹦鹉洲。
    6. (6) ,烟波江上使人愁。
    7. (7) 柴门何萧条,
    8. (8)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通过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以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表达诗人淡淡伤感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40分)
  • 11.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 (1)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略无处:

      沿阻绝:

      有峰东而下:

      西向觅小径入峡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3. (3)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4. (4) 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 1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寸都不能少

    ①爹拄着镐头,背靠着地头上的一棵杨树,磕了磕鞋里的土,然后眯着眼睛,看着面前一排排笔直的垄沟,延伸到炊烟的最深处。

    ②他的眉头忽然皱了一下,用手在眼前上下比量一番,又在地头来回走了几遍,越走眉头皱得越紧。

    ③我纳闷儿地看着爹,低声问娘:“我爹怎么了?”

    ④“谁知道抽的哪门子风。”娘说。

    ⑤“这都快中午了,我饿了,喊我爹回家吧。”我咽了口唾沫,看了看爹的背影,对娘说。

    ⑥爹性子急躁,还保留着在部队的作风,做什么事都极认真、讲原则,差一点儿也不行,他不发话,我可不敢擅自“离队”。

    ⑦娘看了看头顶的太阳,又看了看我,回头喊了一嗓子,爹没应,又喊了声,爹还是没理,自顾自地在地头上走来走去。娘生气了,拉着我的手就往家走。我回头,发现爹正猫着腰,似乎在一条垄沟里寻找着什么东西。

    ⑧我和娘回到家,吃了午饭,便又去了地里。还没等到地方,就发现我家的地里站着一群人,有很大的吵架声从人群里传出来。

    ⑨吵架的,竟然是爹和老瓦叔!爹和老瓦叔怎么能吵吵起来?他们俩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⑩听说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你就放心去部队吧,家里有我呢。即使后来他们都成家了,我家的农活儿老瓦叔还是像以前那样,没少帮忙干。爹也很感激,每次回来都会和老瓦叔喝两盅,唠上好一阵子。

    ⑪我和娘钻进人群,看到爹拎着镐头,额头上青筋暴起,指着离他不远的老瓦叔,高一声低一声地吼着。

    ⑫“弟妹你来评评理,你说说你家人,非得说我占了你家的地,这怎么可能?你家的地这些年都是怎么种的?还不是每年开春我帮你们家种?他说地不对劲儿,这不是埋汰我吗?”【A】老瓦叔涨红着脸,横在娘的面前气哼哼地说。

    ⑬我心里也有些生爹的气,狠狠瞪了爹一眼。老瓦叔虽然爱占点儿小便宜,可平时没少帮我家忙。他家的日子比较紧巴,但也不会干占地这样的事啊!

    ⑭娘赶紧笑着说:“别听他胡说,你怎么能占我家的地呢?”爹几步跨到要离去的老瓦叔面前,两手一张吼道,“把地的事儿整明白再走!”

    ⑮“哎,我看你是没完没了啊,谁稀罕占你家地咋的?当初分地的时候是有文书的,你这块地有多少条垄沟,你数数,看少没少!”

    ⑯“垄沟是一条没少,界石也在那儿埋着,看哪儿都没毛病,但是垄台儿变窄了!当初分地的时候,界石正对着这棵小树。”父亲指着地头儿的杨树说,“当时我是不是还开玩笑说不用埋界石,用这棵树当界石得了。你说树要是死了咋办,还得以界石为准。这你都忘了?要不咱们拿上尺,按照文书重新量一下?”

    ⑰ “我……我……”爹的话让老瓦叔忽然结巴起来,【B】他看了看爹的眼睛,又看了看地头的那棵树,赤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⑱“行了,不就是半条垄的事吗?至于吗!”娘赶紧拽着爹的袖子,低声说道,“他家地少人多,算了。”

    ⑲“绝对不行!”爹转身离开,声音很大。

    ⑳打那以后,老瓦叔看到爹和娘的身影,都会讪讪地躲开,满脸的不自在。爹在县里工作,忙起来根本没空回家。家里有什么农活儿,娘自然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烦老瓦叔帮忙,只能自己干。我心里不由得对爹多了一丝怨气,就因为那半条垄,好好的两家人倒变了仇人一样。

    ㉑燥热的夏天,一个跟斗跳进了秋天的谷香里。爹弯着腰,身子前倾,飞快地挥舞着镰刀,随着有节奏的刷刷声响,他用脚一勾,镰一挟,谷子便成一抱……爹把收割下来的粮食装了满满两大袋子。他望着我说:“走,去你老瓦叔家一趟。”我虽然纳闷儿,但还是跟着爹去了老瓦叔家。

    ㉒“送给你啦。”爹将粮食从独轮车上卸下来说。【C】看着爹和满满的两袋粮食,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

    ㉓爹“扑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儿投进潭水里,脸上荡漾着欢乐的波纹,挠了挠头,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拉着我走开了。我蹦跳着跟在爹的身后,看着阳光被树叶剪碎,落在心里成了点点滴滴的疑惑。忍不住问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食,给他送去干什么啊?”爹说:“他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要不能占咱们家地吗?”

    ㉔ “既然你这么想,那他占就占了呗,还急赤白脸地要回来干吗?咱们挨着累收了粮食又给人送去,图啥呢?”

    ㉕“两码事。我当兵的第一天,班长就告诉我,有一句话,每个人一定要牢记在心。”爹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气,“这不仅成为渗进骨子里的习惯,也成了每名军人一生的誓言。”

    ㉖“啥话?”

    ㉗爹放下手里的独轮车,身体站得笔直,看着眼前广袤的土地,声音铿锵有力。“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少!”爹的话在蓝天下轰然作响。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 (2) 选文第⑩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中三次写到老瓦叔脸“红”,原因分别是什么?

      【A】老瓦叔涨红着脸 , 横在娘的面前气哼哼地说。

      【B】他看了看爹的眼睛,又看了看地头的那棵树,赤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C】看着爹和满满的两袋粮食,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

    4. (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爹“扑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儿投进潭水里,脸上荡漾着欢乐的波纹,挠了挠头,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拉着我走开了。

    5. (5) 选文结尾画线句子别具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 1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碎  暖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抛弃,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怄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1. (1) 请阅读选文~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

      ————温暖地融入————温暖地表白——温暖地召唤

    2. (2) 分析第2段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

    3. (3) 选文第3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

    4. (4) 结合选文第5段内容,请概括出老师让“我”敬服的优点,并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5. (5) 选文第6段画线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

    6. (6) 结合选文,分析题目“碎暖”的妙处。
三、写作题(30分)
  • 14. 作文

    青春是人生中最富有生机、充满梦幻的季节,青春是人生的花季,是最亮丽的风景。在青春的日子里,我们与激情梦想相伴,与挑战拼搏相伴,与快乐幸福相伴,也与烦恼忧愁相伴……

    请以“我的青春,与        为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补全题目,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