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

更新时间:2022-11-19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38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退(guì)     要(sài)     大(nuò)       不(xùn) B . 发(bān)     遗(zhǔ)     飞(sù)        空(líng) C . 首(qiáo)    轻(yíng)    然(qiǎo)      杆(wéi) D . 责(jié)     刻(juān)    气(fèn)       战(duō)
  • 2. (2020八上·龙湖期末)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B .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 . 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D .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 3.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随着美国中期选举越来越近,来自共和党的现任总统特朗普与来自民主党的前总统奥巴马不断前往各州为党友拉票。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B .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没有问题。

    C . 运动会 100 米决赛中,我班张华同学在最后一秒反超对手,我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 虽然省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但是扬州人的运动激情仍在燃烧。

    解说:这句话中“帷幕”“激情”“燃烧”的词性相同。

  • 4. (2017八上·翁牛特旗期中)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       ;梦游江南,        ;游走大漠,       ;探访名山,       ;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A . ③①④② B . ②④③①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①④③
  • 5.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与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写了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也出自《朝花夕拾》。 B . 新闻作品包括消息、特写、通讯。消息有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的特点。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比如《“飞天”凌空》就属于新闻特写。 C .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如果有相关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D . 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七律”。《渡荆门送别》是律诗,李白年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本诗写于他乘舟东下,出楚入蜀的途中。
  • 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填写横线上)。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 qiào,代之以 róu和的目光与和ǎi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 càn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 7. 默写。

    ①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③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④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⑧《三峡》中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

  • 8. 综合实践。
    1. (1) 宝应某学校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历史组老师在个人微信平台就中印边界问题、台海局势等发表看法,呼吁传承红色基因,珍爱和平环境,请你以“红色”“和平”为关键词进行微信留言。
    2. (2) 假如你是“校园电视台”一名小记者,让你采访一位宝应籍对越(南)反击战中的老山前线英雄张长海爷爷,请你结合历史组老师的微信观点,设计一段采访稿。
    3. (3) 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恰当的标题(20字以内)

      “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主题展览”开展20天来,已错峰迎来超过5万名观众。

      本次展览内容厚重、形式丰富,全面反映了93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光辉历程、建立的丰功伟绩。展出的1300多件文物中有513件(套)是首次与观众见面,18件我军现役主战装备实装和60余件武器装备模型集中展现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4. (4) 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将于2020年8月1日上午9点对国产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进行录像转播。届时,宝应某学校将组织初二年级各班学生在家收看。请你以该校德育处的名义,就此拟写一则简明扼要的通知发至班主任微信工作群。
二、阅读理解(49分)
  • 9. 诗歌阅读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 , 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①泉州军:唐末泉州割据扰民的军阀部队。②寒食:指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从这天起一连三天不动烟火,只吃冷食。

    1. (1) 这首诗的第二、四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全诗简析。
    2. (2)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②然如浮屠氏③。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④,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⑤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⑥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⑦。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选自李孝光《雁山观石梁记》)

    【注】①妍燠(yù),暖和。②髡(kūn),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③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④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⑤瓴,瓦沟。⑥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⑦沾醉,大醉。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落日正射东南山

      猛浪若

      凄异

    2. (2)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

    3. (3) 翻译句子。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③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4. (4) 从文中可以读出作者哪些情感?
  • 11. 实用文本阅读

    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

    胡定坤

    ①随着疫情持续发展,市场上N95(KN95)、医用外科等防病毒口罩依旧紧俏,不少家庭中的口罩库存即将见底。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些重复利用的“妙方”。但是贴着“一次性”标签的防病毒口罩真的能够走上“无限循环”之路吗?

    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56℃ 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是否可通过“清蒸、水煮”的方式实现口罩再利用呢?

    ③不能。无论是N95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它们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而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

    根据设计要求,口罩要在实现较好阻隔效果的同时保证令人舒适的通气性,其对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帕斯卡(Pa),日常防护型口罩吸气阻力小于135帕斯卡(Pa)。

    ⑤因此,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使其携带微量的电荷,从而在比较蓬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微粒。

    ⑥毫无疑问,无论是“清蒸”还是“水煮”,水的进入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同时,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平均只有两个微米左右,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

    ⑦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75%的乙醇能有效灭活病毒,能否将用过的口罩喷上酒精消毒,再晾干重复使用呢?

    ⑧不能。一方面,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酒精、水、血液、唾液等都很难渗入,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交叉感染。

    ⑨因此,表面涂抹、喷上酒精很难起到对医用口罩内部的消毒作用。另一方面,酒精也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和水有很大不同,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血液、唾液)的吸收会增强,这会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

    ⑩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是否可以使用紫外灯、紫外消毒柜等对口罩消毒,实现再利用呢?

    ⑪不能。聚丙烯熔喷材料是一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即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

    ⑫课题组曾经做过实验,如果对N95级别的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消毒,它的过滤效率将由95%快速降低到60%以下,和普通的纱布口罩、棉布口罩差不多。

    ⑬那么究竟有没有方法实现口罩的消毒再利用呢?

    ⑭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口罩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普通家庭无法实现。况且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逐渐造成过滤层的电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进行消毒、晾干也无法恢复,再使用起不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在当前的疫情条件下,不应提倡对一次性防病毒口罩的消毒再利用。

    ⑮虽然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但从设计者的角度看,除非是去医院、大型超市或接触疑似病人等高危场所,普通人并不需要用一次防护口罩就扔掉,完全可以使用两三次,从而减少口罩资源的消耗。

    (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02月03日,有删改)

    1. (1) 请概括出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的原因。
    2. (2) 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文章第⑮自然段中加点字“除非”能否去掉?为什么?
    4. (4) “疫情”期间,一次性口罩的大量使用除了消耗大量资源外,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环境污染,阅读链接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避免废弃口罩的二次污染。

      【链接材料】4月14日上午,某街道社区在辖区举办“废弃口罩兑换环保绿植”宣传活动。工作人员组织志愿者在小区道路巡视检查,发现废弃口罩捡拾起来,集中统一处理。社工在垃圾分类服务点引导居民排队登记,将收集的废弃口罩兑换绿植。社区工作人员根据口罩数量,为居民兑换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开展分类回收宣传,助力蓝天保卫战。

  • 12. 文学文本阅读

    墙上钉了红标牌

    刘枫

    ①大年初五的晌午,他正在家中楼上指导孙子写毛笔字,听到外面有人声,回头瞥见三个人戴着口罩走进小院。

    ②他下楼到门外,看见厨房墙壁上钉了一块红标牌,三行白色的黑体字。第一行:“湖北、武汉返乡人员连心卡”;第二行:“为了你我的健康我们共同努力!”底下一行字稍小,写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③“贴个红标牌,这是贴上标签啦!”红标牌的红色仿佛长了翅膀,飞到了他的脸上。

    ④因为90岁的老父亲生活在老家,年前,他从岭南回到枫树湾。过了三天,儿子一家也从武汉返回。没想到的是,原本一家团圆的喜庆,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儿子他们回来的第二天,武汉因为疫情封城了,家乡这边也开始了疫情防控。村卫生所的医生送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通知,配发了体温计,要求一家人不要出门。

    ⑤不出门就不出门吧。好在他提前回来,采买了一批年货。再说,家里房子也够大,楼上楼下两层,门口还有个小院子,屋边菜地里,姐姐帮忙种有蔬菜。在这独有的一方小天地,一家人生活,也没什么不合适的。对于这次疫情,他从心底里也是害怕的。毕竟儿子一家生活在武汉,谁知道会不会染上病毒?在居家的日子里,他每天督促家人量体温,注意保暖,不要受寒感冒。年三十晚上,在微信的家族群和亲属群里,他都发了留言,说明因为儿子一家从武汉回来,他家这次过年不出门拜年,也希望大家都不要走动,特别是不要到他家来。

    ⑥隔离疫情这件事,他一家都是配合支持的。从开始居家隔离,到年初五,已过了一周,还好一家人体温都正常。

    ⑦“我们这么配合,这么自觉,用不着贴标牌!”心里怀着不愉快的情绪,他一声没吱回到堂屋。

    ⑧见他耷拉着脸,儿子笑着说:“我们这里的标牌还是很有人情味的。您看这个。”

    ⑨接过儿子手机,微信中是一条标语“本户有武汉返乡人员,请勿相互往来!”标语白底黑字,仿佛一根根木棒,刺向他的眼睛。

    ⑩儿子又翻出一些图片给他看,“有些地方对湖北、武汉回乡人员,还有把大门封住的呢。大家都是对病毒有恐惧心理。我们自己注意做好就是了,坚决不出门,为别人,也为自己。”

    ⑪他点点头,心中的不快减轻了不少,毕竟,       ▲              ▲      

    ⑫傍晚,他听到外面有人叫门。儿子出门,他也跟到门口。屋外院子场地上,站着一个年轻人,个头不高,身材敦实,戴着口罩。指着那红标牌说:“我就是那上面写的联系人,姓张,负责联系枫树湾几户武汉返乡人员,有什么需要,比方买生活必需品之类,你们可以打这上面的电话,我负责办好。”

    ⑬听到这话,他心里颇生了些宽慰。尽管他一家对居家隔离没抵触情绪,但总怕一不心没管住脚,在想出门时,这红标牌,就是一道警示。同时,对村里一些喜欢挨门挨户闲唠的人,也是个提醒,你别来,我无恙。

    ⑭一转眼,他再看到那红标牌,觉得不那么刺眼了。

    ⑮过了两天,他收到快递的电话。枫树湾是乡下,之前有快递,都是接电话后,到镇政府所在的集镇,自己去快递门店取。但这次,他一家人不能出门,没法去取快递了。

    ⑯想起那天镇里联系干部说,有什么需要,可以打电话。他按照红标牌上的联系电话打过去,说了情况。张干部一口答应:“没问题,你让你儿子把快递的代码微信发给我,他有我微信”。

    ⑰又是傍晚,门外有人叫。他想到是快递来了。出门一看,张干部戴着口罩,手拿喷壶,一边对着快递的包装盒喷洒,一边说:“我在外面到处走动,这个要喷洒酒精消毒,你们过一会再拿回家。”

    ⑱张干部走了一会,他才拿回快递,再看到那红标牌,一丝笑意泛上眼角,“连心卡啊,不错。”

    ⑲一转眼,他家居家隔离就过了十四天。原本想着可以松动了,谁知,附近村庄有武汉返回人员出现了确诊病例,镇里、村里防控疫情抓得更紧了。居家隔离的人员,除了自己每天两次测量上报体温,还有医务人员到贴有红标牌的人家,为全家人测量体温。村里也派专人每天到红标牌人家屋外进行喷洒消杀。

    ⑳形势不管怎样严,日子还是平常过。一家四代九口人,每天吃喝消耗很快。米袋已到底了,肉类也几天没见着了。

    ㉑他又拨动了张干部的电话。电话那头,张干部一口干脆,“没问题,要买什么,你们写个清单,拍照发给我。”

    ㉒第二天中午,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出到门口一看,张干部和村里一个值班人员,两手拎着购物袋走过来。大米、猪肉、水果还有纸巾,孩子们吃的零食,杂七杂八一大堆。张干部他们扎好购物袋袋口,又拿着酒精壶喷洒消毒。

    ㉓他在门口双手一抱拳:“多谢啊多谢,太麻烦你了!快快,我来付钱给你!”

    ㉔“你们这么长时间居家隔离不出门,也很不容易。我们做点服务,没什么!”张干部边走边回头,“过会我把购物账单发给你们,微信转账给我就行了。”

    ㉕搬运完物品,他在门口长吁一口气,一回头又瞥见了那红标牌。这时,他觉得那一抹红色,透着温暖,在小院里蔓延开来。

    1. (1) 根据提示,概括出文中“他”对墙上订了红标牌情感变化和评价变化的过程。

      经历

      心理变化

      评价变化

      墙上订了红标牌

      不愉快

      失望的红标牌

      儿子劝说

      不愉快减轻不少

      张干部拜访

      提醒的红标牌

      张干部帮取快递

      心生满意

      张干部帮购物品

      温暖的红标牌

    2. (2) 从叙述方法的角度分析文中④-⑥小节的作用。
    3. (3) 如果让你给第⑪小节横线处加上“他”评价红标牌的话,你会怎么写?
    4. (4) 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国逐步实现复工复学等社会活动,国外疫情形势却越来越严峻,有些国家甚至出现抗议居家隔离的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中国居家隔离成功的启示。
三、作文(60+3分)
  • 13. 请以“那个客人又来我家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套作;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