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丰顺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2-11-17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题(共30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关关雎鸠,,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 (5) 请写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ní nán
    2. (2)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chén zuì了凝望它的大地。
    3. (3)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终不愿意。
    4. (4)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于连续上课,老师的嗓子都有些嘶哑了。 B . 如果文不对题,纵使文章写得再好,也是枉然 C . 这对兄弟,经过数十年的离散,今天终于得以破镜重圆 , 不禁悲喜交集,抱头痛哭。 D .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还惹得一向严肃的大人们忍俊不禁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克隆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巨大进步,但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去避免伦理问题。(“避免”改为“应对”) B . 通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活动的开展,使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高度。(去掉“通过”或“使”) C .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让疫情下蜗居在家的人们不仅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提升了精神境界,而且感受到诗词之趣、诗词之美。(“感受到诗词之趣、诗词之美”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提升了精神境界”互换位置) D . 各校在线上开设有关新型冠状病毒防疫课程,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防护。(把“可以增强”改为“增强了”)
  • 5. 在参加“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请你阅读这些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10年的创作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材料一、材料二的探究结果,不超过10个字。
    2. (2) 请以“奋斗”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写你的认识或感受。
二、阅读题(共4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太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湖中人鸟声俱

      ③绝:

      长堤一痕

      惟:

      ④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2.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相与步中庭           天将降大任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 . 余强饮三大白别       成礼去(《周亚夫军细柳》) D . 姓氏,是金陵人     饿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4) 甲乙两文划线句都是写景,甲文运用写法,描写了月光的特点;乙文运用写法,描写了西湖雪景。
  • 7. 阅读

    健康也有价(原创)

    万维纲

    ①工作重要还是健康重要?这个问题不是心灵鸡汤问题,而是经济学问题。据统计,我国大城市白领中因为经常加班而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其亚健康的比例高达76%。每个人都知道加班可能损害健康,然而大多数人在工作和健康之间仍然选择工作优先。某些心灵鸡汤派人士对此显然持鄙视态度:难道你们不知道没有健康一切都是零吗?这些人难道集体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都要钱不要命了吗?

    ②加果每加班一小时都一定能使寿命减少五分钟,世界上恐怕不会有这么多人加班。但工作时间与健康并不是一个确定关系,而是一个概率关系。此如一项历时l1年,跟踪考察了7000个美国人的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工作11个小时的人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比8个小时就下班的人高67%。这个结果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可怕,因为一般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本来也不高。有很多人一生劳累奔波,最后仍然长命百岁。而统计表明那些工作很轻松,生活无压力的人反而不如努力工作的人长寿。但不论如何,超时工作的确会带来更高的健康风险。

    ③即便加此,那些为了工作宁可冒风险的人也可能是相当理性的。所谓“健康无价”其实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一次出行都冒着出交通事故的风险,但我们还是决定冒这个险。所以对待健康和工作的正确态度,不是一味地强调某一端,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计算。

    ④某些事业会使人完全忽略任何形式的计算,人们为了完成这项事业,可以什么都不顾。邓稼先不是不知道核辐射,也不是不知道他的健康对国家的重要性,但他仍然亲自去查看核弹碎片。橄榄球是一项高风险、高利润的运动,美国橄榄球运幼员蒂尔曼拥有360万美元的合同,但他在纽约遭遇“9·11”恐怖袭击后,选择了一个更高风险却利润更低的职业——参军,结果死在阿富汗。

    ⑤经济学大概解释不了邓稼先和蒂尔曼的行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钱来衡量,但不管算什么,大多数人的大多数工作是做了计算的。有人参加美军去伊拉克服役只不过是为了一家人的医疗保险。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前往清理福岛核电站的全部志愿者年龄都超过了60岁。人们把这些志愿者视为英雄,他们的确是英雄,但他们是有理性的英雄。据一个志愿者跟记者说,他们的决定不是出于勇敢,而是出于逻辑:“我今年72岁,还有13~15年的寿命。而就算被辐射了,也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形成癌症。所以,我们这些年长的人得癌症的可能性更小。”

    ⑥因此,一个选择了高风险、高回报的人,在健康出问题以后应该愿赌服输——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很可能还是这样选。真正后悔的,是因为酒后事故重伤残疾的足球速动员曲乐恒和当时开车的张玉宁这样的人,酒后驾车的回报远远抵不上其风险。作为球星、明星应该专门玩大的,却在这种小事上冒险。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说的是不冒不该冒的险。正确的态度不是不冒脸,而是看值不值得。曹操说袁绍“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大约就是说他不会正确计算自己健康的价值。

    (文章选自《特别关注》2020年第5期)

    1. (1) 以下是小明读完文章后所写的思维导图,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 健康也有价——论点:对待健康和工作的正确态度,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判断。 B . 健康也有价——论据:第四自然段选了蒂尔曼放弃了年薪好的工作而去参军,最终死在阿富汗的事实论据,证明他的计算选择是错误的。 C . 健康也有价——论据:第六自然段用“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作为道理论据,是为了证明张玉宁不应该酒后驾驶。 D . 健康也有价——论证:本文论证清晰严谨:首先提出问题,工作重要还是健康重要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其次分析问题,人们是如何计算自己工作与健康的关系的;最后得出结论,“一个选择了高风险、高回报的人,在健康出问题以后应该愿赌服输”。
    2. (2) 文章第四自然段提到:“某些事业会使人完全忽略任何形式的计算,人们为了完成这项事业,可以什么都不顾。”以下不符合这个观点的选项是(    )
      A . 屈原劝说楚怀王无果,悲愤地以生命劝谏,投江而死。 B . 雷军为了实现自己“饥饿营销”的商业模式,放弃了有可能获得的商业利润。 C . 邱少云为了不让隐藏的军队暴露,在烈火的焚烧下一动不动,献出了生命。 D . 华罗庚患上严重的伤寒病后,依然坚持演算,最终落下终身残疾,走路都要靠手杖。
    3. (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在勠力同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过程中,一线医护人员冲锋陷阵,以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守护着人民群众,传递着生命的力量。

             坚守!在最危险的环境里,最忙碌的是医护工作者的身影,争分夺秒,不眠不休。

      ——《人民日报》

      材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广大医护人员在“工作与健康”的选择中,毅然选择了“工作”,实现了“最美逆行”。请结合全文评价他们的选择。

  • 8.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练习。

    风筝

    鲁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1. (1) “风筝”是全文的线索,文章依次写了:的风筝——故乡的风筝——的风筝——救赎的风筝。
    2. (2) 在画线句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3. (3) 小弟弟做风筝可谓“”(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4. (4) “精神的虐杀”是指哪一件事?
    5. (5) 文末“无可把握的悲哀”,如何理解?
三、写作题(共50分)
  • 9. 请以“自从有了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