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2-11-14 浏览次数:5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 1.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以下同学的行为属于积极融入社会的有(    )

    ①小安陪爷爷看“马派皮影戏”表演

    ②周末,小美与同学到延乔路用鲜花祭奠英烈

    ③小玉拒绝与他人交往,总是独自在家玩游戏

    ④节假日,小海在包公祠当志愿讲解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 以下是一些社区居民对生活的感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居民甲:我们小区新设了蔬菜便民服务点,居民在家附近就能买到新鲜蔬菜,真方便。

    居民乙:社区建了文化中心,还有免费的图书阅览室,周末可以去看看书,真舒心。

    居民丙:以前小区周边违建密集,一旦着火,后果不堪设想,今年城管联合街道拆除了违建,现在住着可安心了。

    A . 通过享受便利,我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B . 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 . 减少违法行为,就能够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 D . 在不同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 3. 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这些“小网”无限延伸组成了社会这张“大网”,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说明(    )
    A . 个人与社会相互决定、相互依存 B . 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C . 参与社会生活才能确定我们的身份 D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 4. (2022·哈尔滨模拟)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揭示的深刻道理是(   )
    A . 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B .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 .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D . 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可以不需要社会支持的
  • 5. “最美教师”张丽莉在家是父母的女儿,在学校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社会是合格的公民。这些说明了(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每个身份的角色定位都一样

    ③社会关系只能由血缘关系确定   

    ④社会关系不同,我们身份不同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根据下面图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B . 投身社会实践比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 C . 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D . 融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 7. 2022年2月22日,江苏溧阳市民狄某某来到溧阳援通为老综合服务中心,咨询了解“一键通”居家养老智能化设备安装事宜。“一键通”是一种新型的求救求助呼叫器,按下红色按钮就可发送紧急求救信息,2秒钟,系统就会接收到信号,并与120、110、119实现联动联网,第一时间对老人实施救助,并及时通知老人子女;按下绿色按钮,可发送一般求助信息,服务项目包括家政服务、家电维修、医疗保健等。这表明(    )
    A . 网络为独居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B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C . 网络让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更加有序 D . 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
  • 8. (2022·江油模拟) 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和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都超过50%。为加强近视防控,保护眼睛,我们应该(    )

    ①加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

    ②减少学习和阅读时间,拒绝使用电子产品

    ③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养成健康习惯

    ④科学规范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传播网络正能量,让网络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渠道。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 在微博上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有关疫情的消息 B . 在朋友圈为重病同学发起爱心筹款活动 C . 在微信群里为亲戚的参赛书画作品拉票 D . 在班级QQ群内故意转发恶搞表情包
  • 10. (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 漫画警示我们要(    )

    ①增强法律意识    ②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③拒绝点击手机上的各种链接    ④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22·合肥模拟)   2022年5月,短视频《我是云南的》火遍网络,“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水市…”。该视频引发全国网友争相模仿,大家纷纷用这种魔性的方式来推广自己的家乡。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青少年要正确对待社会流行,避免盲目从众    

    ②理性使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③网络短视频有害无益,应严令禁止  

    ④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会受到大众欢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时,不能大声喧哗。这说明(    )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就是指公共场所的秩序

    ③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   

    ④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3.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自由就是随心所欲 B . 维护秩序靠规则 C . 有自由才有规则 D . 规则与自由是对立的
  • 14. “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瑞士哲学家阿米尔这句名言说明了(    )

    ①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保障生活   

    ②有了良好的秩序,我们就能实现绝对的自由

    ③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④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5.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客无视景区规定,私自在猛兽区下车,被虎扑咬造成一死一伤;5月9日四川九寨沟景区,两拨游客因排队引发纠纷,多人互殴场面混乱。这类事件告诉我们(    )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全秩序的实现,我们应该遵守规则

    ②遵守秩序,有利于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不同场合的秩序

    ④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6.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要依次排队(如图),是因为(    )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依次排队能够杜绝混乱

    ③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7. 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鱼儿说,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欢快地嬉戏;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根长线在空中飞舞;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握好方向盘,按交通规则行驶。这说明(    )
    A . 自由和规则毫无关系 B . 自由和规则相互冲突 C . 规则是对自由的束缚 D . 规则是对自由的保障
二、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 18. 为创建文明城市,某市街头出现了很多“创文”志愿者,他们身穿黄马甲,参加以改造社区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洁美家园行动,以社区居民为对象开展便民助民服务活动,纠正闯红灯、逆行等不文明行为。周日,中学生小强准备和同学们一起参与该活动。小强妈妈很反对,她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大人的事,你们没必要参加。”

    请你对小强妈妈的观点进行辨析。

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12分,共18分)
  • 19. 李丽在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自童年起就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

    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但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

    材料中李丽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养成这种行为?

  • 20.
    1. (1)
      请你结合自由与规则的知识,对漫画中这位少年进行劝说。
    2. (2) 材料: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人把汽车乱停在马路边上,有的甚至停放在黄色的盲道上,司机小王理直气壮地辩解:“我停一会就走了,平时也没有几个盲人在盲道上面走,不要紧的。”还有机动车会随便借用人行道右转弯,引发交通惨案。

      你认可材料中小王的观点吗?请你结合课本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遵守社会规则?

    3. (3) 材料:为了加强对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交警们可谓煞费苦心。从最初推出的“四选一”教育处罚套餐(即被执勤交警拦下后,违法人可从“协助路面交警体验式执勤半小时”“抄写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朋友圈曝光点赞”“观看事故案例”中任选一项执行)到研发并推行“智慧劝导APP”,再到制定“递进式”教育劝导措施,规则在变,但初衷从未改变。

      说一说规则为何要改变?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第21小题10分)
  • 21. 背景材料: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增长。

    围绕“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话题,某中学学生会决定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请你和学生会成员一起商定此次社会调查的主题
    2. (2) 在经过人民公园的时候,同学们发现某街道正在开展“网络辟谣进社区”宣传活动。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页等方式向广大居民宣传网络谣言的种类、危害以及如何辨别谣言、抵制谣言。

      请你列举几种辨别网络谣言的方法。

    3. (3) 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生会决定拟定一份中学生网络文明公约,请你为此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