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国道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2017七上·江海期中)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因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附近而得名 B . 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C . 北京人会打制简单的石器 D . 北京人还保留一定的猿类特征
  • 2. (2017·苏州)

    下图是2016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特种邮票中的两张,这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A . 刀耕火种 B . 铁犁牛耕 C . 耕织结合 D . 农商皆本
  • 3.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鹳鱼石斧纹陶缸           司母戊鼎                 战国铁犁铧

    A . 中华文明的演进 B . 生产工具的进步 C . 耕作技术的发展 D . 古代纹饰的演进
  • 4. 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的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
    A . 女娲补天 B . 大禹治水 C . 涿鹿之战 D . 牧野大战
  • 5. (2016七上·惠来期中) 从夏商两代国君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  )

    A . 加强国防,充实国库 B .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C . 重视教育,推行改革 D . 施行仁政,勤政爱民
  • 6. (2017七上·颍上期中) 下列成语故事中发生于春秋时期的是(    )

    ①老马识途  ②纸上谈兵  ③退避三舍  ④问鼎中原  ⑤卧薪尝胆  ⑥完璧归赵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③④⑤ C . ②③⑤⑥ D . ③④⑤⑥
  • 7. (2019七上·宁城期末)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败,你才发现问题所在,坏事变好事”。老师引用了哪家思想来开导学生?(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 8.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提倡“尚力”“节用”、反对统治者奢侈浪费的是(   )
    A . 孟子 B . 墨子 C . 庄子 D . 韩非子
  • 9. (2017七上·和县期中) 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多种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 .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 . 废分封,立郡县 C . 车同轨,书同文 D . 焚书坑儒
  • 10.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 .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B . 秦末和春秋时期 C . 秦末和战国时期 D . 秦末和汉初
  • 1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这段话反映了(   )
    A . 儒家主张 B . 墨家主张 C . 道家主张 D . 法家主张
  • 12. (2017七上·钦州月考)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③农业产量的提高                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下图是三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处修筑。请你告诉老人他的儿子在下列哪个地方(   )
    A . 临洮 B . 长安 C . 辽东 D . 陇西郡
  • 15.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 B . 焚书坑儒 C . 统一文字 D .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30分)
  • 16. 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学习完先秦历史之后,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中华文明,光芒四射”的擂台赛,分为农耕文明、青铜文明、大变革时代、科技文化四个模块来相互考查,请你参与进来。
    1. (1) [模块一  农耕文明]
      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请你写出这两大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
    2. (2) [模块二  青铜文明]
      仔细欣赏如图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请写出第二幅图片的名称,并谈谈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有何特点。

    3. (3) [模块三  大变革时代]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谁的主张?他主持的变法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 (4) [模块四  科技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光芒。2006年安阳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说明殷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 17.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1) 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键是要发挥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在实践中突出四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从历史上看,“和谐社会”理论有其历史渊源,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主张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是(填序号),其“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 (2)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图中能反映这些思想的是(填序号)。
    3. (3) 按照这一思想,我们应该将人类的理性切实建立在尊重自然、关怀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正确基础上,从而形成“人为世界”与“自然世界”和谐共处。与以上思想相关的图片是(填序号)。这一思想属于哪家学派?
  • 18.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参”通“叁”,诛夷三族)……至于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亲自断案)……赭衣塞路(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材料二:汉文帝采纳他们(贾谊和晁错)的建议,在提倡农耕、抑制商人的同时,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把汉高祖规定的土地税“什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有十几年还免收此类农田租税;人口税由每人120钱减为40钱;徭役从每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现象的主要原因。
    2. (2)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为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秦朝短命而亡和汉初出现“文景之治”,给当今的国家带来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