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2-12-12 浏览次数:6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中华传统民俗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剪春花 B . 酿米酒 C . 包粽子 D . 捏面人
  • 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2个碘原子:I2 B . 高锰酸钾:k2MnO4 C . 2H:2个氢元素 D . 2H2O2:2个过氧化氢分子
  • 3. 下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连接仪器 B . 制备气体 C . 收集气体 D . 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加高烟囱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 B . 实验室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 .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 . 摄入过量的碘元素来预防甲状腺肿大
  • 5. 锂离子蓄电池在“祝融号”火星车的供配电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是锂元素的某些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锂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B . 锂的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C . 锂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D .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 6. (2022·鞍山模拟)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的是(   )
    A . 氮气难溶于水,用作保护气 B . 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用作耐火材料 C . 氦气密度小于空气,用于填充飞艇 D .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冶金工业
  • 7. 用坩埚钳夹住一片刚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不滴落。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B . 铝箔表面温度低,未熔化 C . 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D . 氧化铝薄膜包住了熔化的铝
  • 8. (2022·北流模拟) 如图所示装置能快速测定水的组成。已知,气球容积远大于Y型管容积,实验开始时Y型管和气球中均充满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解水是一种净水的方法 B . Y型管右边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 随着电解的进行,气球会慢慢变小 D . 选用较细的Y型管,可更快观察到气体体积比现象
  •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 用洗洁精的泡沫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C .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氨水和蒸馏水 D . 用食盐水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二、多选题
  • 10. 以大气中的CO2为原料进行“碳捕获”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的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和丙都是单质、乙为化合物,甲和乙均为黑色固体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 单质丙为Fe B . 过程II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 . FeO在循环体系中起催化利用 D . 该原理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三、填空题
  • 11. 我国古代有很多化工工艺发明较早,并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1. (1) 现存年代最早的酒是从商代墓中出土的。蒸馏是我国传统酿酒工艺中的重要操作,从微粒角度分析,将液态酒精变成气态时变化的是分子的
    2. (2) 唐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爆炸时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2KNO3+S+3CK2S+N2↑+3CO2

      ①反应中涉及的物质中,属于空气主要成分的是

      ②反应前后含钾的化合物均由离子构成,所含阴离子的符号是(任写一种)。

    3. (3) 宋代时人们就懂得在胆水(含有天然硫酸铜成分的水)流经的地方放置一段木槽,投入一些碎铁块浸渍来获取金属铜,反应方程式为
  • 12. 神奇的“碳”,多姿的“碳”世界。
    1. (1) 如图是周期表中部分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图中X、Y、Z三点中表示碳原子的是

    2. (2) 已知,水分子的尺寸约为0.3纳米,金属离子的尺寸一般在0.7纳米以上。利用真空抽滤法可将单层石墨片制成0.6纳米孔径的石墨烯滤膜,该滤膜允许(填“水分子”或“金属离子”)通过,据此可预测该滤膜在净水领域中的应用:
    3. (3)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组以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成功得到金刚石,同时生成碳酸钠Na2CO3 , 反应方程式为
  • 13. “化”说口罩。
    1. (1) 医用口罩使用的熔喷布主要成分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 (2) 活性炭口罩具有良好的性,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
    3. (3) 北京理工大学研制出一种新型口罩。口罩中使用了MOF催化过滤层,在潮湿空气中(相对湿度为40%以上)臭氧(O3)去除率可达100%,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相对于“潮湿空气”,“干燥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该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③臭氧被去除后,全部转化生成了

  • 14. 工厂锅炉采用富氧燃烧技术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该技术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1. (1) 锅炉进料前煤要提前粉碎,目的是
    2. (2) “灰处理”涉及的反应有 , 其中X的化学式为
    3. (3) 根据流程提供的信息,可推测煤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有
    4. (4)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分子个数之比。制氧机可通过调节按钮获得不同含量的富氧空气,由图2信息可算出所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15. 水煤气变换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等工业领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供44.8L的一氧化碳(密度为1.25g/L),理论上可制出氢气的质量是
四、综合题
  • 16. 化学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
    1. (1) 掐断蚊香燃烧的一段可熄灭蚊香,原理是
    2. (2) 如图是罐装充氮保鲜大米。取出一试管气体,伸入燃着木条,观察到木条熄灭。能否证明罐中充入了氮气,简述理由:

    3. (3) 提倡低碳,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使用“石头纸”制作的便签和文件袋。“石头纸”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外观与普通纸相似。鉴别“石头纸”与普通纸有多种方法:

      ①分别点燃这两种纸,容易燃烧的是

      ②分别在纸上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石头纸”,反应方程式为

  • 17. 氧气可通过多种途径得到,现用下列方法制取氧气。

    1. (1) 小萱同学得知氧化铁可作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后,用电子秤称取1.00g氧化铁和一定量的氯酸钾进行充分混合,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②实验结束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49g。请你计算出小亮同学所称取氯酸钾的质量为g。

    2. (2) 小亮同学用补鞋胶水固化二氧化锰粉末,将制成的颗粒状二氧化锰置于多孔塑料片上方,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试管内气压的变化如图3所示,a点对应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ab段表示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 . bc段表示二氧化锰与双氧水脱离接触 C . c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3. (3) 根据化学试剂的市场价格,实验室制取32g氧气常用药品的成本如表:

      药品

      高锰酸钾

      氯酸钾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成本

      31.6元

      8.4元

      2.6元

      4元

      结合表中信息,你认为在分组实验中选用双氧水并将二氧化锰制成规则的颗粒状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 18. 实验室开放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通常情况下氧元素显-2价,铜元素有+1、+2两种化合价。

    ②碳在高温下不仅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而且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1. (1) 【实验一】探究是否有CO2生成

      如图1装置所示,取烘干后的C和CuO粉末混合均匀平铺在硬质试管底部,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发现硬质玻璃管中有暗红色固体出现,试管中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气泡不断冒出。

      结合以上实验现象,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有同学猜测暗红色固体还可能是一种氧化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是
    3. (3) 针对上述实验中“有气泡不断冒出”的发现,有同学提出实验还可能产生CO气体,猜测的依据是
    4. (4) 【实验二】探究是否有CO生成

      如图2装置所示,用定制的硬质短试管进行反应,用平底三颈烧瓶收集试管中反应产生的气体。三颈烧瓶一端口径连接双孔橡胶塞(配细而短的导气管),并套上气球。同时用无线CO、CO2传感器,分别采集不同量比反应物反应生成的CO和CO2的含量变化数据(如图3)。

      实验前,用氦气对装置进行排空气处理,以避免装置内空气中的气体与木炭反应,对本实验气体的含量测定造成影响。

    5. (5) 对变化曲线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①C和CuO反应的主要气体产物是,随着反应物中CuO量比的逐渐增多,另一种气体产物的含量逐渐(填“增多”或“减少”)。

      ②结合提供的资料和图3数据的变化情况,解释产生CO的可能原因:

    6. (6) 【反思与评价】

      对比实验二,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实验一装置的不足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