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宁德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12-13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九上·莲湖期中)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 图片_x0020_410415735 张青莲 B . 图片_x0020_977443192 门捷列夫 C . 图片_x0020_2044658862 拉瓦锡 D . 图片_x0020_832775743 屠呦呦
  • 2. 下列表示2个氧离子的是(   )
    A . 2O B . 2O2- C . O2 D . O-2
  • 3. 用酒精消毒过的场所我们经常能闻到特殊的气味,主要是因为(   )
    A . 分子的体积很小 B . 分子可以再分 C .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分子间有间隔
  • 4. 以下是碳和氧化铜反应并检验其产物的相关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取固体药品 C . 加热药品 D . 熄灭酒精灯
  •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C .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
  • 6.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 。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之一是:C+2X2Ni+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镍不锈钢属于纯净物 B . 含镍不锈钢的硬度小于纯铁 C . 火法炼镍中有污染环境的气体产生 D . X的化学式是NiO
  • 7. 异绿原酸(化学式为 C25H24O12)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之一,下列对异绿原酸描述正确的是(   )
    A . 从宏观上看:异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 . 从微观上看:异绿原酸分子由25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 C . 从分类上看:异绿原酸属于氧化物 D . 从质量上看:异绿原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5:24
  • 8. (2022·阳谷模拟) 2022年春晚上三星堆的青铜大面具出现在舞台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青铜的主要成分为Cu、Sn(锡)合金,为验证Cu、S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

    A . FeSO4溶液 B . CuSO4溶液 C . 稀盐酸 D . SnSO4溶液
  •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

    B

    鉴别 CO2和N2

    用燃着的木条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相混合

    D

    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是否产生水雾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下列实验数据可用图表示的是(   )

    A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Y轴表示产生气体的质量 B .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CO2;Y轴表示生成沉淀质量 C . 向生铁中慢慢加入足量的稀硫酸;Y轴表示剩余固体的质量 D . 高温灼烧氧化铁和足量炭粉的混合物;Y轴表示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二、填空题
  • 11.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请根据下图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

    1. (1) 查出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 (2) 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元素符号) 。
    3. (3) 上表的18种元素中,稀有气体元素有种。
    4. (4) 确定镁为12 号元素的依据是
    5. (5) 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土壤含有丰富的氦-3,它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
      A . B . C .
  • 12. “海绵城市”理念是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下图为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示意图:

    1. (1) 下列有关海绵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正确的是____。
      A . 建设海绵城市可减少水的流失 B . 水体有自净能力,雨水和生活污水不分流可任意排放 C . 大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2. (2) 天然降雨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检验。
    3. (3) 透水砖是海绵城市的“海绵体” ,水下渗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室中的操作。
    4. (4) 分解水可以制得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清洁能源——氢气。如图,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催化,进行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该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太阳能转化为能。

  • 13. 红磷、白磷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兴趣小组开展对其应用进行探究。
    1. (1) 探究一 红磷和白磷的可燃性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一】①按图1装置在Y形管中左边放足量红磷、右边放足量白磷和水;

      ②用激光笔点燃红磷;

      ③待红磷燃烧停止后,将右边的水倾倒入左边管中,用激光笔照射使白磷燃烧。测得Y形管中固体物质质量和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2) ②中红磷燃烧而白磷不燃烧的原因
    3. (3) 步骤③中白磷能继续燃烧说明了
    4. (4) 图2中 0—t3时间段中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
      A . 0—t1 B . t1—t2 C . t2—t3
    5. (5) 探究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二】①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白磷,按图3装置连接好;

      ②数据采集开始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恒温加热,引燃白磷;

      ③待火星熄灭后,将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测定的压强变化如下图所示,通过初始压强(P1)与反应结束后的压强(P2),可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O2%=(P1-P2)/P1×100%

      b﹣c段,压强增大是因为:
    6. (6) 用上图所示数据计算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列出计算式)。
    7. (7) 以下做法可以使实验结果更精确的是____。
      A . 装置始终密闭 B . 白磷量越多,测量结果越精确 C . 实验结束试管用冷水冷却
三、科普阅读题
  • 14.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美国科学院院报》报导了使用氯化铝与尿素离子液体电解液的铝离子电池,搭配天然石墨材料做为阴极,铝箔作为阳极,成本低且具备优异电化学性能,可成为理想的电网储电系统。工业上将氯气直接通过熔融的金属铝,在温度800℃左右,反应生成无水氯化铝,经自然冷凝结晶,得到无水三氯化铝成品。

    1. (1) 用石墨做电极的优点是(答一点)。
    2. (2) 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性,电池放电过程铝原子(填“得”或“失”)电子变成铝离子。
    3. (3) 写出工业制取氯化铝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填基本反应类型)。
  • 15. 铁红(Fe2O3)是中国传统红色颜料的重要着色剂。

    材料一 《唐本草》等古籍都记载着中国很早就能煅烧硫酸亚铁晶体制备铁红;

    材料二 现代可以用废铁屑制取铁红,工艺流程如图:

    1. (1) 铁红与某些油料混合用于铁制品表面,隔绝,起防锈作用。
    2. (2) “酸溶”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一种)。
    3. (3) 写出“酸溶”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①在空气中煅烧硫酸亚铁晶体,会生成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写化学式),污染空气。

      ②在空气中煅烧FeCO3 , 生成 Fe2O3和 CO2 , 污染较小。根据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空气中的一定参加反应。

  • 16.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要实现“收支相抵”。

    1. (1) 下图是产生二氧化碳的部分途径。甲是一种燃料,乙为有毒气体,丙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甲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乙为(填化学式),丙→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研究方向。某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过程中未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分子”或“原子”)。

  • 17. 下图A、B、C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 (1) 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常温下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将装置 B长颈漏斗改成注射器添加液体,优点是
    3. (3) 若装置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4. (4) 如甲图将若干片土豆(含过氧化氢催化剂)和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针筒,一段时间后搜集的气体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乙中的曲线1,则曲线2是指改变图甲中____处条件后气体量的变化。
      A . B . C . D . ②或③
四、计算题
  • 18. 使用天然气供暖排放的CO2质量为8.8k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 (2) 若一棵树平均每天能吸收5kgCO2 , 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排放的 CO2需要棵树吸收一天进行抵偿(结果保留整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