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11-17 浏览次数:10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四组单位中,全部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
    A . J、kg、s、K B . m、s、W、A C . m、s、N、kg D . m、s、A、mol
  • 2. 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则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  )

    A . 处于超重状态 B . 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C . 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D . 所受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 3. (2021高三上·桂林月考) 某同学为颈椎病人设计的一个牵引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根绳绕过两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后各挂着一个相同的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颈椎(图中是用手指代替颈椎做实验),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如果要增大手指所受的拉力,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 只增加绳的长度 B . 只减小重物的重量 C . 只将手指向下移动 D . 只将手指向上移动
  • 4. (2021高一上·深圳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 .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C .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 . 由磁铁间存在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 5. (2021高一上·沈阳月考) 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A . A,B间没有静摩擦力 B . 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 . 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 D . 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 6.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自然在牛顿而前像是一本打开的书,许多自然的奥秘被牛顿用数学的方法一一破解。牛顿作为物理学的奠基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思想的宝藏。而其中可以称之为物理学的基石的方法既是后世物理人剖析世界的手术刀也是同学们在每次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的第一步,这种方法是指(  )
    A . 建构物理模型方法 B . 演绎推理法 C . 反证法 D . 控制变量法
  •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1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在长木板上向右滑行。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1F B .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1+m2)g C .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1g D .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水平向右
  • 8. 如图所示,质量M=3 kg的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1 kg 的小物块放在木板的右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取g=10 m/s2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使物块不掉下去的最大拉力为(  )

    A . 1 N B . 3 N C . 4 N D . 5 N
二、多选题
  • 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辆玩具小车在一平直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像,甲车先加速后减速,乙车先减速后加速。下列关了两辆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车加速和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 B . 若两辆车在时刻从同一位置出发的,则在时两者相距最远 C . 若两辆车在时刻从同一位置出发的,则在时两者相距最远 D . 在0到4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4m/s
  • 10. 如图,A和C、B和D分别是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图甲中,水平力F作用于B上,A、B静止于竖直墙上,图乙中,竖直弹簧作用于D上,C、D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A、B、C、D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A受五个力 B . 图乙中C受五个力 C . 图甲中墙对A一定有向上的摩擦力 D . 图乙中墙对C可能有摩擦力
  • 11. (2020高一上·永州期末)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一人用由0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5kg的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与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5N B . 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6N C . 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 . 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12. (2020高一上·中山期末) 如图所示,物体A在固定的粗糙斜面B上,然后在A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 若A原来静止,则施加力F后,A仍保持静止 B . 若A原来匀速下滑,则施加力F后,A仍匀速下滑 C . 若A原来加速下滑,则施加力F后,A的加速度大小不变 D . 无论A原来的运动状态如何,施加力F后,A所受的合力不变
三、实验题
  • 13. 在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改进、在调节桌面水平后,添加了力传感器来测细线中的拉力。

    1. (1) 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应接___________电源。(填正确答案标号)
      A . 交流4~6V B . 交流220V C . 直流4~6V
    2. (2) 根据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下列不必要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C.实验时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3. (3) 由实验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力传感器示数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小车与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力Ff=N。(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 (4) 以力传感器示数F为横坐标,小车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a-F图像是一条直线,如图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 B . C . D .
  • 14. 某同学要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打出的纸带中选出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1. (1)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 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B . 实验时应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小车 C . 实验前需要先平衡摩擦力,同时要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 . 通过分析纸带可以得出,小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 (2) 依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可计算出各个点的速度,其中C点的速度为m/s。
    3. (3) 依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可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5. 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甲、乙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0为滑轮的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

    1. (1) 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A . 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B . 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 . 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获得一条打点的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D . 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 (2) 甲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b)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用T及x1 , x2 , x3 , x4 , x5 , x6和数字表示)。

    3. (3) 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如图(c)所示的a-F图线,该同学做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是

    4. (4) 乙同学以力传感器的示数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图线是一条直线,如图(d)所示,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 , 求得图线的斜率为 , 则小车的质量________;
      A . B . C . D .
四、解答题
  • 16. 一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点冲上固定的粗糙斜面,加速度大小为5m/s2,到达斜面最高点B时速度恰好为零,返回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 (1) 物体出发1s时到A点的距离s;
    2. (2) A、B间距离L;
    3. (3) 从出发到返回底端A所用总时间t.
  • 17. (2020高一下·广东月考) 质量 、长 的木板在动摩擦因数 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当速度 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质量 的小物块如图所示 当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左端时,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 ,求:

    1. (1) 从木块放到木板上到它们达到相同速度所用的时间t;
    2. (2) 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18. 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v0=4 m/s的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 kg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 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无论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速率变化。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传送带左右两端A、B间的距离LAB=10 m,重力加速度g=10 m/s2 , 求∶

    1. (1) 物体在传送带上向左最多能滑到距A多远。
    2. (2) 物体第一次从A点滑入到再一次回到A点的时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