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榆树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

更新时间:2022-11-08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题每题1分,11— 15题每题2分,共20分)
  • 1. 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我们是同桌的同学……我们的多种身份表明了(   )
    A . 社会生活错综复杂    B . 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C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 .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 2. 八年级的学生小吉,针对目前社区防疫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文字性的报告梳理并及时的反映给社区负责人。小吉的做法,告诉我们(   )
    A . 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B . 要主动关注社区治理,积极献计献策 C . 应该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社区的治理上    D . 直接参与社区管理,成为社区的负责人
  • 3. 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转发下列信息,需谨慎的是(   )
    A . 吉林省卫健委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通报 B . 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将纳入医保 C . 朋友圈中流传,有人预测今年中国会发生大规模“猴痘”疫情 D . 人民网媒体发布的“我国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消息
  • 4. 疫情当下,网络虚拟旅游成了热爱旅游人士的最佳选择。人们可以通过“景点直播”,“虚 拟景点体验”等突破传统的旅游方式在线实现旅游体验。这种方式(   )
    A . 遏制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B . 打破传统人际交往的限制 C . 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D . 疏离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 5. 乘车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进入公共场合,要佩戴口罩,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和查验健康码;观看电影时,不能大声喧哗。材料启示我们(   )
    A .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B . 强制性社会规则才能保障社会秩序 C .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D . 只有在公共场合才需要遵守社会规则
  • 6. 全国各地都增加了对驾驶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规范标准,不礼让行人罚款200元,扣3分。上述规定说明(   )
    A . 遵守社会规则只能靠他律    B . 遵守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 . 要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D . 驾驶规则剥夺了司机享有的自由
  • 7. 一位记者采访轮椅上的残疾人时,自觉蹲下来,用平视的目光送去问候和微笑。这一细小的动作传递出的主要道德品质是(   )
    A . 诚信对待他人 B . 平等尊重他人 C . 宽容对待他人 D . 欣赏悦纳他人
  • 8. 中国人民银行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八家机构签订信息采集合作备忘,对法院判决后有钱不还的人,实施出入境、银行贷款限制等信用惩戒,让失信着寸步难行。材料启示我们(   )
    A . 不诚信的人必然要受到经济的制裁 B . 不要对人许下没有把握兑现的诺言 C . 社会是复杂的,不诚信是正常现象 D . 要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 9. (2022·福建) 陈某骑电动车闯红灯,被执勤交警依法处以30元罚款。据此判断,陈某(    )
    A . 违反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 B . 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 C . 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 D . 违反经济法律,承担赔偿责任
  • 10. 李某借给同事五万元钱,双方约定三个月后还清,三个月后同事拒不还钱,李某想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这一纠纷。他应该选择的正确方式是(   )
    A . 直接到公安机关提起刑事诉讼 B . 聘请律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 . 将同事的信息发到网上讨回公道 D . 雇佣社会人士上门强行索要欠款
  • 11. 在我省各地开展的“创建文庙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 中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是(   )

    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

    ③主动了解社会,关注国际变化

    ④关心社会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近年全国两会期间,众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征民意,公民在互联网上为“两会”建言献策,也格外火爆。这说明(   )

    ①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②老百姓可以直接参与国家决策管理国家

    ③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的参与政治生活

    ④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监督权等发挥着决定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重庆江北区步行街推广“绿色”广场舞,数百名广场舞爱好者戴着耳机翩翩起舞,现场听不到一点音乐的声音,此举深得民众好评。由此看出(   )

    ①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③健身应该鼓励,市民不能干涉

    ④广场舞影响人们休息,应该受到抵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基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人的刑责范围作出重大修改,年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承担刑事责任。这一修改说明(   )

    ①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②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他律

    ③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改进规则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对右面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

    依判决书(摘选)

    本院认为,被告人郑某某在送交快递过程中,多次窃取他人物品……据此,依照……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郑某菜犯盗窃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①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②多次窃取他人物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被告人郑某某己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④拘役和罚金既是主刑,又属于附加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16.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 (1) 上侧漫画《定罪》体现出网络的哪一个弊端?
    2. (2) 漫画警示我们合理利用网络要提高什么素养?
    3. (3) 作为网络生活的参与者,我们必须遵循哪些网络 生活的基本准则?
  • 17. 日前,某中学八年级100多名学生,在田地里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劳动体验实践课——插秧。

    据相关责任人介绍,劳动体验实践课走进田间地头,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拓宽视野, 锻炼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学插秧既可感受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体验农民劳作的艰辛生活, 也让他们悟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实意义。

    1. (1) 材料中的劳动体验实践课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亲社会行为,启示我们亲社会行为是在什么中养成的?
    2. (2) 结合材料谈谈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3. (3) 请列举一例你参与过的亲社会行为。
  • 18.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

    问题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材料体现出做文明有礼的人应该注意哪一 方面?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这句话表明什么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敬人者,人恒敬之。

    (3)孟子的话体现了尊重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是 什么?

  • 19. 法律链接

    第70条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人、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 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但依然屡禁不止。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

    观点一:带手机进校园是我个人的自由,不必小题大做。

    观点二:带手机进校园不对,因为在课堂上玩手机,扰乱课堂秩序,违法学校规定。

    结合法律链接和同学们的观点,谈谈你对自由与规则关系的理解。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疫情期间,张某心在某婚纱摄影店根据他人提供的样板制作疫情防控人员通行证,并以30元一个的价格进行售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该市公安局依法对张某处以行政拘留14日的处罚。

    材料二:郑州郭某鹏从境外回来,刻意隐瞒境外行程,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隔离,被确诊后,导致郑州连续12天没有新增病例的防疫工作成果前功尽弃,上千人被迫进行隔离。经法院审理,郭某鹏因妨碍传染病防治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1. (1) 材料一中,张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性质的违法行为?
    2. (2) 材料二中,郭某鹏的行为属于哪种性质的违法行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划线部分属于哪一类型的刑罚?
    4. (4) 材料二中郭某鹏的行为为我敲响了警钟,请你谈一谈我们应如何预防犯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