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仿真模拟卷七

更新时间:2022-11-08 浏览次数:50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到汉武帝时代,中国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完成“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措施有( )

    ①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

    ②朝廷设立五经博士

    ③实行“推恩令”

    ④实行科举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 (2018高二上·湖州期中) “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
    A . 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B . 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 C .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D . 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
  • 3. (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这充分说明(    )
    A . 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 B . 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 C . 科技发展依赖国家制度 D . 理论探讨甚于技术发明
  • 4.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之路 B . 中国军民的反帝斗争 C . 志士仁人的反封建历程 D . 清朝晚期的近代化趋向
  • 5.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的开端是( )
    A .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C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 《论持久战》的发表
  • 6. 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   )
    A .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 .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C . 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 . 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 7. (2021高一下·长治期中) 古巴比伦时期,房产买卖开始活跃起来,形成了较完备的房产买卖契约。一般平民阶层是房产买卖的主要人群,而女祭司等富人也积极参与其中。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 . 祭司享有特权 B . 商品经济活跃 C . 妇女地位提高 D . 私有制度产生
  • 8. 15世纪以前欧洲人的世界概念中并没有美洲。直到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才发现美洲的存在。下列航海家中发现到达美洲新航线的是( )

    ①意大利人哥伦布 ②荷兰人塔斯曼 ③英国卡伯特父子 ④法国人卡蒂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9. (2020高一下·宁河月考)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 .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B .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D .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10. 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形势表,表中可以反映出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兴起的国家

    印度、菲律宾、韩国等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国家

    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

    海湾石油富国

    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①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②各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各国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④各国不断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1. “它”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也差别不大,反映了尚未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下列遗址中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 . 姜寨聚落遗址 B . 牛河梁遗址    C . 陶寺遗址 D . 二里头遗址
  • 12.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 .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 . 太后主政皇帝无权 D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13. 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


    A . 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 . 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 . 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 .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 14. 《梦粱录》中载:南宋“杭城(即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由此可见,南宋杭城( )
    A . 是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夜市的城市 B .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限制被打破 C .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 . 是当时世界上商业活动最繁华的都市
  • 15. 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的局面。其原因是( )
    A . 明朝国力强盛,蒙古骑兵不敢进犯 B . 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C . 长城的修缮阻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 D . 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 16.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19家军工企业。在收复新疆之战中,清军的先进武器特别是大炮,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支中国军队被认为是完全不同于所有以前在中亚的中国军队,它基本上近似一个欧洲强国的军队。材料表明,清政府的这场自救运动( )
    A . 实现了中国近代化 B . 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 C .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 . 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 17. 下文是近代中国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摘录,该条约( )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A . 与英、德、法、俄等八国签订于1900年 B .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割地面积和赔款数额都超过了之前的条约 D . 要求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 18. “它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 . 维新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国民革命
  • 19.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28年)、“实业建设程序案”(1931年)、“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3年)、“中国经济建设方案”(1937年)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 . 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B .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抵御了日本对华的经济侵略 D . 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向完善
  • 20.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企业下放自主权,是解放生产力,建立经济特区,也是解放生产力。但这些都是局部的,某个领域或方面的。只有实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才是全局性的。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    B . 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经济体制 C . 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 两种经济体制的冲突逐渐缓和
  • 21. 下列对如图数据的分析,与史实相符的是( )

    古代雅典居民结构比例图

    A . 外邦人同样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B . 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 C . 全体自由民可以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    D . 占据人口半数的奴隶可以担任政府公职
  • 22. (2019高一下·济宁月考)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 . 城市自治权 B . 人身自由权 C . 特许经营权 D . 男女平等权
  • 23.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里卢梭表达的思想是( )
    A . 反对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B . 国家主权掌握在人民手里 C . 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D . 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24. 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以往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 )
    A . 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B . 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 C . 无产阶级成为领导力量 D . 具有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性质
  • 25.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显著特点是( )
    A . 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 . 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 . 实现了无壁垒的自由贸易 D . 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17分,共35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分配土地。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封建的战斗旗帜,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基本纲领。同时,它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影响,对随后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发挥了推进作用。

    ——摘编自李佑新、高文学《土地改革对新中国制度建设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改变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做法,确立了“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改总路线。中央和地方政府派遣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指导土改运动。1952年年底,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大陆土改取得了巨大胜利,约3亿农民分得7亿亩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及其他财产,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一项最基本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美苏)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挑起冷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两极格局构成挑战的力量中心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