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复习专题: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更新时间:2022-10-30 浏览次数:36 类型:复习试卷
一、<b>单选题</b>
  • 1. 下图“台湾同胞返乡探亲团团员穿的夹克衫”充分反映了(  )

    A . 海峡两岸开始了高层互访 B . 海峡两岸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C . 台湾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D . 海峡两岸人员互赠纪念品
  • 2. 港澳回归后,分别成立了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 
    A . 政治上高度自治,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 . 与英、葡保持原有的政治经济联系 C . 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 D . 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 3. 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祝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 . 人民的殷切期盼 D .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 4. 如果把“一国两制”、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人民欢庆回归祖国、九二共识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 . 国防建设 B . 香港回归 C . 外交成就 D . 国家统一
  • 5.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表达了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渴望。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 
    A . 和平统一 B . 坚持一个中国 C . “三不”政策 D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6. 1982年10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正式开始。经过24个月,22轮谈判,1984年9月,中英双方在中方政策基础上达成协议,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这反映了(  ) 
    A .   中英谈判过程艰难 B .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 . 中国洗刷百年耻辱 D .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 7.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②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   

    ④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8. 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 
    A . “一国两制”方针 B . 八项主张 C . 两岸直接“三通” D . “九二共识”
  • 9. “改变,意味着进步与成长;不变,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下列选项能反映港澳回归所带来的“改变”是(  ) 
    A . 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B . 原有的生活方式 C . 主权的行使 D . 同根同源的血脉
  • 10.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主要是因为(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行 B . 求同存异方针的指引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 D . “一国两制”政策的推动
  • 11. 2013-2017年,海峡两岸累计贸易额达到8512.3亿美元,人员往来达到4096.7万人次。大陆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越来越多台湾同胞长期居住在大陆,进一步融入大陆社会。这反映了海峡两岸(  ) 
    A .   经济交流频繁 B . “三通”开始启动 C . 文化交流频繁 D . 深化融合发展
  • 12. 图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其发表的背景是我国(  ) 

    A . 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B . 对外开放领域扩大 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图3
  • 13. 近日,台湾疫情严峻,疫苗缺乏,台胞希望大陆能够向台湾捐赠新冠病毒疫苗和检测试剂。对此,国台办表示:“我们高度重视台胞的生命健康安全。对在大陆常住台胞,无论是大陆新冠病毒疫苗紧急使用阶段还是附条件上市后的接种安排上,均对台胞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以上材料说明(  ) 
    A . 海峡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开始改变 B . 两岸和平统一已初步实现 C . 两岸同胞携手攻坚克难,共同发展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 14. 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梦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祝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材料中,胡老太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归结为(  ) 
    A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 .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 . 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 D .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 15.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里提到的是我国尚未回归的哪一个地区(  ) 
    A . 台湾 B . 香港 C . 澳门 D . 西藏
  • 16.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
    A .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 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 . 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 17. “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骗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白莲开”是指(  ) 
    A . 香港回归 B . 澳门回归不分 C . 香港、澳门回归 D . 台湾和大陆联系加强
  • 18. 不同类型的资料具有不同的证史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澳门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 
    A . 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 . 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C . 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 . 档案“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 19.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两岸暂时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原因是(  ) 
    A . 日本割占台湾岛 B . 荷兰殖民者抢占台湾 C . 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D . “台独”分子分裂台湾
  • 20.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用于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  ) 
    A . 一个中国 B . 两制并存 C . 区域自治 D . 和平统一
  • 21. 2018年12月18日,两岸“三通”十周年系列专题展览在厦门博物馆开幕。展览特设“邮票上的厦门”主题,展出邮票86套、360枚。两岸“三通”的实现(  ) 

    ①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②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

    ③表明两岸完成了统一   

    ④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重大进展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22. 制作表格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表是小明阅读教材后制作的表格,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倡议两岸实现“三通”

    1989年

    台湾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万人次

    1990年

    两岸民间文往达100万人次,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015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军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美九在斜加城会面

    A .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B . 交往日益密切的海峡两岸 C . 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 D . 大陆对台方针的演变历程
  • 23. 我国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 .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 “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 24. 在内地,赌博是违法行为;在澳门,博彩业自1847年就成为合法产业。2001年,澳门特区政府放开专营的赌牌,引入竞争机制,博彩业带动了澳门其他产业发展。澳门特区的这种“特殊”,说明(  ) 
    A . 中国法律未完全统一 B . 澳门具有发展博彩业的传统 C . 澳门经济依赖博彩业 D . “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
  • 25. 下图是纪念某一重大事件的邮票(局部)。该事件是(  ) 

    A . 香港回归 B . 澳门回归 C . 全国统一 D . 改革开放
  • 26. 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 .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C .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 27.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 . 武力解决 B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 国共合作 D . 民族区域自治
  • 28. 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一一“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一一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 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 . “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大力拥护 C . 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 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 29. 2021年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全票通过了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做出系统性修改完善,这有利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这是(  ) 
    A . “九二共识”的实践结果 B .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C . “一国两制"的准确贯彻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
  • 30. 在洗雪近代耻辱、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尚未实现的目标是(  ) 
    A . 中国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 B .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两岸统一 C . 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 . 中国从葡萄牙手中收回澳门
二、<b>材料分析题</b>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 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

    材料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1. (1)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哪里?哪一项政策的出台, 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 (2) 材料二中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写出香港回归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于1999年回归的“妈港”是哪儿?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们的回归?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3. (3) 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原本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4. (4) 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协会和海基会。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叫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5. (5)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 32.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分析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大陆统一】

    材料一:……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当地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也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港澳回归】

    材料二:

    【两岸交往】

    材料三:我们乘特“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中共十九大报告

    【必然趋势】

    材料四: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 (2) 材料二中图A是我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时间是;图B是我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时间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并写出两例“两岸一家亲”的交往史实及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实现的原因。
  • 33.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请你根据下列主题开展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两岸之殇】

    材料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伟大构想】

    材料二:《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

    1. (1) 材料一中的“国有殇”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2) 结合所学,完善材料二的思维导图。

  •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习近平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方向的金句

    摘录:

    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 (1) 根据材料,说明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
    2.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理解。
    3. (3) 综合材料,写出主题。
  • 35. 一直以来,两岸关系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日致电吴敦义,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希望两党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坚持“九二共识”,坚定反对“台独”,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之。同日,新当选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复电,对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感谢,期盼两党持续深化“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永续发展,合作走向康庄大道。

    ——中新社北京2017年5月20日电

    材料三:20年来(1992~2012)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习近平的贺电与吴敦义的回复有何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建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九二共识”坚持了一个什么原则?
    3. (3) 据图表概括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谈谈你的感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