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第一次适...

更新时间:2022-11-08 浏览次数: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齐国“三其国而伍其鄙”“相地衰征":晋国“作爱田"“作州兵”:鲁国“初税亩”“作丘甲”: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这(    )
    A . 有利于确立其霸主地位 B . 引发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 C . 导致兼并战争频繁发生 D . 反映了官僚政治逐渐形成
  • 2. 西汉后期,权臣霍光上奏皇太后,以《春秋公羊传》“周襄王不能事母”之例,力证皇帝刘贺为不孝之人,并将之废黜。东汉光武帝以公羊学“子以母贵"”原则,免去废后郭氏之子刘强的太子之位,改立阴皇后之子刘阳为太子。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
    A . 传统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 .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可调和 C . 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D . 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现实政治
  • 3. 表  唐代监察官员受财数额及处罚表
    收受财物 乞取 强乞取
    一尺 笞四十 杖五十 杖一百
    一匹一尺 笞五十 杖六十 徒一年
    三匹一尺 杖七十 杖八十 徒二年
    五匹一尺 杖九十 杖一百 徒三年
    六匹一尺 杖一百 徒一年 流二千里
    八匹 徒一年 徒一年半 流三千里

    据表可知,唐代(    )

    A . 重视预防职务犯罪以抑制腐败行为 B . 推行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 C . 监察官员受财行为的入罪门槛较高 D . 对官员品行才能、政绩进行全面考察
  • 4. 北宋中期,刘敞(荒田行》诗云:“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良田茫茫少耕者,秋来雨止生荆棘。县官募兵有着令,募兵如皋官有庆。从今无复官劝农,还逐鱼盐作亡命。”这反映了当时(    )
    A .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 .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抑制 C . 兵农合一制度不合时宜 D . 工商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
  • 5. 《金史.兵志》载:“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谢十,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金世宗时,“制世袭猛安谋克若出仕者,虽年未及六十,欲令子孙装者,听”,其中特别有权势的更可获得大量田土,拥有封地。据此可知,猛安谋克制(    )
    A . 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B . 确保了金朝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C . 体现了社会编制军政一体的特色 D . 基本沿袭了唐宋的户籍管理制度
  • 6. 1910年《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自中央集权之说中于中央政界之心理,而督抚之权日削,而外省之力日瘠,迄于今几无款之可筹、一事之能办,疆臣愤不能平,则相率托词乞退。”这现象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   地方督抚威胁中央集权 B . 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C . 汉族官僚地主地位上升 D . 预备立宪激化社会矛盾
  • 7. 1924年,有人统计了当时出版的一些新诗集里的惊叹号(!),说这种符号“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使用惊叹号是消极、厌世、悲观等情绪的表现,并把使用这种符号的白话诗诬之为“亡国之音”。这表明(    )
    A .   专制和愚味束缚大多数国民头脑 B . 守旧观念阻碍文学改良萌生 C . 文明开化的新风尚成为时代潮流 D . 思想文化革新仍然任重道远
  • 8.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为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红军是为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红军公买公卖”“红军不拉夫”“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标语,在红军所到之处随处可见。上述红色标语的宣传旨在(    )
    A . 赢得群众支持,传播党的革命形象 B . 开展扩红运动,解决兵员短缺问题 C . 实行对敌统战,鼓励敌军反戈投诚 D . 进行思想整风,增强中共的凝聚力
  • 9. 1951年4月,山西省委《把老区互助合作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中指出:为避免个体农民经济自由发展而发生贫富两极分化,应将互助组转化为农业合作社。当时华北局则认为:这报告所提出的内容是与《共同纲领》精神和新民主主义政策不相符合的。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 .   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是否正确 B . 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是否过时 C . 合作化运动开展的方式和速度 D . 农村土地改革的方案路径选择
  • 10. 图中①②③④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43篇元旦社论中高频词汇在1978-1992年、1993-2002年、2003-2012、2013-2020年四个阶段的统计图。符合1993-2002年这一阶段的是(    )

    A . B . C . D .
  • 11. 在罗马法早期,遗嘱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决定遗嘱,随意处分自己的财产。后来,罗马法规定遗嘱人必须为其近亲属保留法定的继承份额,否则执行官有权以非常方式撒销遗嘱法定继承份额。这一调整(    )
    A . 损害了公民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B . 促成了罗马法律体系的完备 C . 有助于维护家族利益和社会稳定 D .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 12. 13世纪初的《大宪章》中超过一半的条款直接关涉臣民的财产权利,主要规范国王的税收和军役,严禁随意增负,严禁任何形式的权利侵夺:其余条款大多关于臣民的人身权利,强调任何自由人,如未经依法审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
    A . 宗教改革取得巨大成功 B .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的确立 C . 社会契约论思想的践行 D . 封建统治秩序呈现法理化特点
  • 13. 康德说:“通常,宗教凭借其神圣,立法凭借其威严,想要逃脱批判。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就激起了对自身的正当怀疑,并无法要求获得不加伪饰的敬重,理性只把这种敬重给予能够经得起它的自由的和公开的检验的东西”。康德在此强调的是(    )
    A . 增强自主思考意识 B . 摧毁教会宗教信仰 C . 反思人文主义缺陷 D . 崇尚法律至上权威
  • 14. 1885年2月,英、法、德等国在柏林达成协议:一是刚果自由贸易区的划定及其保持中立的共同声明:二是维护刚果河和尼日尔河的自由航行:三是有效占领原则:四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以个人名义占有刚果河流域,称“刚果自由邦”。这一协议(    )
    A .   解决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B . 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C . 终结了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 D . 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15. 1928-1941年间,苏联在冶金、机械制造、机器加工、燃料动力、石油化工、仪器仪表等工业部门中新建了近9000个现代化的大中型企业,发展了国家交通运输体系,并建立起国家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灌溉体系。这(    )
    A .   得益于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 B . 表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C . 反映民众物质生活极大改善 D . 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16. 图为1964年刊载的漫画《20年以后》。在漫画的远端是墓碑林立的烈士陵园,正中间美国国旗迎风飘扬,其后大块的纪念碑上写着盟军(美军)在解放法国过程中一个又一个战斗过的地方:诺曼底、奥马哈海......巴黎。画面近处的戴高乐却在墓碑前示威般地举起一块抗议牌,上面写着“美国佬滚回去"。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 . 美法两国由战时同盟转为敌对关系 B . 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倾向较明显 C . 北约对法国国家安全构成主要威胁 D .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解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奉行法家思想,崇尚实务而抵制虚辞。秦代公牍文国之多就事论事,摒弃主体感情与浮华之词,文风质朴无华,简练明确。例如,秦始皇三十四年李斯、淳于越分别创作的《议废封建》《议封建》等奏文,都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文风。汉初文书行政制度打破了秦代文禁,对文辞书写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汉初公牍文多换情势,言政理,文风畅达恣肆,这在贯谊的《陈政事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文中有较充分的体现。汉式帝后,来自基层的文吏逐渐成为朝廷创作的主导力量,文风简洁明确,沉实平正,其书写与创作多立足于儒学名理、又理而展开,促成了汉代公赎文的新气象,公孙弘的《举贤良文学对策》就是这种文风的典型。

    ——摘编自韦春喜《秦汉文书行政制度与公牍文写作》

    材料二:

    ——摘编自丁海斌、陈佳丽《两宋时期的商业文书》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秦汉时期公族文写作风格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井结合所学知识,对南宋方伯淳卖山契进行解读。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历史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山东、河北人流向东北,河北、山西、山东人流向内蒙古南部,陕西人流向大西北,湖广人流向四川。流动人口的职业,资料显示,占居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第三位是小商贩,第四位是手艺人,此外还有挑夫、教书先生、奴婢、流丐、僧侣,以及配遣犯,多系下层社会人士。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流动人口》等

    材料二:自17世纪初起,欧洲就是有组织地向北美移民的源头。受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17、18世纪欧洲向美国移民的规模还十分有限。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特别是欧洲1848年革命前后,欧洲向美国的移民浪潮涌起,逐年递增,出现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分别发生在1820-1860年、1860-1890年、1890-1930年,据统计,移民总数分别达到500万、1000万、2200万。 1967年当美国人口突破2亿的时候,其移民主要是来自西欧的“知识移民”,移民潮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张利萍《战后美国人口流动的新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移民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人口流动现象的认识。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人们对卫生与健康的关系还不了解。直到166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才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而一般家庭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一直使用公用厕所。虽然清洁卫生同文明举止早已建立联系,但这仅限于洗手洗脸及服饰的整洁,全身的清洁卫生还没成为人们的习惯。1844年英国才有了第一家公共浴室,普通人民才有了经常洗澡的机会,至于家庭洗澡间要到20世纪初才在欧美国家的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中普及。英国人查德维克通过调查,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关系,并在1842年发表了一个报告,提出建立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等建议。他的这个报告成为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法》(1848年)的基础,到60年代,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已经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大大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状况开始得到改善。1890年以后,城市的婴儿死亡率下降。1815年西方国家人们所期望的寿命是25岁到30岁,而到了1914年则已达到50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卫生事业变迁的特点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西方和中国(思想史)各自都是变化万千,而思想的演变是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变化密切相关的:中西双方之思想亦有其各自发展的内在理路。倘若把视点集中到中国,也应记住冲击中国的西方是个变量而西潮入侵中国之时,中国本身的传统也在变。(当然双方也都有许多__或者是更多__不变的层面)如果仅注意西潮冲击带来的变化,而忽视不变的一面,或忽视西方和中国文化传统自身演变的内在理路,必然是片面的。

    ——摘编自罗志田《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