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联...

更新时间:2022-11-08 浏览次数: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 1. 商朝时商族人认为天命只降于商人,故而经常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上天能够永远保佑商族;后武王伐商,打破了商人天命降于一族的观念,由周天子而不是周人来领受天命,不再斤斤计较于一族小群体的利益得失。这种变化(    )
    A . 推动仁政治国理念形成 B . 适应分封制对内外服制度的取代 C . 使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 . 保证了周朝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
  • 2. 有学者曾根据《左传》的材料统计了春秋时期的城邑分布图,共列出466个分布点,比西周的分布图多出375个点,有记载的春秋时期的筑城记录共78起,有些城邑甚至出现了“大都耦(对等)国”的现象。这根源于春秋时期(    )
    A . 社会生产力发展 B . 分封制大力推行 C . 城市化开始兴起 D . 诸侯王实力增强
  • 3. 公元前121年,当汉朝军队击退匈奴之后,迁徙关东贫民72万人到陇西、北地、西河、上郡等地,并在原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每郡又下设若干县,这些城镇初期设立都是以军事功能为主。上述措施(    )
    A . 适应了扩张西南领土的需要 B . 是王权强化地方控制的产物 C . 力图解决关东人地矛盾问题 D . 表明汉代建城突出军事功能
  • 4. 疫病多少和流行时间长短与国家作为息息相关。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有历史记载的疾疫情况,发现西汉和新莽朝历时231年,有疾疫17次,平均13.59年一次;东汉历时195年,有疾疫34次,平均5.9年一次。这一变化说明东汉( )
    A . 气候变化灾害频发 B . 朝廷控制能力有所削弱 C . 医疗技术出现倒退 D . 天人感应思想不受重视
  • 5. 青词,是道教举行仪式时献给上天的章奏祝文,以极其华丽的文笔表达出皇帝对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诚意。唐代开始,翰林院专门制有《道门青词例》规定青词的体例,自此,青词进入官方序列。这表明唐代(    )
    A . 思想领域出现三教合一 B . 儒学地位最为稳固 C . 封建迷信严重影响政 D . 道教具有重要地位
  • 6. 共和国时期的古罗马以庭院式住宅为主要形式,帝国时期则修建了很多独栋公寓楼。这种独栋公寓楼往往有五六层,每层被分割成数个独立套间,便于出租,帝国各地纷纷效仿修建。这种变化(    )
    A . 适应了罗马扩张的需要 B . 影响了后世的城市住房设计 C . 是阶层分化出现的原因 D . 使罗马形成统一的建筑规制
  • 7. 无论是蛮族王国的“祖宗之法”,还是克洛维改信基督教后受基督教影响的“神意”,都是法兰克王权(包括君主在内所有人)从产生之初,就应该服从的普遍法则,这构成了法兰克王国的法治传统。这是因为法兰克王国(    )
    A . 形成了分权制衡理论 B . 王权受到传统和教会势力的制约 C . 没有法律意识的指导 D . 尚未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
  • 8. 《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指出,哥伦布航海引起物种大交换,使亿万年来相互分离的生态系统开始相遇融合,拉开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飞速同质化的大幕,形成“同质世”时代。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    )
    A . 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提升 B . 物种交流推动各地同一化 C . 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 D . 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
  • 9. 11世纪末,来自欧洲的十字军闯入了原本属于希腊人和穆斯林的世界,这场宗教性军事行动前后持续近200年。东征过程中,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典文献、阿拉伯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印刷术等传入欧洲。材料表明十字军东征(    )
    A . 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出现 B . 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欧经济中心 C . 使得东方与西方文化开始交流 D . 有利于西欧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 10. 在美国内战爆发之前,南方和北方曾就联邦的性质长期争论不休。战后最高法院就“得克萨斯州诉怀特”一案裁决,最终使“联邦”作为各个主权州的自愿同盟的概念被永远地埋葬,“合众国(UnitedStates)”也由一个复数名词变成了单数名词。这反映了美国(    )
    A . 开始确立中央集权的原则 B . 内战根源于联邦制度 C . 宪政体制得到巩固和完善 D . 州权主义者占据优势
  • 11. 欧洲早期文明起源于希腊罗马,南部比北部经济发达,但后期英、德、瑞典等欧洲北部国家凭借相对平坦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煤铁等资源迅速发展起来。据此推断,欧洲北部国家发展起来是凭借(    )
    A . 商业革命 B . 殖民扩张 C . 重商主义 D . 工业革命
  • 12. 在拉美拥有殖民地的国家主要有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这五个国家。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自顾不暇,并卷入与反法同盟(包括英、荷、西、葡)的战争,欧洲遭受重创,实力相对削弱。由此推断,此时拉丁美洲(    )
    A . 摆脱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B .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C . 拥有独立运动的历史机遇 D . 受到法国斗争精神的鼓舞
  • 13. 19世纪末,殖民势力在非洲加紧修建铁路、公路和港口,到1913年,非洲已有铁路约43万公里。公路沿铁路干线分布,把农场、种植园、矿区和城镇之间联系起来,最终连接沿海港口,交通网犹如根根吸血管无情地吮吸着非洲人民的血汗。这表明(    )
    A . 西方利用资本输出加紧掠夺非洲 B . 非洲地区的经济基础非常落后 C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 D . 非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外竞争日益激烈,欧洲列强彼此怀疑和相互敌视,担心输掉竞争就意味着本国的衰弱甚至灭亡。他们都把本国的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建立在削弱对手的基础上,信奉一种弱肉强食的普遍原则。这说明一战前列强矛盾加剧(    )
    A . 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 B . 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C . 使民族主义情绪逐渐高涨 D . 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脱节
  • 15. 下图为1948年英国某位漫画家创作的漫画,走在最前面的是苏联,后面的人分别标示着“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芬兰”等。旁边是“杜鲁门服装店”的橱窗,正展示着“马歇尔计划”。漫画表明(    )

    A . 马歇尔计划无意援助社会主义国家 B . 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 C . 社会主义国家成立经互会与之对抗 D . 意识形态对立延续到经济领域
  • 16. 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完成了砖头一样的移动通信产品测试,此后,移动电话开始进入人类的生活。而早在10多年前,苏联工程师就发明了重约500克的移动电话,可以在200公里内有效工作,但由于造价昂贵被政府叫停。使美苏两国移动通信技术命运不同的原因是(    )
    A .   生产力水平不同 B . 经济管理体制差异 C . 民众的消费观念 D . 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二、材料阅读(共计52分)
  • 17. 【赋税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一: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即按户登录人口,强调基层人民通过户籍接受国家的统治与管理;“齐民”则意味着他们是受国君统治的平等人民。其内容涉及户籍、军队、地方行政、族群聚落、土地、法律和身份七个方面。

    ——摘编自杜正胜《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成》

    材料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严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编户齐民制度的主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代实行的均田制的认识。
  • 18. 【兵制与历史进程】

    材料一:在雅典,公民是城邦的主人,成为公民的前提则是为城邦提供兵役。公元前594年,首席执政官梭伦按财产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军事义务:第一、二等级公民提供骑兵,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第四等级提供轻装步兵和在海军中服役。雅典军队早期的主导力量是陆军。公元前5世纪以后,由于海上贸易的发展,雅典海外冲突和争夺不断,促使雅典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并且成为海上强国。希腊海军的成员主要来自第四等级的贫农和雇农,他们为城邦提供了舵手、水手长、下级军官、瞭望员、桨手,在雅典海军大败波斯舰队的战争中做出的贡献远大于前几个等级。这客观上提高了他们在城邦内的地位,使得城邦领导者不得不给予他们更多的政治权利。

    —据周雷《古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政治》

    材料二:西周时期,贵族军事制度是宗法分封制度的重要保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建立在宗族体制上的贵族军队不断分裂瓦解,军队出现了“公乘无人,卒列无长”的现象。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在诸侯争霸中立于不败之地,军事改革势在必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推行一种地方征兵制度,它的基本原则是每一名到法定服兵役年龄的男子,都要为国家服兵役一年或两年,军队的成员也由过去的以国人为主变为以农民为主。这种地方征兵制成为一种普遍兵役制,使各诸侯国有了稳定的兵源,使各诸侯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摘编自《文物中国史·春秋战国时代》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军队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兵制上的重大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 19. 【美国电影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在美国,早期人们主要是到镍币影院观看电影。这种廉价的娱乐满足了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美国移民的需求,因此大受欢迎。镍币影院的成功刺激带动了电影的制作、发行与放映,为美国影业主导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好莱坞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户外拍片,地貌多样,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周期,于是大批的制片人纷至沓来。一战爆发后,欧洲电影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很大打击,美国则借机大规模进军国际电影市场,一战结束后,好莱坞便一直引领着世界电影业。到1920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电影收入来自对外电影出口。20世纪20年代末期,好莱坞在技术层面进行了革命,于是有声电影诞生。三四十年代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蔡卫《美国电影艺术史》

    材料二:1960年代前后是美国的多事之秋,美国人遭遇了严重的信仰危机,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好莱坞电影进入严冬期。1967年成为美国影史上的转折点,此后直至80年代后期,美国电影进入新好莱坞时期。该阶段电影一改前一时期中庸保守的倾向,大胆揭露各种时弊,质疑旧传统与旧秩序,更为贴近社会现实。如电影《毕业生》再现了年轻人的信仰失落与精神迷茫;《野战排》揭露越战带来的肉体和心灵创伤;《飞跃疯人院》强调反对压迫,追求自由、自我的美国精神。在这一阶段,好莱坞类型片注重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人物形象前卫,时尚元素增加。同时不断探索新模式,比如制作低成本、反主流的独立电影,此外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出宽银幕电影,提升观众观影体验。透过电影传达出的美国式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影响了银幕前的全球观众,而电影中某种关于暴力、性与享乐主义的负面元素也在日益侵蚀着青少年等迷茫群体的心灵。

    ——摘编自苏兴莎《影像的力量:20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电影业能够引领全球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好莱坞时期美国电影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 20. 【世界时间与文明进步】

    材料: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时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