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1-05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
    2. (2) ?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
    3. (3) 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4. (4)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5) ,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 (6) 馨香盈怀袖,。(《庭中有奇树》)
    7. (7) 曹操 《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8. (8) 李白《渡荆门送别》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  ,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 .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 . 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 .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美丽乡村  多彩福建》这本书以空间为经、时间为纬,在历史、山水、街巷、风俗中构建出大气( A.bàng  B.páng )礴的美丽乡村,多彩福建的( A浑厚 B.雄厚 )意蕴。它如一fú( A.幅  B.副 )长长的画卷徐徐展开;池塘里的春草,热闹的庙会,飞起彩虹的稻田,让人流口水的美食,( A.穿针引线 B.飞针走线 )的绣女,说着故事的弹词演员,巷子里提着西瓜灯走月亮的孩童,在机声隆隆的车间里汗水沾湿了额发的丝织女工…… 

    1. (1) 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②

    2.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乙

    3. (3) 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让人百感交集   ②如歌如诉   ③一切都娓娓道来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①② D . ③②①
二、阅读理解(41分)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1)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 . 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 .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空寂。 D .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 (2) 请简要分析诗颈联中”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妙用效果。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①妙用真人祠②”,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宵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③”,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④”,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谒(yè):拜见。②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③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④翳:遮盖,这里指云。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阻绝                      ②王命急宣

      ③然十二峰者不可             ④可异也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B .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C .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D .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4. (4) 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走出青春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前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收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形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我们又陷入巨大的迷茫。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并且趁机偷瞄女同学。

    ⑥那天早上,班里的一位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顿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儿。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儿开心,又有点儿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的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买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她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近视了,镜片也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儿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⑨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醒悟了,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班主任的表现

      “我们”心理或表现

      踢第一个足球

      默然收球

      踢第二个足球

      迷茫

      踢网球

      声明罚跑圈

      无法接受

      讲述自己的经历

    2. (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中写到“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是因为班主任没收了球,我们心中不悦。 B . 第⑥段“我有点儿开心,又有点儿难过”,这里的“开心”指我们把网球当足球踢,“难过”指我们玩网球没有尽兴。 C .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班主任,正是由于班主任多次的教育,我们这群学生才走出了迷茫。 D . 本文从学生的视角构思,叙说了一群初三男生“痴迷足球”的小故事,故事虽小,却引出了“走出青春迷茫”的大话题。
    3. (3) 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4) 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人。
  • 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一)

    下面是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知识的图片

    (材料二)

    植树造林对碳中和的作用

    碳汇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主要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有研究表明,2010年至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经过测算,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亿立方米,相应地可以多固定1.6亿吨二氧化碳。可见,植树造林在助力碳中和方面的重要性。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绿色能源发展快,截至2019年底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B . 我国在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方面成绩不菲,已具备碳中和条件。 C . 碳中和最终要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也就是没有二氧化碳排放。 D . 把白炽灯换成节能LED灯、关掉电脑电源等都是减碳的良好行为。
    2. (2) 根据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什么是碳达峰?
    3. (3)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福建为什么可能率先实现碳中和?
  • 8.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作者是  。
  • 9.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有一次我同他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他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红星照耀中国》)

    文段中的“他”是谁? 结合文段和原著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作文(4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可以是个人的“小世界”,也可以是家庭、学校、社会,还可以是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相信你心中也有这样“一粒种子”。

    请以“我有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