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专题:08 春...

更新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4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有( )

    ①齐桓公    ②晋文公    ③楚庄王    ④周平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 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书名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名称。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 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 .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 .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 .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3. 周王室东迁后,统治力大减,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哪位君主在位时期( )
    A . 周武王 B . 周厉王 C . 周幽王 D . 周平王
  • 4.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完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历史,能让你懂得只要发奋图强,弱国能打败强国;一个人有理想,又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是( )
    A . 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B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C . 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 D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 5. (2022七上·孝昌月考)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 .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C .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D .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 6.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 . 齐桓公 B . 秦穆公 C . 晋文公 D . 楚庄王
  • 7.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与齐国、晋国距离较近,而与周天子相距甚远 B . 鲁国想与齐国、晋国联合,共同攻打周天子 C . 周天子势力与齐国、晋国势力差不多 D . 周王室衰微
  • 8. 《史记》中记载:楚庄王经过长期的斗争,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于是来到洛河,耀武扬威地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下列不能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A . 楚庄王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B . 周朝迁都太频繁,遭到了异姓诸侯的反叛 C . 原有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 . 周王室势力弱于楚王势力
  • 9.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下列哪一现象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不相符( )
    A . 周平王直接管辖地区仅有洛邑一带 B . 分封制逐步瓦解 C . 诸侯定期向周天子进献贡物 D . 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 10. (2022九下·深圳月考) 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一变化说明(    )
    A . 禅让制向世袭制过渡 B . 分封制度逐步瓦解 C . 社会变革加速 D . 民族认同感增强
  • 11. 周顷王是东周第七代国王,他继位时,竟致没有财力办理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助。这件事充分说明了( )
    A . 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 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 . 周天子平时比较注重节俭 D .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 12. (2022·白云一模)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贵族封地多达几十邑,甚至百邑以上,兵力也在数千人甚至上万人,这些私卒家兵只听命于这些大贵族。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 分封制不断强化 B . 周王室地位下降 C . 齐国已成霸主 D . 社会战乱频发
  • 13. (2021七上·龙华期末) 与齐桓公“尊王攘夷”策略相关的史实是(    ) 
    A . 逐鹿之战 B . 春秋争霸 C . 牧野之战 D . 城濮之战
  • 14. (2022·锡山一模) 春秋时期,最早实现称霸的诸侯是(    )
    A . 越王勾践 B . 楚庄王 C . 晋文公 D . 齐桓公
  • 15. (2022·广东模拟)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 封建制度确立 C . 生产カ飞速发展 D . 诸侯兼并争霸
  • 16. 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分封制仍能有效管理天下诸侯 B . 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是兼并 C . 诸侯势力崛起,周天子地位动摇 D . 周平王分封诸侯由方伯管理
  • 17. (2022·龙岗模拟) 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这反映了当时(   )
    A . 社会生产的进步 B . 民族交融的加强 C . 诸侯争霸的终结 D . 天子地位的下降
  • 18. “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大意是齐桓公会过问和制止那些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而他也借助着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齐桓公打着这一旗号的目的是( )
    A . 维护天子权威 B . 争夺霸主地位 C . 扩充齐国疆界 D . 控制周边民族
  • 19. 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诸侯争霸战争导致了山戎灭亡 B . 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各族经济交流 C . 诸侯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更替 D . 诸侯争霸战争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 20. 某七年级兴趣小组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 . 分封制的实行 B . 春秋时期的经济状况 C . 周王室衰微 D . 春期时期各国的改革
  • 21. (2022九下·龙湖月考)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分封制在强化中 B . 铁器牛耕的推广 C . 民族交融的推动 D . 兼并战争的加剧
  • 22. “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关于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巩固了周王室  B . 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C .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 .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 23. (2022·广东模拟)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 .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 . 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 . 逐鹿天下:争夺带位的楚汉之争
  • 24. (2022·广东)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    )
    A . 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 . 内容通俗易懂 C . 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D . 韵律典雅优美
  • 25. (2021七上·长春期末) 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中所写的人物是(    )
    A . 李冰 B . 孙武 C . 屈原 D . 扁鹊
  • 26.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势一落千丈,只能勉强作为“天下共主”而存在,实际上却是各路诸侯各自为政、割据一方。在此期间,先后出现了几个称霸中原的“霸主”。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逐鹿中原打出的旗号是( )
    A . “伐无道,诛暴秦” B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 “尊天子,攘四夷” D .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 27. 与我国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春秋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用下列哪个词语来概括最为恰当( )
    A . 分封 B . 伐虐 C . 争霸 D . 变革
  • 28. (2022七下·定远开学考) 观察如图三幅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    )

    A .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 . 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C . 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D . 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 29.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下列不属于春秋霸主的是(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楚庄王 D . 秦孝公
  • 30. 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朝秦暮楚、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这些事件(成语或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
    A . 和平稳定的历史  B . 经济发展的历史 C . 诸侯争霸的历史  D . 王室衰微的历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